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创新发展的临汾,渴求人才;包容开放的临汾,呼唤人才;精彩筑梦的临汾,成就人才。
近年来,我市狠抓城市“双品质”建设,加速推进高品质城市建设,打造高品质城市生活“幸福圈”,全面提升城乡品质,用最短时间把临汾建成“我们心中应有的样子”。以人才之“智”壮发展之“基”,以环境之“优”谋发展之“势”。全市上下不断创新举措、优化环境,诚邀八方人才。
广开“才”路 诚意满满聚英才
人才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能只在某一点上“单兵独进”或依靠少数人、少数部门的重视和努力,必须坚持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组合发力。
我市牢固树立“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理念,加强统筹指导,构建党管人才新格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高规格成立以市委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组织部长、常务副市长和分管科技、教育的副市长为副组长的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不断完善政策体系,研究制定《关于加快集聚高层次人才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临汾市柔性引才聚智办法(试行)》等;开展人才工作大调研,形成《临汾市关于强化人才支撑的调研报告》《临汾市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构建人才发展和服务体系专项行动方案》,强化调研成果转化运用,充分指导工作实践。
2023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省校合作、共建“12大基地”的决策部署,统筹推进“双招双引”,提出“招商必招才,去企业必去高校”的工作思路,第一时间制定印发了《“市县党政正职访名校”招才引智“五个一”行动方案》,市级抽调组织、宣传、科技、农业农村等部门精干力量,组成工作专班,县级组建小分队,党政主要领导扛起“第一责任”,充分发挥领导示范带头作用,赴高校组织开展举办一场校园专场招聘会,开展一次人才政策推介会,召开一次高校对接交流座谈会,组织一次企业家进校园洽谈会,举办一次特优农产品和“临汾技工”品牌展示会“五个一”行动。
临汾对人才“真情实意”、扶持“真金白银”,助力人才在平阳大地快速成长、展露风采。
在人才引进上,建设大学生实习实训示范基地3个、标准化基地25个,接收3481名高校大学生来临实习实训,发放生活补贴459.36万元。在科技创新上,深入推进115项科研成果转化项目和87个高校科研平台延伸基地项目落实落地,2023年成果转化项目经费投入5162.3万元、平台建设投入经费6744.5万元;建立智库127个,开展课题研究161项,形成成果121项,投入经费5428.6万元。在招商引才上,新建校友招商引才基地26个,建立市级校友招商引才特色园区18个,签约校友招商引才项目90个,总投资392亿元。在资源输出上,签约92项优质生源基地合作协议,组织879名优秀普通高中生参观高校;开展“特优”农产品展销活动80余次,销售农产品6262.98万元;839名“浮山厨师”“洪洞三保”“尧乡姐妹”等技能人才走出临汾、走进高校。
我市人才工作从市委人才办的“一指用力”,逐渐转变为多部门的“攥指成拳”,真正实现从“一轮明月”到“众星拱月”的攀升。
不拘一格 广阔舞台显身手
人才平台,就是事业舞台。我市有效拓宽引才聚才渠道,刚柔并济,多领域引进一批;强基固本,多主体培育一批;产才融合,多平台支持一批,实现多方引、全面育。
2023年聚焦全市沿黄、沿汾、沿太岳“三大板块”生产力规划布局,围绕7条产业链和十大专业镇建设,支持企事业单位积极打造院士、博士工作站、市级人才工作基地,鼓励以应用为目标组建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团队。截至目前,已累计建设市级院士工作站3个、博士工作站11个、人才工作基地36个,人才工作平台数量实现新高。
为了促进科技创新发展,我市研究出台《临汾市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若干措施》,支持创建各类实验室和创新平台,对新获批的国家、省级和市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给予50万-300万奖补资金。新建成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家,实现“零的突破”。截至目前,已打造专业化众创空间26家、企业技术中心116家、重点实验室4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市级星创天地5家。
积极转变对人才的认识,以职业属性和岗位要求为基础,根据不同职业、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人才特点,建立以同行评价为基础,社会评价与市场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开辟各类人才评价新赛道,促使人才评价更加精准化、科学化。
——科技领域评选30名“临汾最美科技工作者”,2名科技工作者荣获“山西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实施提质强医工程,选树百名学科带头人26名,千名技术骨干348名。
——农业领域选树“平阳农匠·新农人”,评选10名优秀乡村振兴人才为“平阳农匠·新农人”。
——文化领域推荐8名乡村文化和旅游省级带头人。
——工业领域举办第三届“平阳工匠”选树活动,选树“平阳工匠团队”3个、“平阳工匠”10名。
——新就业群体表彰“最美快递员”30人、“最美配送员”30人、“最美司机”40人。
……
“抓发展必抓人才”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各级党委纷纷想办法、拿实招,在优化政策、创新机制、改进方式、务实重效上狠下功夫,努力引进、培养、用好各方面优秀人才,形成了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的浓厚社会氛围。
尚贤礼士 此心安处是吾乡
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一座城市聚才“强磁场”如何锻造?环境吸引人、服务温暖人或是答案。
真心实意联系,实现感情留人。完善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节日期间,组织市、县两级领导深入生产、教学、科研一线走访慰问直接联系的高级专家,为高层次人才发放慰问品,为254名市委联系高级专家、全职引进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办理保险,进一步推动问候、问情、问需、问策常态化。举办临汾市高级专家国情研修暨休假疗养培训班,市委联系的高级专家、科技博士服务团成员、省级领军及以上高层次人才等89人参加培训,增强人才向心力和凝聚力。
真金白银激励,实现待遇留人。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高层次人才线上申报认定工作,依托临汾市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认定高层次人才47021人,2023年新增认定高层次人才4988人,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全市高层次人才数据库。全力兑现人才津补贴政策,为1569名高层次人才发放各类津补贴2200余万元。全面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就业见习补贴等政策,为高校毕业生发放就业见习补贴、创业场地租赁补贴等960余万元。
真材实料保障,实现服务留人。建立健全线上“一站式”、线下“一卡通”人才服务体系,提供绿色通道20余项。研究制定《临汾市推进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升级改造和便利化应用的工作方案》,做好“永居证”的升级改造和推广应用工作。实行人才医疗服务专员制度,为2041名高层次人才提供免费健康体检。为265名高层次人才解决子女入学问题,为5名人才配偶解决工作调动安置问题,持续解决人才“后顾之忧”。关心青年人才婚恋需求,联合工青妇等部门开展“青春有约·才赢未来”青年人才交友联谊会,为400余名单身青年人才“牵线搭桥”、拓宽“寻缘路”。加快打造人才公寓,建成“拎包入住”式人才公寓2000余套,实现市县两级全覆盖,人才的幸福感、获得感持续提升。
真招实措宣传,营造浓厚氛围。组织新闻媒体持续深入开展宣传报道,在《人民日报》《中国组织人事报》《中国人才》等国家级纸媒刊发10篇,省级媒体采用26篇,在《临汾日报》、临汾网信开设人才工作专栏,与临汾广播电视台共同策划人才栏目,抖音话题“爱临汾·赢未来”播放量达3.7亿。依托临汾市高层次一站式服务平台、“临汾组工”公众号,开设“智汇临汾·才赢未来”专栏,发布信息152篇,宣传人才工作大事要事,交流各地人才工作典型经验和先进做法。
“所有的旅行都是出发,到了临汾咱是回家”。我市将倾一城真心,持续优化引才、育才、用才、留才政策举措,让天下英才对临汾从“一见倾心”到“再见归心”,成为城市发展的生力军、新力量。“爱临汾·赢未来”,热烈欢迎与临汾理念契合、愿景相通的各界朋友,一起开创更大场面,一起共赢美好未来!
记者 安月琦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