临汾新闻网讯 深秋的清晨透着微微的清寒,似有初冬的凛冽之势。早7时,临汾市卫健委综合行政执法队稽查科科长段建军准时到达临汾西站,来到“点对点”专班卫健委工作小组值守的“红黄码”区域。随着一列又一列动车驶入车站,出站后前来咨询的人逐渐增多。这些大都是健康码变红、变黄的旅客。
“我们都是从一个地方来的,为啥我的健康码是绿色的,我女儿的变黄了?”9月22日12时10分,一对父女从忻州入临,当得知女儿的健康码变黄后,产生困惑的同时,更因担心影响行程而焦急。“先不要紧张,咱一步一步查找原因。”面对这位父亲的坐立不安与反复提问,作为在临汾西站坚守疫情防控工作半年有余的段建军非常理解这种无助感。每当这个时候,段建军总会用一句句温暖鼓励的话语,一次次积极主动的互动,让来临返临人员感受到“回家”的温暖。
看过行程码,确定他们七日内无中高风险地区旅程后,段建军判断出这位旅客“变码”是因填错信息造成的,“没事,就是信息填错了,修改一下就行了,但今天就只有一次修改的机会,不能着急,我来教你,咱一步一步慢慢填对了。”在段建军耐心、细致的指导下,这位旅客重新提交了信息。“真的变绿了,太感谢了。”看到健康码变绿,这位旅客非常激动,连声致谢。
“临汾西站是临汾的一个重要窗口,疫情防控要和绣花一般细致,要严密,也需要温情。”在这个岗位上,段建军积极沟通各县(市、区)工作人员,快速完成重点人员的点对点对接转运,登记好每一项信息,不厌其烦地为旅客解答政策——既做“管理员”,又当“登记员”,更是“宣传员”,酷暑不避、风雨无阻,碰到有困难的旅客时,又变身“服务员”全力协调解决。
“孩子才几个月,老家太久没人住了,让这一家回去咋办?”9月初,有一对抱着几个月大孩子的夫妻,从中风险地区返回临汾,按规定需要回到他们的户籍地襄汾进行居家隔离,但襄汾的房子太久没人住,夫妻二人就希望可以在尧都区的房子里进行隔离。段建军了解实际情况后,积极与尧都区和襄汾的转运人员协调沟通,最终一家人得以留在尧都区隔离。对此,夫妻二人特别感动,“人家跟我非亲非故的,这么热心真的太感动了。”
现在段建军不仅从容,而且游刃有余,然而刚投身到临汾西站“第一落点”疫情防控一线时,段建军的心理压力也非常大,“我们工作小组对接转运的全都是高危人群,直白地说,处置的不是黄码就是红码,不是密接者就是境外返临人员”,有时听到“一定要注意保护好自己”这样的叮嘱,心中还会泛起英雄慷慨赴战场的感觉。段建军觉得作为一名党员,不推诿、不逃避就是面对危险时的信条,“谁都有父母,都有儿女,危险面前,怎能畏缩、怎可躲闪。”
5月22日,G1953上海返临专列启运,全市疫情防控之弦高度绷紧,人员短缺、程序复杂、传染风险加大……面对种种困难,段建军主动迎战,调配人员、配置物资、培训志愿者,引导重点人员登记、缓解旅客焦虑,衔接县(市、区)做好交接转运工作,搭建起一条严丝合缝的转运“流水线”。21天,转运1948人,“专列转运”任务圆满完成;21天,瘦了7斤,这也是高强度工作压力下的必然。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半年多来,段建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守着临汾西站这座“大门”,更守着“门”后面全市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岁月静好。
记者 闫晏宏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