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青年志愿者刘凯:“哪里需要,我就去哪里”

2022-12-22 09:59:4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一天24小时,他10余个小时都在路上,只为将疫情防控知识宣传给更多的群众、只为将每一位返乡大学生安全送到家。在尧都区静态管理期间,十多天行程数千公里,这些数字记录了刘凯的“抗疫时光”。

  37岁的刘凯是我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一名志愿者,静态管理期间,他第一时间报名参与到尧都区疫情防控宣传劝导车队,从早到晚深入各条大街小巷,开展疫情防控流动宣传,引导居民正确应对疫情。

  每天天不亮,闹钟刚一响,刘凯便迅速爬出被窝,随便吃点儿食物,就一头扎进车里赶往队伍集合地点,穿上防护服,戴好防护罩,开始了一天的“战斗”,一辆车和一个扩音喇叭就是他的作战“武器”。

  “做完核酸请立即回家”“请大家不要在外面逗留”……每天重复的话语,刘凯要喊数百遍。困了,在车里眯一会儿;饿了,在车里快速吃一口;渴了,只能小小地抿一口水,因为穿着防护服要保障尽量不去厕所。

  12月3日,劝导队被临时取消,此时又面临我市大学生放假返乡,社区工作压力增大,还未休息片刻的刘凯又“转战” 尧都区仓颉社区,负责点对点接送返乡的大学生,每天在高铁站、临汾东西两个高速路口来回穿梭,从第一趟车到站一直坚守到晚上最后一趟车把学生送完,每天回去都到了凌晨十二点。

  凛冽的寒风中,每每看到大学生们推着行李箱,眼神中透露出想要回家的期盼与焦虑,刘凯心中无比焦急,不由得加快步伐。他明白,自己不仅仅是接送大学生们回家的志愿者,更像是一名“摆渡人”。

  “大学生们都是从全国各地回来的,每天接送数十名返临学生,你不怕吗?”面对记者的提问,刘凯爽朗地回答:“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只想着尽自己的力量把他们送到社区,尽快回家。”

  看似简单的接送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也会遇到不小的“挑战”。由于天气寒冷,任务量大,有的学生等的时间比较久,难免会有情绪。作为他们的“大哥哥”,刘凯都会耐心跟每一位学生解释并安抚他们的情绪。遇到有困难的,还积极为他们想办法。此刻,刘凯知道,这项任务不仅需要有炙热的爱心,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

  12月4日晚,在接送的路上,一位大学生从包里拿出仅有的一颗糖和两个沙琪玛,对刘凯说:“大哥,我马上就到家了,这些吃的都给你留下,你辛苦了,谢谢你来接我们回家。”话音刚落,刘凯的眼泪瞬间夺眶而出。他欣慰地对记者说:“不是觉得辛苦,也不是觉得委屈,只是觉得能被人理解,能帮助到别人真的是一件温暖人心的事情。”

  当把每一名学生平安送达社区的时候、当听到一声声由衷地感谢的时候、当看到他们每一次用力挥手告别的时候,刘凯也更加明白,这些天的辛苦有多么值得,肩上的责任感与担当由此变得更加沉重,心中的自豪感与成就感也油然而生。

  “加入基层抗疫志愿服务工作以来,我真正理解了‘所谓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这句话的真正内涵,也亲眼见证了基层工作者的辛苦。”刘凯坚定地说,“突如其来的的疫情对我们每个人而言,都是一堂人生大课,这段经历让我知道敬畏与担当。在今后的志愿服务道路上,我会一如既往,努力奔跑,释放更多光和热。”

  记者 闫 璟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