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县:三大矩阵蹚出共富路

2024-02-20 09:10:47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日前,洪洞县在太原市成功发布“老家洪洞”区域公用品牌。以此为标志,洪洞县通过打造“走遍天涯,洪洞是家”旅游IP、构建“4315”产业支撑体系、实施“特”“优”产品战略,形成县域文化IP矩阵、特色产业矩阵、农文旅产品矩阵三方面融合发展的新格局,探索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产城融合、城乡发展的共同富裕新路子。

  “走遍天涯,洪洞是家”筑实文化根基

  “走遍天涯,洪洞是家”作为一句旅游形象口号,是洪洞县县域文化IP矩阵的核心所在,也是农文旅产品矩阵、特色产业矩阵高质量运行的文化根基。

  洪洞县东靠太行、西倚吕梁,国土总面积1494平方公里,总人口近80万,位居山西省第一人口大县。这里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5000年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拥有四条清晰的文化脉络:舜耕历山古迹清晰,与尧访蒲伊子、成婚姑射山的传说时空呼应,尧舜时期的“接姑姑、迎娘娘”走亲习俗沿袭至今;西周时期的杨赵二姓源自洪洞,有“杨侯国”古碑文、天下赵氏宗亲祠堂为证;广胜寺的水神庙金元时期壁画、赵城金藏声名远播;明朝时期的大槐树移民、苏三起解源远流长,全县文物保护单位多达1075处。

  特别是见证六百年前明代移民背井离乡悲欢离合的古大槐树遗址,已成为亿万移民后裔寻根追思之地,是全国以“寻根”“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数百年来,这首民谣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祖辈相传,妇幼皆知,洪洞更是被亲切称为“根祖圣地,华人老家”。成功举办33届的大槐树寻根祭祖节,现已发展成为海内外颇具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民俗活动。

  近年来,洪洞县立足文化资源优势,以根祖文化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主线,高起点规划、大力度建设、全域化推进实施文旅整体提升战略,打响文旅融合创新发展之路,文化和旅游业步入“快车道”,踏上“高速路”。自2018年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获评国家5A级景区后,洪洞县委、县政府全面整合根祖文化资源,深挖根祖文化内涵,《洪洞大槐树移民史》《山西洪洞大槐树志》《来自大槐树系列丛书》相继问世;举办各类文化研讨会,不断吸引着学界的目光聚焦大槐树、专注根祖文化研究;开设非遗研学课程,实现了非遗传承与利用的良性循环,截至目前,已接待省内外中小学生10万余人次。特别是2023年以来,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更是先后获评第一批省级非遗旅游体验基地、“中国AAAAA级影响力景区”奖项、智慧化景区、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景区等多项殊荣。与此同时,洪洞县委、县政府在北京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进一步围绕“根祖圣地”深入探讨论证,用全新视角和研究范式揭示大槐树遗址的历史价值,诠释明代大移民的文化意义,形成系统权威的结论,在人民网1号演播厅举办高规格新闻发布会,成功发掘出“走遍天涯,洪洞是家”这个洪洞县域文化IP矩阵的精神内核。如今,这句“走遍天涯,洪洞是家”旅游口号,通过不断丰富文化内核,发展成为城市IP,赋能传统产业,形成系统性文化品牌形象。洪洞县大槐树遗址更是借助这一口号,深深扎根在世人心中,升华为象征中华民族拓地开荒勇往直前的精神图腾。

  “4315”体系构建产业支撑

  建立起县域文化IP矩阵,还必须有相应的新产业新业态来承载。“4315”产业振兴体系即成为县域文化IP矩阵运行与发展的物质支撑。

  洪洞县农业资源优势明显,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现有耕地面积104.3万亩,河流15条。历史悠久的霍泉日夜不息,以每秒3立方、年供水近1亿立方的流量滋养着槐乡大地,成功入选第十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成为山西省第一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项目,也是我国首个以引泉自流灌溉为特色的世界遗产。全县拥有水浇地40余万亩,以每年8亿斤的粮食产量成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洪洞县也是中药材种植大县,黄苓、柴胡、远志等药材种植达7.9万亩。

  洪洞县特色产业基础完善。依托良好的农业条件,积极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打造了杂粮、中药材、蔬菜、水果等一系列特色产业示范片区,建立种植、养殖、加工类原材料基地30个,培育省级示范社5个、市级示范社1个、县级示范社1个,认定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8家,带动全链条生产提升经营效能,2023年县级以上龙头企业营业收入达7.4亿元,带动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17.7亿元;依托特有的天然富硒土地优势,投资3000余万元建设华夏硒谷小镇,通过大力发展富硒产品种植、深加工产业,打造直播基地,培育农特产品电商主播100余人。2023年累计直播350多场次,销售额达2500万余元,为200多个村集体增收近2000万元,增收带动效果明显;依托极富个性的地方饮食风格和饮食文化资源,通过传承、创新,成功发掘特色小吃100余种,农特产品300余种,文创产品200余种,打造了4个城区名优小吃城、3条乡镇小吃街,在全县4个集贸市场设立“老家洪洞”“老家味道”产品直销店和特色专柜,以3个小吃车搭配1个农特、文旅产品车为组合,统一标识的200余辆小吃车等“五态”销售模式,进一步扩大销售规模,提升经营质量;依托寻根祭祖活动,举办了洪洞小吃节、民俗产品展销、红薯文化节、洪洞小吃擂台赛、“喜迎佳节话丰收·情系‘三农’促振兴”农特产品、特色小吃展销等系列活动,通过现场对接、朋友圈宣传、帮扶直采等方式,“面对面”销售农特产品,使更多农特产品走进家家户户,提升洪洞特色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打响叫亮了洪洞特色品牌。

  在此基础上,洪洞县科学规划、创新实施,以政府有为之手托起了“4315”特色产业矩阵:聚焦洪洞小吃、农特产品、文旅产品、电商直播4大产业,打造辛村富硒作物种植基地、龙马中药材种植基地、淹底红薯种植基地3个特色农业小镇,搭建“县村发公司+乡镇联合总社+村集体经济+农村新型经营主体”运营平台,形成品牌推广、市场销售、生产供应、政策支撑、责任考核5大保障系统。

  区域公用品牌开拓广阔市场

  为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洪洞县持续实施“特”“优”战略,全力打造丰富的农文旅产品矩阵。建立53套生产标准,构建了“老家洪洞”产品准入机制。目前已经有饽糕、糊包、桂花元宵、黍米蒸饭、赵城卤肉等100多种洪洞小吃实现标准化生产,富硒小麦、杂粮、中药材、蔬菜、水果等300多个农特产品实现“可带走”、进入“游客后备箱计划”,洪洞老粗布、传统剪纸、大槐树根雕等200多类文创产品在全县30多个景区景点销售。

  长期以来,洪洞农特产品普遍存在小、散、多状况,缺乏统一质量标准,成为制约自身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壮大特色产业,让好产品“走出去”,如何推动乡村特色产业从发展产品向发展产业转变,从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从发展一产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转变?洪洞县迈出了关键一步。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脱贫地区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洪洞县敏锐地抓住了这一政策机遇,结合产业优势,迅速制定了“老家洪洞”区域公用品牌,与山西广播电视台深度合作,在太原举行发布会向市场推介,用响亮的商标把洪洞县特优农文旅产品推向广阔市场。

  在太原举行的发布会上,洪洞通过“1场发布会+1场直播展销会+1场特色风味及文创品鉴会+1场访谈”,以聚家人、品家味、观家景、听家戏、聊家事方式,进一步让世界了解洪洞资源优势、历史文化、发展潜力,向世界推出“老家洪洞”区域公用品牌,为洪洞县优质产品“形象代言”。

  活动现场,首批8家企业成为品牌授权企业,正式拥有“老家洪洞”身份证。省市县领导与来自文旅厅、商务厅、农业农村厅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从“走遍天涯,洪洞是家”县域文化IP的大背景出发,深入交流、详细解读“老家洪洞”区域公用品牌内涵,进一步探讨洪洞县农文旅产品矩阵走向国际国内大市场的新路径。

  打造响亮的区域公用品牌,学习、引进、吸收各领域各行业成功经验,凝练了洪洞生态、文化、产品、历史等方面核心价值,建立了县域文化IP矩阵、特色产业矩阵、农文旅产品矩阵三方面工作的内在联系,形成了相互支撑、相互带动、融合运行的新格局。同时,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助力洪洞特色文化、产业、产品,从老家走向全国,从产品走向品牌,驶上发展“快车道”,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加农民收入、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 刘玉林 田青松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