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城县:搭建基层治理平台 树立法治建设新"枫"

2023-11-18 09:45:44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乡),矛盾不上交,治理有力度,调解有温度,这样的翼城,谁不爱呢?

  “姚警官,您说得对,远亲不如近邻,这件事我做得不对,给您添麻烦了,也给我邻居翠华郑重地道个歉。”“我也有不对的地方,也给老王道个歉,回去我就处理……”这段对话,来自翼城县南唐乡晓史村综治中心的一起邻里纠纷的调解现场。

  原来,晓史村村民李大姐在自家地头栽了几根护园栏杆,旁边是同村老王的玉米地,前几日老王为了方便机械进地作业,将李大姐家的栏杆推倒了,由此引发了两家的矛盾。

  前期两家人吵得不可开交,村里多次调解不成。得知这一情况后,村里基层党组织积极牵引,出动了由派出所民警、司法所工作人员、法律顾问、村网格员、调解员、老干部组成的“调解联盟”,专门针对这起邻里纠纷进行现场调解。

  调解以会议的形式进行,现场说法说事,拿出解决方案,经过劝导教育,最终李大姐和老王心平气和地握手言好,老王赔付李大姐100元钱,李大姐将自家地头的护栏移除,“‘调解联盟’他们说得在理,我十分认同,也接受批评。” 老王说,“吵来吵去伤心伤神,也伤了邻居间多年的和气。通过调解,大家都认识到了错误,各退一步。”

  而这样的会议在南唐乡已召开了100余次,为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提供了新路径。

  参加调解的翼城县南唐片区民警郝文玉感受颇深:“以前群众不懂法,遇到事吵架凭声儿大,通过参加‘调解联盟’,他们学到了不少法律知识,婆媳纠纷、邻里纠纷等诸如此类的接警电话逐步下降,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攀升。”

  村民姚燕是“调解联盟”的成员之一,“我当调解员后,帮助解决了村里的很多矛盾纠纷,好几件都是咱个人调解不了的事,但通过‘调解联盟’大家坐在一起出谋划策,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些事情的解决在姚燕看来,是好事、是实事、是群众关心和在乎的事。

  晓史村村民与日俱增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是翼城县的一个缩影。为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当地,翼城县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扬正气,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完善基层治理格局,在各村打造出“老陈说事”“金牌调解室”“红色管家”“乡贤议事堂”等说事议事平台。

  此外,翼城县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速度推进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投资1000多万元,建立了覆盖9个乡镇146个行政村14个社区全域的综治视联“一张网”,在全省率先实现了综治视联网全覆盖;公开选聘扩充网格队伍,逐步形成“网格长+网格员+网格民警+网格辅助员+微网格员”五级组织体系,扩大了基层社会治理的中坚力量,在矛盾排查化解、安全隐患摸排、电信诈骗宣传、基础信息采集等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设计搭建“翼安宁”公共法律服务一码通平台,挂牌成立“精品产业园区法庭”、“历山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站”、“翼小知”知识产权工作室等站点,为打造优质营商环境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通过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实现了社会治理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融合互通、良性互动,促进社会和谐安宁。

  记者 赵俊 王凯 见习记者 窦雯婧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