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如果说医院是疫情防控的主战场,那么发热门诊就是这个主战场的“前哨岗”。
随着疫情防控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后,医院的发热门诊接诊量成倍速增加,我市各大医院都在举全院之力调配人员、优化流程,全力保障发热门诊高效运转。
12月26日下午,在市人民医院发热门诊,记者看到,前来就诊的患者有序排队,导诊员正在引导大家依次就诊,有的医生虽然声音沙哑,却依然耐心地与患者交流,候诊大厅内秩序井然……
“我院感染性疾病科不仅承担着发热门诊的诊疗、发热患者急危重症的抢救工作,还承担着一个新冠阳性病区的医疗护理任务。近期,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流感高发,发热患者骤增,我院从原来的每日30人次,到现在的每日250余人次,工作量比原来增加了8倍多,医护人员已严重超负荷运转,一半以上的人员都是‘轻症不下火线’,他们强忍着身体不适,坚守工作岗位,全力服务好每一位患者。”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张世茹坦言。
孙雪艳就是该院发热门诊的一员,1999年毕业于长治医学院后,被分配到市人民医院。参加工作后,她学有专长、业有专攻,现任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
从11月21日起,市人民医院就对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实行闭环管理。这段时间,孙雪艳年迈的公公婆婆、爱人和孩子相继出现发烧等症状,但是身为医生的她却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我知道家人需要我,但病人更需要。我是一名医生,更是一名‘战士’,关键时刻,如果自己不在一线,对不起‘医生’这个称号,也不配穿这身白衣!”
12月15日,正在值班的孙雪艳感到浑身疼痛,嗓子扎疼,一量体温已接近40度。无奈,她只能暂时停下工作,在休息了4天后,症状稍有好转,她就再次“披甲上阵”重返工作岗位。
面对频繁的人员调度、排班,孙雪艳不仅要忍着嗓子的疼痛回复无数个电话,还兼顾一线门诊工作。孙雪艳说:“我科医护人员原本只有23人,发热患者不断增加,可是医护人员相继病倒,人手严重不足。关键时刻,大家都以大局为重,实在撑不下去了,短暂休整之后,就第一时间返岗。”
从12月20日开始,发热门诊护士张倩就觉得身体不舒服,但因为在医院隔离病区内值班,一连两天没有顾上去做核酸检测。之后,她浑身疼痛,晚上疼得无法入睡,白天脚肿得穿不上鞋,多处手关节也红肿得厉害,不得已休息了半天后,又投入工作。再到后来,她感到胸口憋得疼,担心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影响到肺部,于是,在12月24日,她做了一个肺部CT,结果出来后,她终于松了口气:“还好不是肺炎!”
没有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畏。“病毒”面前,相信每个人都会有所顾虑,只因为他们是“战士”,所以才选择了义无反顾。
张倩除了承担发热门诊的工作外,同时还承担着该院隔离病区患者的透析工作。医院从开始建立院内“方舱”,她就入舱工作,有时一天要为三四个病人进行透析,工作时间长达14个小时。因为人手紧张,她时常要在发热门诊和方舱病区之间两边跑。
工作太忙,加之医院对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实行闭环管理,不得已,张倩只能把年幼的孩子托付给公婆照顾,一心一意投入工作。她说,“抗疫3年,每个一线医护人员都做出了很多奉献和很大牺牲。对家人我们无比愧疚,但是对于工作,我问心无愧!”
“其实一直以来,发热门诊的每个人,都是舍小家为大家,高临红、李强慧、韩秋平、郭君……挨着个数,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好样的!坚持24小时轮班,节假日不休,大家都无怨无悔,就像一棵棵小白杨,牢牢坚守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张世茹如是说。
记者 姜秀丽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