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餐叙交流会。我市政府官员与省市重点项目负责人通过餐叙交流,面对面解决重点企业、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实施中遇到的难题,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共话发展。
这是一项为民服务的务实举措。我市在政务大厅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专门受理企业、群众“无法办理”“难以办理”“不予办理”的事项,确保企业、群众提出的诉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
这是一次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升级探索。我市构建“制储运加用”全链条氢能产业发展生态体系,支持晋南钢铁集团等“链主”企业技术创新、换道领跑、优势再造,推动延伸氢能产业链条,助力全省打造千亿级氢能产业。
微缩景观,映射整体姿态。
2022年,我市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作为基础性、战略性、牵引性工作来抓,在服务市场主体的过程中,全力解决“急难愁盼”,着力打造“临汾经验”、凸显“临汾特色”,推动市场主体提质增量,为经济发展蓄势赋能。截至目前,全市市场主体总量已达422846户,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108户。
喜人的成绩单背后,是我市坚持围绕市场主体转、帮助市场主体干的创新实践。
谋划与设计
站高谋远 攻坚全市“一盘棋”
市场主体是决定区域实力和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活跃度的“温度计”、营商环境的“晴雨表”、稳就业的“顶梁柱”、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市场主体倍增工程是省委、省政府部署的一项事关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牵引性工程,也是我市稳就业、稳经济、惠民生,实现“建设黄河流域绿色崛起转型样板城市、打造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城市”的重要支撑。
我市迅速完善工作机制,凝聚工作合力。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主任”的市优化营商环境委员会;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各副市长任副组长的市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工作专班。这充分说明了市委、市政府对市场主体倍增工作的高度重视和顶格推进。
号角已吹响,目标已明确。
我市制定了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施工图,印发了《关于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的意见》《关于强化市场主体倍增要素服务保障的若干措施》,破解制度层面的制约障碍;推出营商环境创新举措,出台了《临汾市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方案》,先后发布了临汾市服务业助企纾困若干措施16条、工业助企纾困若干措施13条、中小微企业助企纾困若干措施14条和房地产实施意见18条措施;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制作了《临汾市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政策汇编》,主动开展入企宣传。
市场主体的繁荣,一头连着高质量发展,一头连着高品质生活。
我市各级各部门协同发力,在全市形成了齐抓共管、合力攻坚的良好态势。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窗口形象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更加精准,市场主体存量稳固、增势强劲,有力促进了稳经济增长、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支撑了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增量与提质
创新举措 厚植沃土汇聚动能
营商环境是最强生产力,只要把市场主体愿不愿来、赚不赚钱、安不安心的问题解决好了,就不会有留不住的企业、做不强的产业、旺不起来的市场主体。
吸引力是解决“愿不愿来”的关键。我市运用“加减乘除”法,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加强监管的“加法”,维护良好市场秩序,让市场主体自主决策、自我发展,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善用简政放权的“减法”,打好简政放权“组合拳”,全面提高审批服务效率,持续优化发展环境。优化政务服务的“乘法”,深入推行“独任制审批”改革和“首席服务秘书”服务,奋力打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佳、时限最短、成本最低、服务最优”的办事环境。做好解决“急难愁盼”的“除法”,畅通企业诉求反映渠道,创新开设“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解决好群众办事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为群众提供“兜底服务”,千方百计为企业发展纾困解忧。
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对于市场主体“赚不赚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有困难了,有渠道解决,企业发展就不会出现“病灶”,自然“身体强健”。我市探索举办“早餐会”“下午茶”“夜沙龙”活动,引导市直相关单位负责人面对面“问诉求”,点对点“解难题”,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与问题。2022年,全市累计举办各项活动50余场次,收集企业需求667条,解决问题425个,打通了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弯道超车、换道领跑、直道冲刺的魄力,能有效解决市场主体“安不安心”的问题。近年来,我市坚持上大压小、产能置换、退川入谷,在沿太岳板块重点布局先进焦化、钢铁等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新产品,努力实现企业集聚、产业集群、资源集约、效益集成,这为我市传统优势产业未来发展赢得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过去一年,我市抢抓大数据运用、数智赋能带来的重大机遇,抢抓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等国家重大政策调整带来的政策机遇,在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组织企业生产,推动全市经济发展迈向更高水平。
2022年,我市培育了一批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市场主体,形成了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微型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枝繁叶茂”的发展格局。
厚积与突破
聚力成势 护航企业行稳致远
2022年,安泽县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入企走访时,得知山西永鑫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在征地拆迁工作中遇到困难,法庭工作人员立即启动联动机制,及时与土地局、镇政府、村委会取得联系,并召集相关人员在法庭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商议拆迁方案,讲解拆迁政策法律。又与拆迁组成员一道入户释法、调解,通过一次又一次入户、一遍又一遍调解,拆迁问题得到圆满解决,让企业用最短的时间解决了与群众之间的纠纷,构建出和谐高效的营商环境。
安泽县人民法院依托唐城法庭位居经济开发区的地域优势,将唐城法庭打造成全省第一个优化营商环境基层人民法庭,创建推行了“三级联动、四员合力、五窗共建”工作机制,以“说事议事”平台促进“互动型”沟通,通过“按需普法”活动推动“手牵手”发展,以法治助力一流营商环境。
而这,只是我市各级各部门全力护航市场主体行稳致远的一个缩影。
市中小企业局建立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库,构建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引导中小企业走“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之路,加大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建立了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直通车,开展了精准入企服务。市税务部门积极深入主动靠前服务,持续释放政策红利,助力企业减负纾困,全额退还增值税留抵税额政策再扩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等民生领域企业被纳入政策实施范围,对促进消费、稳定市场具有重要意义。市促进外来投资局成功开展“8+1+N”系列招商活动,精准对接意向合作企业,拓展招商信息渠道,签约了一批优质项目,大大提升了临汾城市影响力和知名度,取得了丰硕成果。市金融办整理汇总了各金融机构支持稳经济大盘的信贷政策,用足、用活、用好“临汾市企业资金链应急周转保障资金”,支持中小微企业转贷续贷,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杠杆”助企作用……
对经济社会发展而言,市场主体就是“青山”,就是“活水”。我市围绕“三无”“三可”要求,落实“五有套餐”全面落地,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在全市域推行“标准地+承诺制”“要素跟着项目走”“领办+代办+专办+一网通办”机制,坚持“解难题、理旧账、清欠款”,以营商环境的整体优化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保障,市场主体增长态势强劲,呈现出“多起来、稳起来、活起来、旺起来”的喜人局面。
2023年,我市将按照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紧抓“市场主体提升年活动”的契机,促进市场主体量质齐升。在抓好链长制、特色专业镇的同时,重点打造乡村e镇、文旅康养集聚区、高水平双创平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市场主体集聚平台,量身打造支持政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记者 安月琦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