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县以文化振兴助推乡村振兴

2023-12-05 09:07:33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近年来,蒲县紧紧围绕“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满意度导向”三向合一的服务原则,“抓基层、打基础、练基本功”三基化一的根本任务,“送文化、种文化、挖掘文化”三位一体的引领战略,建立起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畅通需求表达途径,全方位开展“菜单式”“订单式”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坚持“三向合一”服务原则,全面掌握基层文化需求。拓宽渠道,建立需求信息征集机制。该县利用县图书馆等承担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单位以及各乡镇镇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通过发放公共文化需求问卷调查表,进行梳理、归纳和分类,准确、及时了解群众需求。开门纳谏,建立问题倒逼转化机制。设置问题信箱,定时收集公共文化服务中的问题;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和畅通各种信息征集渠道;整合现有各类网络资源等新媒体,广泛开辟集信息发布、需求征集、意见反馈、在线互动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互动平台,实现24小时群众文化需求征集;设立群众文化服务专线,向社会公布服务专线号码、服务时间、服务人员,长期征集群众各类文化需求建议问题。广开言路,建立满意度考核评价机制。各级文化服务单位每年举办各界群众代表座谈会,与群众一起充分交流、协商;召开恳谈会,对全县全年公共文化服务情况进行分析、研讨,并对各服务单位进行社会效益评价考核。

  围绕“三基化一”根本任务,全力巩固基层文化阵地。该县加强基层硬件建设,大力实施乡村文化阵地达标提升工程,各乡镇综合文化站室内活动场地不少于300平方米,文体广场不少于500平方米,实现行政村综合文化活动场所网络全覆盖,达到“十个一”标准,即一个标识牌、一个图书室、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文化活动广场、一个文化宣传栏、一套广播器材、一套文体器材、一套健身路径、一名文化员、一套档案资料,“三馆一站”实现全天候免费开放,村民可以免费收看到100余套数字电视节目,为村民开展活动提供了场所、人员、经费保障。压实基层基础工作,深入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站契合、文社配合、文校联合、文企结合、文旅融合”等活动,以“讲好蒲县故事,传播蒲县声音,阐发蒲县精神,展现蒲县风貌”为宗旨,建立了一场电影、一场戏曲、一场文艺演出、一次励志讲座、一次道德讲堂、一次广场舞培训、一次农民趣味比赛、一次科技文化政策宣传、一次好人评选、一个道德银行“十个一”活动长效机制,为群众参与文化活动提供了平台,满足群众需求。提升基层组织能力,使活动阵地“用”起来,支部红旗“飘”起来,村里喇叭“响”起来,经典歌曲“唱”起来,志愿服务“亮”起来,文化之星“率”起来,各类好人“树”起来,家风家规“严”起来,村规民约“树”起来,村风民风“好”起来。“十个起来”成为该县激活基层群众文化的有效抓手,有力推动了全县公共文化建设。

  立足“三位一体”引领战略,全盘激发基层文化活力。送文化,该县坚持问题导向,立足差异化服务,对村里不同群体进行走访,将文化需求清单列出来,及时梳理,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每年基层公共文化资源的有效匹配、分解,有效配足文化大餐;“种”文化,创编出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文化产品,开展巡回文化下乡;以县级“蒲子好人”、乡级“乔乡好人”、村级“黎掌好人”等活动为引领,选树了一批“好媳妇、好儿子、好婆婆和带头人”,带动全县各村先后开展类似活动,促进全县移风易俗,助力乡风文明建设;挖掘文化,深度挖掘“尧王访贤·尧师故里”、国家级非遗蒲县朝山会等为代表的本土文化,提炼整合东岳庙、五鹿山、梅洞山等文化标志,相继新创大型古装历史剧《尧王访贤》、现代戏《春暖蒲子山》《绿染蒲子山》,倾心打造了“心灵圣境·厚德蒲县”文化旅游品牌;非遗剪纸、麦草画、锣鼓等民俗文化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创收。同时积极融入全市沿黄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带综合开发项目,对全域旅游进行合理规划,进一步巩固了文化旅游品牌打造。

  该县立足“三向合一”“三基化一”“三位一体”,通过建立需求项目评审、需求产品供给、需求反馈评价、征集反馈保障等制度,认真征集、梳理、通报群众文化需求意见反馈,并提出相应措施,形成了良性循环,实现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文化富民,激发了基层文化活力,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精神激励、智慧支持和道德滋养。(临乡轩)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