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高校毕业生就业关系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在高校毕业生首破千万人的就业压力之下,毕业生大多将国企和公务员作为求职首选,求稳求编制的心态进一步加大了就业难度。”祁楠认为,高校毕业生应“先就业后择业”,才能实现更好就业。
祁楠建议,一方面鼓励龙头企业参与制定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一些行业特色明显的部门,可率先同相关院校开展试点,深入开展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实践和探索;结合地区行业产业发展需求设置新专业、改造旧专业,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另一方面,要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政府部门应发挥好桥梁作用,推动完善并落实相关政策措施。搭建多种形式的对接平台,畅通地方重点企业或重点单位、高校就业部门和科研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打通人才供需两端,让高校毕业生更有底气。
记者 祁欣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