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逐梦前行 共绘隰州美丽画卷

2023-07-05 09:21:34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6月6日至9日,省委书记蓝佛安深入我市调研,第一站就来到隰县,重点考察了隰县梨果产业发展情况和文物保护修缮工作情况。

  日前,记者一行沿着蓝佛安书记的足迹一路回访,深深感受到隰县广大干部群众的欢欣鼓舞。

  梨果树下梨农乐

  芒种时节,在北纬36.6°黄土高原优质梨果生产的核心区域——隰县,漫山玉露香梨幼果进入了快速成长的黄金期,果农们在梨园深处有序穿梭,为一颗颗幼梨穿上“新衣”。

  蓝佛安首先来到龙泉镇上留村玉露香梨示范园,听取梨果产业发展情况汇报,与正在进行田间管护的梨农亲切交谈,咨询栽培技术、产量售价、带富增收等情况。

  随后,蓝佛安向上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志锋询问:“村里怎么吃水?”在听到刘志锋“深井引上来的”回答后,蓝佛安语重心长地说:“咱这个地方跟平川地区比还是比较艰苦的,但就是在这种条件下能把梨果产业发展成全县的优势产业,很不容易。”

  记者日前来到该示范园采访时,正在园中套袋的梨农刘春平激动不已:“党和政府对我们梨农帮扶很大,今年春天,县里出资给梨园铺设了水肥一体化设施。之前靠三轮车拉水灌溉和人工施肥需要几天完成的活,现在五六分钟就能搞定,方便着哩。”

  58岁的刘春平种了一辈子梨,他有9亩2分地被划进了上留村玉露香梨示范园,此外在别处还有18亩玉露香梨、10亩酥梨,再加上苹果、核桃,去年收入有25万元,真正过上了小康生活。

  以刘春平为代表的梨农们的“致富经”生动诠释了党和政府与农民“双向奔赴”的积极意义。党委、政府下大力气扶持,群众下功夫管护。目前,隰县玉露香梨种植面积、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一,不仅解决了百姓吃饱饭的问题,还解决了百姓钱袋子的问题。

  “非常荣幸,蓝书记能来到上留村,这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们以后工作的促进。”刘志锋信心满怀地说,“我们要以蓝书记调研为契机,谋划好上留村下一步发展方向,以易地移民为中心、以四季采摘为抓手,做好农文旅发展大文章,把上留村打造成隰县乃至全省、全国的一张靓丽名片。”

  立足优势强标准

  从田间到餐桌,玉露香梨能不能卖个好价钱是隰县全县上下最为关心的问题,所以产业链标准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离开上留村,蓝佛安来到隰县北纬36°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察看了梨果智能分选线,详细了解电子商务带动市场销售情况。

  在玉露香梨分拣区域,该公司负责人张利州向蓝佛安介绍分拣流程:“这条分拣线有三台机器,外观检测仪首先要检测梨的表面是否有果斑、果锈,第二台机器对每一颗梨精准称重,第三台机器通过X光谱穿过果身,分析梨的内部品质包括糖分多少、有无黑心等。”

  蓝佛安边走边看,张利州进一步介绍:“这组智能化分拣设备是我们与设备制造企业联合开发的,通过标准化分拣可以确保同一品质的梨大小统一、糖分统一。”

  “产业就该这么做,严抓品质,要持续把玉露香梨全产业链标准化体系建起来。”蓝书记对该公司的运营模式予以肯定,还品尝了展示台的玉露香梨,“确实水分挺足,不错。”

  “我还向蓝书记介绍了玉露香梨的延伸产品,包括玉露香梨口味的粽子、大黄米汤圆等,蓝书记对我们的延伸产业链非常认可。”回忆起当天的场景,张利州仍历历在目。

  北纬36°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建有万吨极速预冷保鲜仓、三通道隰县玉露香梨智能化分选线、双通道苹果分选线以及数字化交易中心,是集农产品种植、分选、加工、冷藏、物流和销售全链条的大型农产品仓储贸易基地。采访时,不时有车辆在厂房间作业,张利州信心满满地说:“近几年我们的玉露香梨销售量持续翻番,从今年的挂果情况来看又是一个丰收年,目前我们正在整理物料,为梨果丰收做好充足的准备。”

  近年来,该公司立足政策优势、区位优势和梨果产业优势,率先推广实施隰县玉露香梨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不断“补链”“延链”“强链”,实现“优产”“优加”“优销”三优一体化格局,现已打造成为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品牌化的重点龙头企业。

  与此同时,该公司通过大数据科学分析市场流向,精准定位消费群体,线上线下多渠道推广,打造产业可视化、销售精准化、管理智能化营销体系,产品畅销国内各大市场,成功出口英国、加拿大、东南亚等国际市场。

  科学种植,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校研究合作;高效管理,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农产品质量品质;做大做优农产品品牌,在品质提升、品牌建设、营销推介上下更大功夫,发挥品牌效应,让玉露香梨产业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发挥农业龙头企业作用,延长产业链,推动产品深加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隰县之行,蓝佛安对玉露香梨产业发展寄予厚望。

  念兹在兹,必有回响。近年来,隰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山西农业出路在于“特优”的指示精神,高度重视农业品牌化和全产业链标准化建设,把玉露香梨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紧扣打造特色鲜明、要素聚集、装备先进、绿色发展、品牌突出、高度融合现代果业综合体发展目标,加快构建梨果现代化产业链供应链,创新“种子基金”“银政园区贷”等政策措施,实施玉露香梨区域公用品牌发展战略,品牌价值达到87.43亿元。

  截至目前,全县有果树面积38万亩,80%的土地种植梨果,80%的农民从业梨果,80%的农业收入源于梨果,80%的贫困户依托梨果产业脱贫,玉露香梨产业的标准化、品牌化、电商化和全产业链化,为广大群众致富奔小康增添了新动能、新愿景。

  保护文物重修缮

  殿堂楼阁、神楼佛龛、奇花异木、珍禽走兽、菩萨神灵、飞天乐伎,在千佛庵(又名小西天)大雄宝殿内,精美绝伦的悬塑令人目不暇接……

  文物保护修缮也是蓝佛安来到隰县关注的问题,他调研的千佛庵(又名小西天)是明代寺院,因其悬塑彩画对研究明清悬塑级彩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恺荣是负责当天讲解任务的导游。“蓝书记经过小西天的趋善路、趋善桥到达寺院中,参观了寺院的无量殿和大雄宝殿。其中在大雄宝殿中,他连连称赞悬塑彩画的精美绝伦。”高恺荣细细回味当时的场景。

  听完讲解后,蓝佛安询问了大雄宝殿修缮情况,他说:“这么好的东西能保存下来,而且保护得这么完善实属难得。今后一定要保护好、利用好,发挥悬塑的价值所在。”

  “蓝书记要求我们做好文物保护和修缮工作,这是对我们工作的赞扬和鼓励,我们倍感振奋和欣慰。”说起当天的情景,高恺荣激动万分。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文物安全更是景区生命线。隰县千佛庵景区服务中心主任刘小刚告诉记者:“一直以来,景区始终把文物安全保护放在第一位,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工作方针,在优化文物环境、加强法制建设、加大保护力度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不断完善文物保护措施。同时,积极开展文物保护、管理、普查、征集和宣传等工作,强化文物保护工作落实,确保文物完整和安全。”

  近年来,隰县千佛庵按照古建筑修缮“修旧如旧”和“不改变文物原状”原则,先后对大雄宝殿泥塑和千佛庵周边部分山体进行修复和加固,确保了文物的完整和本体安全。特别是2021年9月22日以来,该县出现大范围连续强降雨天气,导致景区文物本体及附属设施不同程度损毁。他们积极同省、市文物部门对接联系,邀请专家实地勘察,并组织有关单位完成千佛庵庙群下方山体滑坡抢险加固项目和千佛庵部分建筑及院面抢险加固项目立项计划书及保护维修方案。

  千佛庵内全国独一无二的悬塑让游客赞不绝口。刘小刚表示:“我们将进一步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小西天文物资源,落细落实文物保护责任,强化文物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完善‘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安全保护体系,凝聚工作合力,加强协调联动,切实做好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

  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隰县狠抓文旅康养产业,加快生态康养地“五区一带”建设,抓好小西天景区等文物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工作,做精文创产品,搞活文旅产业。

  如今,隰县把学习宣传贯彻蓝佛安书记调研临汾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以“走在前作表率”的实干担当,聚焦“梨果示范县、生态康养地、区域中心城”三大目标,奋力实施“3545”战略,为建设美丽隰县昂首阔步、奋勇前行。

  记者 李卫红 闫璟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