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工作综述

2023-03-02 08:57:29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自然资源是发展之基、生态之源、民生之本。

  坚守耕地红线,全市耕地面积719.26万亩,超出省定任务8.48亩;完成中心城区快速交通规划编制,打造15分钟快速交通圈;抓风险防范,实施地质灾害搬迁2000户;加快资源要素保障,2022年全年供应土地1.51万亩,保障了奥体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清理批而未供土地6057亩,生成新增计划指标5243亩;推进矿产资源接续配置,10个项目经省政府研究通过,占比达全省一半;持续改善矿山地质环境,完成汾渭平原废弃露天矿山、黄河流域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总规模1.1万亩;深化不动产登记改革,为19.1万户居民颁发产权证书;厚植绿水青山生态底色,完成营造林11.41万亩、森林抚育6.52万亩……

  数据看变化,实干看作为。一项项工作、一串串数字,正是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2022年交出的答卷。

  2022年,全市规划和自然资源系统高质量保障发展、高标准保护资源,深化改革服务民生,呈现出多点突破、提级跨越的发展态势,多项工作位列全省第一方阵。

  保护优先 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科学划定‘三区三线’是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的关键,是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的必由之路。2022年,市、县两级集中力量,历时3个月,先后300多人参与,圆满完成了这项工作。”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人员介绍。

  “三区三线”是根据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种类型的空间,分别对应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2022年省级审核通过我市交通、水利、能源、化工项目162项,调出基本农田5.11万亩,报送能源化工项目133项,总面积12.17万亩,为我市未来经济建设留足发展空间。同时,我市完成快速交通专项规划编制,打造中心城区15分钟快速交通圈;完成铝锅巷及两侧地块城市设计,打造宜居舒适的人居环境,为“双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规划支撑。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作为土地资源的“守护者”,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采取硬措施,保护每一寸沃土良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挂牌交易补充耕地项目10宗963亩,启动新一轮43个补充耕地项目,坚守710.78万亩耕地红线;严厉打击自然资源违法行为,全年共查处违法案件343宗;在打击非法采矿专项行动中,共出动执法人员4.5万人次,排查出的337个问题全部整改到位;落实“人防+技防”措施,建成市级视频监控系统,各县(市、区)设立监测点位870个,着力构建全天候、无死角的安全监管体系,有力维护了自然资源管理秩序稳定。

  在吉县、蒲县、乡宁县多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记者看到,一些山体披上了厚实的“水泥铠甲”,一些路段竖起了“严禁进入”的安全警示牌,山脚下的房屋贴上了“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在风险防范工作中,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局班子成员在汛期、高火险期深入一线实地督导,有效消除安全隐患。吉县地质灾害双控试点建设通过省级验收,入选全国经验模式;建成地质灾害预警平台,安装监测设备407处;投入县级资金1.6亿元,对56处高危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工程治理,全年地质灾害搬迁2000户,开工率100%,入住率73.52%,超额完成省定任务;完成林区输配电设施火灾隐患排查治理196公里,2022年全年实现地质无灾害、森林无火情。

  利用高效 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既要严格保护自然资源,又要保障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破解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需求的矛盾?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积极落实“土地利用高效率”“矿产开发高水平”“生态修复高品质”要求,通过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增强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

  加快资源要素保障。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全年报批项目用地批次74个,总面积1.34万亩,供应土地1.51万亩,保障了奥体中心、规划三街、规划四街、霍永高速、云鹏制药、中伟精机、晋南钢铁、万鑫达焦化、宏源新能源、晋南农产品物流园等重点项目落地。深化“标准地”改革,全市出让“标准地”29宗1981亩,在全省首家实现开发区工业用地全部以“标准地”出让,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组织开展清理“批而未用”土地专项行动,一地一策、挂图作战、高频调度、跟踪督导、严格奖惩,倒逼责任落实,在全省率先完成清理任务。全市共清理批而未供土地6057亩,通过落实增存挂钩机制,生成用地指标5243亩,获省自然资源厅奖励用地指标800亩。

  提升矿产开发水平。推进矿产资源接续配置,我市10个项目经省政府研究通过,占比达全省一半,为煤炭保供作出积极贡献。挂牌出让水泥灰岩矿1宗,是全市2010年以来出让的首宗矿业权。配合省自然资源厅完成汾西县4个铝土矿区核查工作,为我市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全市油气企业共投入勘探资金2.87亿元,勘探井开钻17口,完钻21口。中石油煤层气大宁-吉县区块新增煤层气探明储量360亿立方米,推动了煤层气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加快生态修复治理。深入推进“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完成汾渭平原废弃露天矿山、黄河流域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总规模达1.1万亩。

  情系民生 破除制约发展瓶颈

  窗口服务好、办事效率高,是人民群众对不动产登记的殷切期盼。2022年,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圆满完成房屋产权确权登记颁证“清零行动”,并通过压缩时限、简化流程、信息共享、部门联动,精准解决了一大批历史遗留的“办证难”问题。全市设立76个“党员先锋岗”、40个便民服务站,工作人员深入小区“门口登记”“下楼即办”,为19.1万户群众颁发了产权证书。

  绿色是生态的底色和本色,也是发展最宝贵的财富。我市致力于增强“林草建设高颜值”,2022年共完成营造林11.41万亩、森林抚育6.52万亩,厚植绿水青山生态底色。全市设立四级林长4264人,有力提升了林草资源保护、病虫害防控、森林防火工作质量。

  阔步新程绘宏图,砥砺奋进开新篇。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孔令杰表示:“初心不忘,使命在肩。2023年,全市规划和自然资源系统将继续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以‘双城’建设为牵引,大力实施‘1355’战略,为大美临汾争先进位崛起贡献自然资源力量!”

  记者 卫博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