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城青绿半城楼 幸福老家槐荫浓
——喜看洪洞县巩固提升国家园林城市品质新变化
涧河公园
夕照汾河公园
汾河国家湿地公园
汾河公园
清风园
涧河公园
鱼水园
初心园
县城鸟瞰
涧河公园
洪洞县位于山西省南部、临汾盆地北端,县域面积149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3.7万。汾河自北向南穿城而过,涧河、漠河两条河流绕城汇入汾河,形成了“三水环城”的生态城市发展格局,先后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县城、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入围了2021-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单,有着“华夏根祖圣地·幸福老家洪洞”的美誉。
俯瞰槐乡大地:“一川碧绿、两岸锦绣”的巨幅生态画卷铺展于眼前;徜徉洪洞城内,推窗见绿,出门见景,人在绿中,城在景中,随处可见的一抹绿色,展现着勃勃生机。
绿色,是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生态底蕴。近年来,洪洞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生态宜居为基,以舒适健康为先,以安全韧性为要,以风貌特色为魂,全方位提升国家园林城市品质,为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区、黄河流域绿色崛起转型排头兵、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城市标杆县厚植生态底蕴,大力提升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在生态宜居上狠下功夫
虹通大道旁,“初心园”内,海棠、丁香、红梅等植物群落错落有致;恒富街侧,“清风园”里,青松、荷花、早园竹等景物,寓廉于景、廉景交融;涧河岸畔,“鱼水园”内,亲水平台、连心廊让人流连忘返,爱国主义教育和城市公园建设充分融合。
秉持“建园增绿、一园一景”理念,洪洞县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今年5月份,鱼水园、初心园、清风园三大主题游园建成开放。
园林绿化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巩固提升国家园林城市品质的实践中,洪洞县委、县政府按照“城内精品建绿、城外林带增绿、人文景观衬绿”的思路,推行“见缝插绿、拆墙透绿、拆违建绿”措施,优选耐寒、耐旱、涵养水源的乡土适生植物,推广应用宿根花卉,降低管护成本,积极开展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不断提升园林绿化的景观、生态、休闲功能,推动乡土适生植物应用面积占新建、改建绿地面积比例80%以上,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0.62%,绿化覆盖率达到41.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94平方米。
如今的“莲花城”,综合公园绿如画廊,湿地公园绿浓成荫,街头游园绿映成趣,小微绿地绿意盎然,建成区内10万人拥有综合公园2个,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5.81%。远眺城市发展岸线,各类公园绿地依次铺展开来:涧河公园内的“玉堂满春”“槐荫垂庭”“绿意盎然”“根深叶茂”景观让人流连忘返;景观秀丽的大槐树文化中心广场内,博物馆、规划馆、图书馆、科技馆、文化馆相映生辉;植物丰富的中心广场、时代广场和轩逸园内,满目葱茏的乔木为市民撑起片片绿荫。
在舒适健康上谋求实效
汾河岸边,垂柳扶堤,三两游人悠闲漫步。竹林环绕间,老人安坐一旁,尽情沐浴暖阳;宽阔的广场上,孩童嬉戏追逐。
城市园林是人民群众日常游憩、运动的重要场所。洪洞县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聚焦出行、休闲、居住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重要生活领域,按照以人为本、绿色低碳、科学发展的基本原则,着力打造绿、靓、美的城市园林景观,不断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坚持修路延脉扩城增绿。不断加强滨水绿道、公园绿道、道路绿道建设,相继对8条道路进行绿化提质,城区累计建成绿道16.24公里,万人拥有绿道长度1.16公里,城市绿道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2.13%,道路绿化达标率85.84%。15条支、次干道广泛采用国槐、法桐等冠大荫浓的乡土树种,秀木成林,枝繁叶茂,林荫路覆盖率达75.57%。漫步洪洞城内,抬头见绿、起步闻香,绿随路至、步移景异,一条条绿脉蜿蜒伸展。
坚持以水活城增添魅力。结合城区“三水环城”的独特优势,将河流水系整治作为园林城市建设的重点,大力实施汾河生态修复治理与保护工程、涧河城区段河道整治绿化工程,形成了一大批亲水、近水景观。
坚持广泛实施“细胞工程”。大力推广屋顶、墙体、桥体立体绿化,拓展城市绿化空间,近三年新建改建的各类公共建筑和市政交通设施立体绿化实施率达到100%。优化小区生态布局,深入开展园林单位、小区、道路等创建活动,40余家园林式单位和居住区星罗散布,“半城青绿半城楼”成为洪洞人民最惬意的生活场景。
在安全韧性上做文章
洪洞汾河国家湿地公园城区段,三五成群的白天鹅,或在水中游弋嬉戏、或在低空盘旋飞翔,成为一道靓丽风景。漫步岸畔,绿树如茵、碧波荡漾,仿佛置身于江南胜景。
城市湿地是城市之“肾”,也是园林城市安全韧性的重要指标。洪洞县坚持高标准、规范化、常态化导向,打好“建、管、育”组合拳,加大力度保护城市湿地。按照“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大力实施植被和水禽栖息地恢复、封滩育草工程。目前,在湿地内分布有野生植物555种、野生动物164种,甚至在多处发现了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野大豆。2018年底,洪洞汾河国家湿地公园正式授牌,2020年,洪洞汾河国家湿地公园入选全省第一批省级重要湿地名录,并被认定为中国森林体验基地,实现了“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的美好愿景。
与此同时,该县不断加大城市绿线、蓝线融合管理力度,制定了《洪洞县城市蓝线管理办法》,划定城市汾河、洪安涧河蓝线保护范围,并依水体自然形态进行绿化,建立了蓝绿交织、水岸城乡联动的绿廊绿道系统,建成区蓝绿空间占比49.6%。
在风貌特色上打造亮点
车来车往的南坂街,一株巍峨的千年古槐枝叶浓密茂盛,阳光下斑驳的树影铺展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熙熙攘攘的南官庄村村口,一棵千年银杏古树历经时光变迁依然枝繁叶茂。寒风掠过,一地黄叶如碎金。
园林绿化是展示城市文化的重要窗口。洪洞县始终牢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谆谆教诲,积极探索传承保护新路径,严格保护大树古树、不可移动历史建筑等历史文化资源,让历史文化遗产焕发新的光彩和活力,实现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构成一道独具特色的文化风景线。
近年来,洪洞县制定历史风貌保护规划,划定城市紫线,持续加强城市历史风貌、城市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
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是全国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00余年来,大槐树迁民遗址早已在炎黄子孙心中深深扎下了认祖归宗之根,古大槐树滋生的二代槐树已有400年,同根滋生的三代槐树已近百年。作为全省9家龙头景区之一,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入选2022年“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二期项目顺利奠基开工,实现了文旅发展和历史文化保护并重,具有历史价值的公园保护率100%。
洪洞印发《洪洞县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按照一树一人的要求,落实保护责任人和责任单位,同步开展古树名木挂牌建档,实行动态监控,古树名木及后备资源保护率100%。
同时,全面加强队伍建设管理,充实园林绿化专业队伍力量,在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及养护管理工作中加强对园林绿化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园林绿化工持证上岗率100%,进一步提升园林绿化景观品质。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洪洞县委、县政府带领“自强敢拼、奉献争先”的洪洞儿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践行抓好党建、守好底线、树好形象、谋好发展、惠好民生“五好思路”,奋力打造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景更美的“华夏根祖圣地·幸福老家洪洞”!
(李安安)
图片:李安安 王培基 左舒婷 齐瑞珍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