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17个县(市、区)全部成立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
统筹推进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工作,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校生占比下降为3.85%,圆满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断推进集团化办学,2022年高考一、二本达线率再创新高,17人问鼎清华北大,中考总优秀率达到19.83%;
……
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教育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省市党代会精神,围绕建设全省教育强市目标,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教育改革,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党建引领全面加强
“2022年,我校先后开展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成就模型展、‘两会’热点创新宣传比赛、‘致敬伟大时代’图片展等一系列活动。事实证明,有声有色的思政教育不仅引导学生增强了‘四个自信’、厚植了爱国情怀,而且促使他们学习态度更加端正,学习成绩提升更快。”前不久,临汾一中高一年级党支部书记、德育处副主任郭丽丽作为山西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参加了省“两会”,就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政工作建言献策。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2022年,全市教育系统以党的思想建设为基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满怀激情开好思政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以组织建设为重点,推动学校基层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市委教育工委制定下发了《关于推行党内政治生活提醒、公开和备案制度的意见》,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谈心谈话、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制度。推动落实全市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走进课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全市教育系统党组织书记、思政课教师累计上党课7328节。
以作风建设为抓手,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全市各级各类学校通过文化墙、黑板报、报刊栏、电子屏等开展“清廉学校”“清廉机关”宣传4万余版次,开展“清廉学校”主题书画展115场次,举办主题演讲比赛695场次、歌咏比赛376场次。市教育局“清廉学校”创建活动被“清廉山西”“清廉临汾”微信公众号以及省教育厅“清廉学校”专题网站予以刊登推广。
以学校意识形态工作为导向,压实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主体责任。严格学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学校、进教材、进学生头脑,定期进行分析研判,牢牢把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强化舆论占领,通过运营市教育局微信公众号,全年发布党建信息、教育政策法规、时事新闻等消息800余篇,阅读总量达500余万次,确保用坚定正确的政治导向占领网络舆论阵地。
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去年9月,孩子进入我市新建的设施先进、师资精良的学校——临汾一中第一附属学校上学,我们太开心了。”春季开学在即,居住在市人民医院附近的李女士兴奋地说,“本以为外来务工子女不好入学,没想到教育部门一视同仁,只要符合规定的都办理了入学手续,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解决了上学问题。”
2022年,我市加大惠民政策落实力度,合理规划学校布局,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各类教育统筹推进,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学前教育更重普惠。全年投入7800万元完成10所公办园建设任务,新增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增加公办学位2500个;认定普惠性民办园34所,超额完成22所,增加普惠性学位3900个,“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得到进一步缓解。
义务教育更重均衡。2022年规划投入资金15.9亿元,在全市新(改、扩)建学校16所,5所已完工,4所正在施工,7所正在办理前期手续;投入6300万元,完成82所寄宿制学校改造工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坚持“免试、就近、划片、分配”原则,科学确定片区范围,严格核定办学规模,保证家门口上好学。
高中教育更重质量。大力宣传高考综合改革相关政策,开展各项培训工作,确保普通高中新课改全面顺利实施。继续推进普通高中集团化办学改革,促进集团化办学模式更加科学完善,2022年高考成绩实现历史最好水平。
职业教育更重内涵。7所学校通过省级中等职业发展与改革示范校验收;襄汾县职教中心、乡宁县职业中学等4所学校被确定为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全市新建(转设)职业类学校9所,新增学位1万余个。实施职业教育铸魂育人计划,建设思政教育工作室8个、特色文化育人品牌42个、思政微课337个。15所学校新增35个新兴专业,与省内外高校共建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100个。
高等教育更加优化。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并入临汾职业技术学院已获得省政府批准,将按期完成实质性合并。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转设新校区已全部移交,转设后山西电子科技学院(筹)将成为一所理工类本科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临汾职业技术学院已入选山西省“双高计划”,目前总体任务目标已完成52.1%,进入“双高”建设攻坚期。
民生答卷更加厚重
“近三年我县通过公开招聘、争取特岗、引进人才和返乡计划等补充教师369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23人,本科以上学历达2322人,占比从2020年的70%提升到81%。”新春伊始,翼城县教科局党组书记、局长郭艮山干劲满满,“今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教育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抓住教学质量、教育改革、均衡发展、队伍建设、安全稳定等关键点,努力开创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022年,我市着眼教育高质量发展,聚焦教育领域改革重点任务,积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调结构、补短板、提质量,激发了教育发展无限活力。
师资能力稳步提升。全市公开招聘教师1021人,安置临汾生源公费师范毕业生63人,招录特岗教师403人。高水平做好教师培养、培训,完成第五、六期“双挂”工程,“下挂”教师950人,“上挂”教师98人。组织各类教师培训38639人次,在全市范围培养了100名优秀教师、10所优质学校、10名优秀校长,并在2022年教师节予以表彰,营造了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双减”政策落地落实。我市出台了落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方案,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现了课后服务“两个全覆盖”,惠及33万余名学生。各级各类学校因地制宜、各显神通,社团活动丰富多彩、亮点频现,非遗进校园和劳动教育成为亮丽风景线。积极推进课后校外实践活动,聚焦爱国主义、科技创新、体育美育等8个主题,充分利用本地资源积极探索馆校共育模式,受到省教育厅好评。对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各类排查检查2300余次,查处隐形变异违规培训1100余起,关停无证无照机构985所;校外培训机构资金核验率100%,支付开通率均达到100%,此项工作在全省排名前三。
高考综合改革工作有序推进。成立临汾市高考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指导高考综合改革工作。2022年全市共投入15059.98万元,用于改善高中办学条件和考试安全建设。补充普通高中教师384名,确保做好新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的教学管理和学科教学培训工作。
如今的平阳大地,城乡校园呈现出“五育并举”的喜人局面,绽放出“人人出彩”的生命张力。临汾教育事业,正在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的全新篇章,向着全省“教育强市”的目标全速前进。
记者 郭璞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