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襄汾篇章

2023-03-20 18:07:05 来源:临汾新闻网  

坚持“1343”工作思路 完成“1050”具体任务

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襄汾篇章

襄汾县委书记刘春林在襄汾经济技术开发区,就项目建设、产业发展、营商环境等工作进行调研。

襄汾县委副书记、代县长杜斌带队参观湖南领湃达志新能源电池衡阳生产线,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等情况。

环境优美的襄汾星原水泥建材公司厂区

粮棉大县小麦生产连年喜获丰收

陶寺遗址博物馆项目主体结构如期封顶

汾河生态持续改善吸引了众多鸟儿栖居

  2022:励精图治 拼搏进取 硕果累累

  路虽远,行则必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2022年,面对经济下行、疫情冲击、企业退出、安全环保等多重复杂因素影响,襄汾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以“十问十要”“五个全力五个讲”,破思想之冰、聚发展之势,持续保持了全县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这一年,襄汾县在实干中千方百计稳增长、破解难题。

  这一年,襄汾县在实干中全力以赴谋转变、抢抓机遇。

  这一年,襄汾县在实干中尽心竭力保安全、推动发展。

  这一年,奔忙见证拼搏。

  这一年,耕耘结出硕果。

  一年来,襄汾县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保持战略定力,下定转型决心,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技术开发区16个重点项目顺利投产、9个项目稳步推进,“四上”企业达到18家,产出强度达到230万元/亩,转型发展的“主引擎”作用逐步显现;5条主干道路具备通车条件,15.9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成完工,新增市级赋权67项,发展基础更加坚实。诚荣年产10万吨精密铸件项目主体扫尾,中升钢铁100万吨高速线材、155吨炼钢转炉项目进展顺利,恒源特种金属材料、能源梯度利用、中升富氢低碳冶炼3个中试基地项目有序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成效明显。签约引进湖南领湃达志等新能源环保项目5个,利源中天智能绝热管道等项目建成投产,云鹏新医药项目开工建设,建成5G基站334个,新兴产业培育步伐加快。粮食总产量达到5.56亿公斤,占全市粮食总产量的26.5%;利用废弃洗煤厂建设一批蔬菜拱棚;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3家,位居全市第一。陶寺遗址博物馆主体完工,《汾城古镇旅游开发概念性设计方案》报国家文物局审批,丁村入选全国“非遗旅游村寨”名录,“一都、一城、一村”建设步入“快车道”。特别是尧京酒庄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丁陶风情街荣获“省级夜间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称号。

  一年来,襄汾县高度重视经济运行变化,统筹调度协调,全力助企纾困,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切实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定期分析研判,及时解决问题,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确保经济运行平稳有序。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健全“领导包联、专班服务、定期调度、台账管理、督查通报”5项机制,开展“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月”“项目集中开复工”2项活动,实行“并联审批”“容缺办理”模式,全面助力项目建设,特别是筛选确定五大重点工程项目,由五位县级领导分别担任指挥长,各指挥部半月一调度,县委常委会一月一研究,充分彰显了县委“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鲜明导向。顶格落实国家和省市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组织开展“早餐会”“下午茶”“夜沙龙”系列活动,扎实开展“冬季行动”,大力促进“襄材襄用”,累计解决企业问题诉求30个,帮助8家企业融资贷款1.55亿元,支持企业新动能专项资金457万元,培育“小升规”企业12家,净增市场主体12440户。

  一年来,襄汾县时刻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紧盯重点关键,精准靶向发力,安全形势进一步稳定。县级领导每月深入包联乡镇和企业排查安全隐患,累计排查整改7803条;探索实行“五个一”“六制”“联合督查”一揽子措施,持续推行“12分制”计分考核、安全费用专项审计、安全隐患奖惩制度,建成二级标准化企业11家、三级标准化企业87家,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同比下降86.96%和78.26%。严格推行领导干部“无假日”接访、重点事项包案制度,深入开展信访事项“大排查、大起底、大化解”活动,接访、下访315批734人次,推进化解重点信访案件40件。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查处各类治安案件296起,破获刑事案件307起,保障了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一年来,襄汾县致力于宜居大县建设,科学精准治污,城乡一体推进,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大气治理方面,深入实施企业超低排放改造,11家钢铁、焦化、水泥企业完成改造任务。大力开展“创A退D”行动,创建A级企业6家,绩效引领性企业1家。集中开展空气质量攻坚月专项行动,对涉炉窑重点企业实行“NO2浓度和总量限值排放、超量惩处”管理,落实工地“6个百分百”、道路“以克论净”标准,全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5.00,同比下降4.0%,优良天数264天,同比增加10天。水土治理方面,6个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开工建设,3个非正常运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9个建设用地安全利用问题,全部整改完成。城乡建设方面,丁陶大道南延、河东文体广场等工程进入扫尾阶段,河西路网工程启动建设;恒基中心城、尧星紫苑等9个商住小区封顶完工,10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滨河公园河道清淤、灾后重建、公园亮化如期完成,县城夜景入选新华影像《城市之夜》专题片。完成农村改厕7000余座,建成农村公共浴室133座,多次被《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报道。

  一年来,襄汾县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民生福祉进一步增强。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抽调全县一半以上力量投入疫情防控;稳步推进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等工作,高效处置3次局部疫情,最大限度守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别是逆行驰援侯马市、尧都区疫情防控,充分彰显了襄汾人民不畏艰险、能征善战、吃苦耐劳的精神。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启动开发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建设,新建乡镇幼儿园3所,新招聘教师210人,高考二本以上达线2609人,襄汾教育品牌更加响亮。加快推进健康襄汾建设,深化县人民医院与市人民医院托管共建,积极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等国内知名三甲医院合作,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诊疗服务。举办各类招聘活动30余次,全年城镇新增就业7052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440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2022年,荣获“全国科普示范县”称号。

  2023:锚定目标 勇毅前行 重铸辉煌

  经济社会发展预期性指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经济增长水平。各项约束性指标不折不扣完成省市下达任务。

  经济工作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突出抓好文旅融合、县城建设、开发区建设三件大事,一体推进工业转型、服务业增效、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四项任务,全面提升安全稳定、环境保护、民生保障三个水平。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等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作出襄汾贡献。

  坚持“1343”工作思路

  2023年,全县经济工作的“1343”工作思路是: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突出抓好文旅融合、县城建设、开发区建设三件大事,一体推进工业转型、服务业增效、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四项任务,全面提升安全稳定、环境保护、民生保障三个水平。

  一是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深刻领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求,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的襄汾局面。

  二是突出抓好三件大事。要突出抓好文旅融合,以“一都、一城、一村”为重点,加快文旅融合发展,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文化旅游品牌;要突出抓好县城建设,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按照“河东老城保功能、河西新城提水平”思路,进一步明确河西新城“西定边界、北接市区”的发展方向,做大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丰富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品质,努力把县城建设成为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要突出抓好开发区建设,强化“主战场”定位,强化项目驱动,创优发展环境,持续深化“承诺制+全代办”改革,打造全代办服务超市,把开发区打造成为项目投资的“热土”、产业集聚的“高地”、转型发展的“开路先锋”。

  三是一体推进四项任务。要推进工业转型,继续把转型放在突出位置,坚持产业转型与数字转型双向发力、同步推进,抢抓政策机遇、超前谋划项目,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工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要推进服务业增效,多措并举助推节日经济回暖,促进消费市场回暖,激发住餐市场活力,深挖交通运输潜力;要推进乡村振兴,扛稳“端牢饭碗”政治责任,加快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持续壮大农业特色产业,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乡村实现全面振兴;要推进项目建设,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机遇、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把项目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来抓,切实用项目优化结构、推动发展、增强后劲,科学谋划储备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项目,大力开展招商引资。

  四是全面提升三个水平。要提升安全稳定水平,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全力维护社会大局安全稳定,切实以高水平安全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提升环境保护水平,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度践行“两山”理论,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要提升民生保障水平,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民生投入只增不减、惠民力度只强不弱、惠民实事只多不少,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让襄汾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安康。

  完成“1050”具体任务

  围绕县委“1343”工作思路,今年襄汾经济工作的具体内容概括为“1050”,即10方面50项任务。

  稳定经济运行方面。明确经济建设思路和方向,强化财力保障。

  提振工业经济方面。传统产业有延续,新兴产业有方向,退出企业有目标,数字经济有突破。

  加快乡村振兴方面。稳粮食,强产业,塑品牌,旺乡村。

  深化文旅融合方面。舞好龙头,串珠成链。

  做实项目建设方面。打好资金争取“主动仗”,下好手续办理“先手棋”,推动项目建设“见实效”。

  强化招商引资方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突出开发区主战场,打造“三优六商”新模式,加快发展专业镇,扶持壮大市场主体。

  守住安全底线方面。实行特别管理机制,健全完善监管机制,细化监管职责分工,严厉打击私挖盗采,抓好各行各业安全。

  提升环保水平方面。狠抓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狠抓能耗“双控”。

  加强城市建设方面。实施市政基础设施提升、振兴路靓城提质及敬德东街“网红一条街”、县城龙山路南入城口提质改造、丁陶文化公园修缮改造、学府公园建设、滨河公园步道提升、河东老城停车场建设、便民市场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长输供热承接等十大工程。

  增进民生福祉方面。护航群众健康,大力发展教育,推进就业创业,强化社会保障,丰富文化生活,做好信访工作,维护社会安定,加强城市管理,发展房地产市场,畅通交通网络,贯通县域水网。

  文字:李康 郭帆

  图片由襄汾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