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全方位康养服务、多样化娱乐活动、无障碍设施改造……走进侯马市浍滨街道办事处秦村北社区,各种友好为老服务举措让人眼前一亮,让老年人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有温度的高质量晚年生活。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老有所安、老有所学,老年人的幸福生活在侯马市浍滨街道办事处秦村北社区有了新样本,该社区先后被授予山西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山西省文明社区、临汾市敬老文明社区等称号。今年10月,该社区成功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用心筑家园
茶余饭后,约上三五好友到社区的舞蹈室跳舞是贾玉华老人的日常娱乐方式之一。提及如今的幸福生活,她高兴地说:“社区想老人们所想,急老人们所急,为我们成立了舞蹈室、棋牌室等,让更多的老年朋友从单调的生活中走了出来、乐了起来。”
贾玉华老人的生活是该社区许多老年人日常娱乐的真实写照。但曾经并非如此,因社区公益性服务设施不完善,许多居民群众尤其是老年人没有活动场地,晚年生活单调乏味。作为基层党组织,面对社区内待业人员多、离退休人员多、空巢老人多、可利用资源少的“三多一少”现象,社区一班人把为老服务作为社区重要工作之一,不断加大老年人文化建设投入力度。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秦村北社区在探索为老服务模式中走出了一条新路子。他们通过网格化精细管理,围绕老年人家庭状况、收入状况、自身需求等,了解他们的所求所需,建立和完善老年人基本情况信息库,做到基本信息表内容完整准确,基本信息动态管理到位。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社区许多独居、空巢老人很需要我们的帮助,把为老服务作为社区重要工作,也是希望能有好的办法去解决养老难题。”该社区党委书记郭爽介绍,“我们着力推进为老服务的软硬件建设,有效整合社区资源,积极推进为老服务公益项目,不断健全多层次为老服务体系,推动为老服务供给向高品质、常态化、便利化升级。”
正如郭爽所说,在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除了党建、民政、残联、综合等一站式服务平台,干净整洁的声乐室、舞蹈室、休息室、棋牌室、健康小屋、训练康复室等20余个党群特色服务功能室让人眼前一亮。郭爽欣慰地说:“这些活动场所就是居民群众尤其是老人们的集聚地,在这里,他们通过下棋、跳舞、唱歌、编织等方式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让晚年生活多姿多彩。”
用爱暖人心
“多亏调解员的耐心疏导,化解了我和孩子之间的矛盾。”前不久,在社区“爱家调解室”的帮助下,60多岁的曹先生和女儿小曹化解了家庭矛盾后高兴地说。
小曹因种种原因导致失业,加上身体原因造成情绪不稳定,把所有怨气撒在曹先生身上,多年来,小曹经常和曹先生吵架。无奈的曹先生求助“爱家调解室”后,调解员找准问题症结,从情、理、法等角度出发,通过沟通、谈心,让小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向父亲道歉。
在该社区,成立仅两年的“爱家调解室”已成为社区一张响亮的名片。一直以来,该社区把“为民”作为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探索如何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和城市社区建设中,积极践行“枫桥经验”,打造了“爱家调解室”党建服务品牌,借助普法志愿者的力量,免费为群众调解各类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民事案件。
不仅如此,在服务居民群众特别是老年群体中,该社区不断创新,通过“亮点服务”推进基层有效治理,提升为老年人服务水平。打造了配有血压计、血糖仪、智能筛查机器人、膳食宝塔等设施的健康小屋,随时为居民进行健康检测;通过家庭医生签约,为患有基础病的老年人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打造“爸妈食堂”,为老年人提供便利的就餐服务;定期举办健康讲座,为老年人的健康护航;不定期开展手工艺课堂,让居民特别是老年人老有所学;组织爱心帮扶队,定期上门走访慰问,关注重点人群动态及弱势群体诉求。
党建引领,让基层治理更有力度;志愿服务,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合力共治,让基层治理更有深度……不断挖掘,不断探索,秦村北社区已形成了“品牌共建、社区共治、成果共享”的多元化治理网络。
用情聚合力
“不想做饭,社区有食堂;身体不舒服,有家庭医生上门;家里有矛盾,还有调解员义务调解……现在的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社会发展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聊起社区的变化,许多老人纷纷赞不绝口。
看得出,老人们对社区的高质量服务十分满意。70多岁的刘彦芝老人和50多岁的杜慧老人退休后在家闲不住,分别组织成立了舞蹈队和旗袍协会。在社区的帮助下,两支队伍越来越壮大,已成为社区的明星队伍,除了过节期间用多种形式的文艺表演丰富居民的业余生活外,在疫情期间还化身志愿者参与到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中,让晚年生活更加多彩。
让老年人“老有所安”“病有所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是秦村北社区一直致力完善的地方,如今老年人的生活得到了质的提升。在这里居住了10余年的刘阿姨高兴地对记者说:“小区的环境、设施、服务保障都在逐步改善,社区工作者对我们老年人也特别关心,生活在这里特别舒心。”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更好地提升社区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满足老年人在居住环境、日常出行、健康服务、养老服务、社会参与、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需求,该社区瞄准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不断完善机制体制、创新发展模式,让更多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郭爽介绍:“我们通过对社区服务工作的总结提炼,在继承与发展的基础上,制定了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创建细则,在居住环境、活动场所、适老化设施、康复护理、健康教育、社会心理服务等30多项工作中继续加大力度,不断探索建立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模式和长效机制,持续为老年人送去温暖和人文关怀,努力从多方面满足老年人精神和生活层面的需求,为老人们打造另一个温馨家园。”
与此同时,社区通过供需对接,打造了爱心志愿超市,助圆居民“微心愿”,做到百姓有需要,党员来“接招”。83岁的杨金胜老人4年前从其他社区搬到了秦村北社区,社区提供的服务和工作人员对老人们无微不至的关怀让他倍感欣慰,生活中只要有需求,给工作人员说一声就能得到解决。
让关照服务浸润日常、让精神生活丰富多彩、让健康用心常伴夕阳……如今,老人们越来越多的心愿在社区实现,新的梦想在这里起飞。他们将这份关爱化作力量,积极主动参与社区事务,在基层治理、社区建设等工作中发挥余热,成了社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银发风景”,让晚年生活绽放光彩、凸显价值。
记者 闫璟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