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职业技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团队:“刀锋战士”向险而行

2022-11-15 09:07:32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你可以长期驻守在密闭空间,天天与冰冷的仪器为伴吗?你可以冒着危险、抛下家人,一心奋战在战场最前沿吗?你可以忍受日复一日的枯燥,承受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量,只为了尽快出具一份份核酸检测结果吗?

  “可以!”这就是临汾职业技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团队的工作日常,每名检验人员用最坚实的行动给出了最有力的答案。他们虽然没有直面生死,却一直与新冠病毒近身博弈,经历着一场又一场严峻的考验。

  “尧都区将实施临时性静态管理,每天进行一轮区域核酸检测。我们必须全员在岗,保证完成这次检测任务!”10月17日凌晨,当检验科主任杨栋梁在工作群发布这项紧急任务后,从睡梦中惊醒的检验人员纷纷回复“马上到”,并以最快速度返回医院,义无反顾地投身到疫情防控最前方。

  接收样本、核对信息、分拣编号、提取核酸、扩增分析……随着采集样本不断增多,PCR实验室进入满负荷运转状态,检测机器24小时不停歇,检测人员日夜轮班作业。每次检测都像是开盲盒,谁也无法预知能开出什么样的结果。面对“未知”,他们依然坚定地选择了向险而行,争分夺秒、精准高效地完成每一道工序,全力跑出了核酸检测“加速度”。

  他们捂在密不透风的防护装备里,长时间在负压环境中高强度作业,时常会出现“缺氧”状态。每一轮检测结束,他们才能畅快地呼吸新鲜空气。而他们的脸庞印着深深的压痕,双手被汗水浸泡得发白发皱,手指酸痛难忍,脖颈也早已僵硬。他们饥肠辘辘,累得连吃饭的力气都没有了,只想休息片刻去迎接新一轮战斗。

  即便如此,他们也从未退缩,始终保持慎之又慎的严谨态度,去迎战一项又一项检测任务。那段时间,杨栋梁是团队里睡得最少、操心最多的人。他要全面统筹安排各项事宜,及时汇总各方信息,定时向上级部门汇报检测进度和已出结果,曾连续两天只休息了3个小时。80岁的老母亲独自留在家中,他很是牵挂却抽不出回家的时间,即使打电话也只能简短说上两句。

  检验科副主任李艳辗转于核酸检测的各个区域,严格把控每个环节的质量安全,紧盯每名检验人员的每步操作,确保人员防护到位、操作规范无误,确保核酸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她说,任务越艰巨繁重,越不敢掉以轻心,分分秒秒都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和疏忽。

  副主任杨晋荣连续加班作业,心率一度高达140次/分。她强忍着心跳加速、胸闷气短等不适感,咬紧牙关继续着手头的工作,直到被同伴发现异样,强制被换出PCR实验室后,她也不愿去休息,又主动承担起了其他环节的工作。她说:“这个时候,我必须坚持。”

  门诊部副主任兼检验人员邢卫高因身体原因,不适宜在PCR实验室工作,但他同样不分昼夜地坚守在其他实验室里,确保各项基础检验工作正常进行。王勃达和石晓冉、苗志勇和段英杰是团队里的两对新人,先后在9月中旬成婚,却没有休过婚假、度过蜜月,一直无怨无悔地坚守在岗位上。正处在哺乳期的杨艺华、张磊“狠心”抛下孩子,尽心守在核酸检测的第一关,认真核对样本信息并逐一编码。薛晨涛忙于检测,一再延期孩子的腺样体手术,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贾海英父亲刚下手术台,她就立即返回核酸检测一线,在父亲生病住院期间仅仅在身旁照顾了半天。

  核酸检测是发现阳性感染者和潜在感染源最精准、最科学、最有效的方法,而检验科就是与新冠病毒正面交锋的主战场。今年以来,他们多次接到紧急任务,一次次行走在“刀尖”,顶住高压、克服重重困难,加班加点、争分夺秒上传一份份精准有效的核酸检测结果。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检验科一如往昔忙碌,在承担核酸检测与临床基础检验工作的同时,还要负责临汾职业技术学院检验专业的课程。在人手不足、任务繁重的情况,科室又派出了年轻的得力干将魏栋杰前去支援周边市的核酸检测工作。

  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他们正手持加样枪,默默守护着广大群众的生命安全。杨栋梁说:“每一份核酸样本都事关防控大局,事关百姓健康,我们会当好疫情防控的侦察兵,保证及时、准确、高效地完成核酸检测任务,让样本早一分检出结果,让群众少一分被传染的危险。”

  记者 李静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