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四级联动聚合力 集体农民双增收

2023-05-22 08:56:33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2022年3月17日,临汾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开启了国企助力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征程。

  一年多来,在担当作为中应运而生的市村发集团,在栉风沐雨中不断发展壮大。从成立之初的探索前进,到全市17个县级公司的相继运营;从145个乡(街)联合社的全面拓展,到2071个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组织的全覆盖,村级集体经济在临汾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焕发了无限生机和活力。

  一年多来,市村发集团一班人筚路蓝缕,踔厉奋发,在全市域构建起了“1+17+N”的四级农村集体经济市场主体体系,打造了市县乡村四级联动集团化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新范式,蹚出了一条农村集体经济壮大提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城乡共同富裕的新路子。近日,记者深入一线,采访市村发集团的发展和变化。

  主推市场,链主企业带动供应链

  临近中午,现代化的汾禾源中央厨房生产车间一派忙碌景象:蔬菜区自动化的流水线上工人正在对蔬菜进行清洗、切配、打包;米面区智能化的面点制作间、米饭加工间氤氲着馒头和米饭诱人香味;烹饪区在数字化的数据收集和分析中,色香味俱全的各类菜品不断出炉……

  汾禾源中央厨房位于临汾经济开发区甘亭工业园区,占地面积61.98亩,建筑面积16200平方米,为200余名周边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并与临汾优选、吉县苹果、霍州年馍等企业建立了供应合作关系,与洪洞县甘亭镇蛋鸡养殖基地、隰县玉露香梨种植基地、襄汾县面粉加工基地、汾西肉鸡养殖基地、吉县苹果种植基地等建立了合作关系……

  如今,在市村发集团的努力下,立足全市企业、学校等市场潜力,培育了以汾禾源、邦达两个中央厨房项目为链主的企业,通过各县(市、区)村发公司对接生产基地,搭建起了“生产基地+乡村两级合作社+县级村发公司+市村发集团+中央厨房+消费市场”全产业供应链,每天可向市场提供营养餐20万份、净菜半成品15万份。

  “临材临用”是市村发集团依托中央厨房壮大我市农村集体经济的主要举措之一。目前,在市村发集团的统筹协调下,汾禾源、邦达两个中央厨房已与我市20个农副产品基地、10个加工企业签订供货协议;与5所学校、3座写字楼、30个单位食堂、15个商业超市签订销售协议,每年可带动市域内100万斤马铃薯、2600万斤面粉、3650万枚鸡蛋等农副产品生产销售,切实把千家万户的小农户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机结合起来,彰显了国企担当。与此同时,“临汾市村发集团乡村振兴农特产品销售专区”进高速服务区项目,已经在襄汾高速服务区落地,并设立农特产品专柜。

  “农村集体经济要发展,融入市场是关键。在链主企业的积极带动下,既延伸了全产业供应链,解决了‘销售难’问题,也壮大了集体经济,为群众提供了众多就业岗位。”市村发集团董事长李雪介绍,“我们村发集团充分发挥市级国有企业组织、资源、人才的优势,对接优质企业和重点项目,积极培育链主企业,不断拓宽农副产品生产、供应、销售渠道,统一采购、集中销售、扩大市场。”

  主担风险,示范项目带来增长极

  清风徐来,平展的土地上麦浪涌动,田野上清香荡漾。麦田中间安装的各类智能监测仪,对空气温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光照强度、土壤水分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监测预警信息实施水肥一体灌溉等措施,保障小麦科学管护并实现高产丰产。

  这片小麦共有655亩,位于洪洞县甘亭镇羊獬村,是市村发集团直接投资实施的智慧化农业项目之一。通过破垄平整土地,可为村集体增加5%-10%土地面积;通过节水、减肥、降低农机作业开支等措施,实现每亩节约成本200余元、农作物增产15%;通过流转土地、开展适度规模经营、配套建设信息化大数据平台等措施,能够有效提升土地产出效益,改变“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耕作模式,每年可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增收5万余元,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增值、企业创收多方共赢。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共同壮大”是目标。市村发集团设立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基金,在襄汾燕村、洪洞羊獬村投资实施了千亩智慧农业项目,取得了良好示范效果。通过直接投资、订单生产、项目共建、保护价收购和产品统一销售等方式,与条件差、基础弱的集体经济组织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共同建设各类农副产品生产、仓储基地,持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同时,与保险金融机构合作,为农产品种养提供兜底保障。

  “千亩智慧农业项目的顺利实施,为我们公司树立了敢想敢干、勇于创新和突破的标杆,形成了干事创业的良好发展氛围。”市村发集团副总经理解晓伟介绍,在努力做好千亩智慧农业项目的同时,市村发集团积极组织曲沃、侯马、尧都、隰县、吉县、大宁、古县7个县(市、区)的村发公司董事长,召开了中药材产业交流座谈会,大力发展全市中药材种植加工项目,与九山农业公司等公司不断强化对接和推进,不断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新渠道,努力形成更多新的增长极增长带。

  主建机制,联动发展带来活水源

  良好机制是保障,四级联动是关键。

  市村发集团总经理徐克敏介绍,在探索发展中,市村发集团强化顶层设计,制定了《农村集体经济运营管理机制》《农村集体经济合作机制》等13项制度;组建了供应链、资产运营、投融资、环境工程科技4个全资子公司,通过交叉持股、项目合作、资源共享等方式,贯通资金、项目、技术、信息等渠道,架起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桥梁,实现全市集体经济发展“一盘棋”。

  在实际工作中,市村发集团积极创新体制机制,不断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壮大提质。组织17个县(市、区)村发公司负责人参加全国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专题培训班,不断提升政策理解力、执行力和创新力;邀请农业农村部、中国合作经济学会、中国社科院、中国农大等高层专家学者深入实地调研,现场“把脉会诊”,确保联动成效。此外,通过引人才兴产业,与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聘请2名博士、1名经济学家为首席专家和经济顾问,深化产学研成果转化;与湖北理工学院、洪洞职业中学共建校企合作人才培训基地,实现人才培养与集体经济发展的无缝对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目前,市村发集团与永和、蒲县、隰县、吉县、洪洞等村发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正共同实施智慧农业、污水处理、畜禽养殖、梨果种植、农产品供应、职业教育等项目,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源头活水,推动健康发展。

  主拓多元,融合共赢激发新活力

  大路旁的一处水池里,几十尾大小不一的金鱼自由自在地嬉戏欢游。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水池里的水竟是经过处理的生活污水。

  “非常干净,而且没有一点儿异味,浇花、浇菜用的都是这水。”走进洪洞县甘亭镇团结村村民王欢欢家时,她一边浇院里的韭菜,一边开心地介绍。

  在团结村,226个院落的餐厨废水、洗涤废水、厕所废水等生活污水通过净化处理,出水标准达到地表三类水,可进行农业灌溉、花草浇灌、鱼类养殖等,实现了农户废水循环利用、绿色节水、生态环保的治理效果。

  生活污水变养鱼的清水,得益于临汾农村集体经济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实施的团结村“厕所革命+污水治理”示范工程。水生态科技公司由市村发集团与“新三板”上市企业江苏凌志环保集团合资组建。

  市村发集团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开发区招商引资优势,探索打造国有企业与优质民营企业参股经营、携手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合作新模式,与国内上市企业和本土能源企业联合组建了水生态、宏淼服饰、建设、格林环保4个合资子公司,目前正在实施的有20个项目,在临汾经济开发区甘亭工业园区初步形成了农业板块项目产业集群。

  作为合资公司之一的水生态科技公司还实施了蒲县、临汾经济开发区等11个项目,建设了临汾农村集体经济环保产业基地。项目实施过程中,优先选用项目地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参与建设,通过分布式光伏、庭院经济与分散式污水处理的有效结合,既发挥了市县乡村四级联动作用,又带动了当地村集体、农民创收增效,更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作出了贡献。

  农村集体经济壮大提质,项目支撑是关键,多元化发展是路径。这是市村发集团在摸索前进中已经形成共识。目前,市村发集团按照“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思路,以临汾农村集体经济环保产业基地为依托,以水生态科技公司为链主,正在积极对接国内环保行业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努力打造百亿级临汾农村集体经济环保科技产业园。同时,通过实施中央厨房、宏淼服饰、智慧农业、农村污水治理等项目,统筹指导农副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大健康等产业业态,形成多元化发展模式,有效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促进村集体和农民实现双增收,为各级集体经济组织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通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我们村发集团体制机制创新完善,项目底盘不断做大,市场销售逐步向好,龙头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实现了集体农民双增收。”李雪表示,“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持续加强‘统’的功能、培育‘带’的主体、建立‘推’的机制,夯实国有化基础,健全市场化运行机制,构建机制化共赢格局,围绕产品销售和项目建设两大增收渠道,进一步完善市场共拓、项目共建、资源共享利益联结机制,发挥好市县乡村四级联动优势,牵引带动市域内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提质,为全力推动市域农村集体经济集团化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农民共同富裕贡献国企力量!”

  记者 张春茂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