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转型蹚新路 争先进位勇赶超
重塑大市荣光 再铸霍州辉煌
霍州市委书记李青雁调研重点项目建设
霍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张可新带队精准招商
年馍产业富民增收
冯南垣旧貌换新颜
集体经济壮大提质
威风锣鼓“四进”活动蓬勃开展
城市更新提升宜居品质
能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高端装备制造龙头牵引
光伏产业“聚能生金”
巍巍霍山 天然氧吧
力耕不欺,奋斗以成。
刚刚过去的2022年,是霍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五年来第三次来到山西考察调研,首站冒雪来到霍州市师庄乡冯南垣村,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对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给予充分肯定,霍州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近距离聆听教诲,倍感幸福温暖、倍增奋进力量,深切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崇高的领袖风范、真挚至深的为民情怀。
一年来,广大干部群众牢记领袖嘱托砥砺奋进,全市交出了一份可圈可点的成绩单——
这一年,防灾减灾工作成效显著。统筹灾后恢复重建和乡村振兴,加快实施汾河霍州段和南涧河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农村公路灾后恢复项目正在稳步推进,基础设施损毁修复项目全部完工,灾后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这一年,科学精准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深入贯彻落实疫情防控“二十条”“新十条”等防控措施。各级领导干部挺在一线,广大基层干部没日没夜,“天使白”“橄榄绿”“守护蓝”“志愿红”逆向而行、忘我工作、持续奋战,最大程度保护了霍州全市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这一年,扎实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以“一山一署一垣”为牵引,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举办山西省锣鼓大赛、中国镇山文化论坛、“故宫来临·霍州有礼”文创产品展,荣获“中国年馍之乡”“中国天然氧吧”两块“国字号”金字招牌。尤其是通过冯南垣示范片区的打造,一年来累计有160余家企事业单位、20万余人次来冯南垣参观学习旅游,进一步带动了霍州年馍、霍州威风锣鼓等产业发展,霍州年馍产业产值从1亿元增长至1.5亿元,带动8个集体经济组织每家增收超过10万元;威风锣鼓促进农民增收超过500万元,为霍州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乃至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这一年,绿色低碳发展迈出新步伐。国盛、国电、兆光、华得宇4个10万千瓦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和6万千瓦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加快建设,霍州入选国家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第二污水处理厂、雨污分流改造、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等工程加速推进,全年优良天数达233天(同比增加8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87,创历史最好成绩。
这一年,基层治理效能明显提升。深入开展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乡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16项任务全面完成,专班典型案例入选省委“一县一案例”汇编。“清化收”为优秀等次。127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增幅53.78%。优化调整21个社区,有效解决村、社区管理范围重叠交叉、管理界限不清等问题,基层治理效能得到显著提升。
成绩来之不易,奋斗成之惟艰。这样一份难中求成的成绩单,饱含了霍州全市上下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凝聚着广大干部群众的心血汗水。
霍山春早,万象更新!接续而至的2023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是霍州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
新形势新任务,需要新视野新思路。前不久召开的中共霍州市委八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在新时代新征程的时代背景下,全面客观审视霍州发展的历史方位,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霍州,怎样建设霍州的重大现实问题,意在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理清思路,明晰路径、找准抓手,汇聚起霍州全市上下创新创业创造创富的磅礴力量。
大笔如椽,绘就高质量发展“路线图”;笃志不倦,写下争先进位崛起“决心书”。在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霍州”之问时,霍州市委提出要围绕2030年基本实现转型、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立足霍州实际,以“一年打基础、三年大变样、五年见成效”为目标导向,认真谋划好2023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为全面加快霍州高质量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霍州全市上下将围绕“加快转型蹚新路、争先进位勇赶超”的总体思路,处理好当下和长远、局部和全部、重点和全面、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坚持“四区”战略定位,聚力“五城建设”,开展“八大行动”,实施“八大重点”,推动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快进,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快速增长,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霍州篇章。
“加快转型蹚新路、争先进位勇赶超”总体思路,是霍州市委基于党中央有要求、省市有部署、霍州发展有需要三个层次考虑提出的。作为资源枯竭城市,霍州“因煤而兴”也“因煤而困”,“一煤独大”、发展方式粗放、后续发展乏力的劣势逐渐显现,“加快转型蹚新路”迫在眉睫、势在必行。历史和现实一再告诉人们,霍州没有任何理由小富即安,没有任何条件小进则满,甘于平庸、得过且过只会贻误战机,“争先进位勇赶超”才是发展正道。人到绝境是重生,在转型发展上已经没有了退路。要想走出困境,就必须保持攻坚姿态,以钢铁般的意志攻城拔寨、闯关夺隘;必须要实现止跌企稳,进而争先进位、争创一流,在转型发展上“向死而生”。
客观而言,“四区”战略定位作为霍州高质量发展的定位,对于引导该市上下深刻认识霍州在全国、全省、全临汾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增强以一域服务全局的高度自觉,使霍州在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的责任担当进一步彰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打造能源革命先行区,就是要抢抓我省作为国家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重大机遇,推进煤炭绿色智能开采,加快煤电产业清洁低碳发展,保持煤电产业链竞争优势,壮大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推动能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高端装备制造标杆区,就是要把装备制造作为产业转型的主攻方向,继续加强与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合作,放大霍州市在煤机装备制造领域积累的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加快发展壮大。打造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就是发挥文旅产业作为消费新蓝海、增长新动力作用,依托霍州市丰富的文旅资源,打造品牌特色,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文旅与康养融合,加快把文旅康养产业打造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区,就是要通过高质量打造冯南垣片区、许村片区、贾村片区、义城片区等示范片区,持续推动乡村振兴,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对于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来说,霍州市聚力“五城建设”,系统谋划,精准发力,则有“举一纲而万目张,落一子而满盘活”之义。“五城建设”即建设富裕之城——筑牢产业根基,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实施农业强基延链,推进服务业提质增效。建设数字之城——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谋划重点数字经济项目,实施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建设文化之城——深入挖掘好优秀传统文化,大力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把握好地域文化特点,全方位传递正确价值导向。建设绿色之城——以更高的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有序实施碳达峰霍州行动,大力实施汾河流域综合治理,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建设幸福之城——大力发展民生事业,做好稳就业、促增收工作,加快农贸市场建设,全力做好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各项工作。
谋事干事,当“致广大而尽精微”。牵引带动霍州全市工作整体跃升,离不开推进一批具有牵引性、标志性、突破性的重点任务。为此,霍州市委在回答“怎样建设霍州”之问时,谋划开展“八大行动”,实施“八大重点”。简单来说,就是开展项目落地、优化营商环境、招商引资、壮大民营经济、数字赋能、城市更新、美丽乡村建设、教育医疗提质等八大行动,实施推动煤电和新能源一体化发展、打造开发区建设升级版、继续推进冯南垣片区建设、加快汾河流域生态治理、打造转型发展的文旅融合新引擎、培育壮大年馍产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引深平安霍州建设等八大重点。
思路决定出路,行动决定未来。实现霍州高质量转型发展,不是等来、喊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只有广大干部群众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更加饱满的激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积极的姿态,团结拼搏、攻坚克难、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就一定能在新的一年展现新作为、取得新成绩,奋力谱写霍州高质量发展新篇章,重塑大市荣光,再铸霍州辉煌!
记者 孙宗林
图片由霍州市融媒体中心提供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