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春杰:教你怎样读懂梅毒抗体化验单

2023-12-12 09:26:12 来源:临汾新闻网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播性疾病。近年来,梅毒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我国报告病例最多的一种性病,其中潜伏梅毒占多数。

  梅毒血清学检查是诊断梅毒的重要依据,梅毒螺旋体抗体简称梅毒抗体,主要在人体的血清中,是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后,免疫系统对梅毒螺旋体产生免疫反应后所产生的抗体。

  一、抗体类型:

  梅毒感染者一般会产生两种抗体,一种是非特异性抗体,临床上主要采用RPR、USR方法检测,优点是随病情发展而变化,缺点是非特异性,除在梅毒患者体内存在,在其他病理生理状态,如老年人、孕妇、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患者中也可能存在;另一种是梅毒特异性抗体,基本上只在梅毒患者体内才会出现表达。该项检查与饮食关联性不强,因此不需要空腹12小时后进行检查。

  二、临床意义:

  1.梅毒特异性血清抗体 即TPPA梅毒确诊试验:有助于鉴别患者是否患过或目前有梅毒,梅毒特异性血清抗体并不能判断梅毒的严重程度、是否治愈,只能表示患者患过梅毒或目前患有梅毒。

  2.梅毒非特异性血清抗体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主要用于判断梅毒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如果梅毒非特异性血清抗体阳性,意味着患者目前正有梅毒感染,而阴性意味着经治疗后梅毒已痊愈。

  需结合两种抗体的状态共同判断患者目前的梅毒状态。(见下图)

  老年人易出现梅毒检测假阳性的原因

  1.老年人身体机能减退,常合并一些基础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及癌症等,这些疾病可能使机体释放诱导产生抗类脂抗体或抗TP抗体的交叉抗原;

  2.寄居在皮肤、口腔、肠道的共生螺旋体,可能诱导产生抗特异抗原的交叉反应抗体;

  3.老年人免疫调节功能下降,更容易产生一些自身抗体、异嗜性抗体及类风湿因子、异常蛋白质等交叉反应物质,干扰检测结果。

  一般情况下,在经过药物等正规驱梅治疗,多数梅毒患者可以达到血清治愈(TRUST滴度转变为非反应,通常人们所理解的转阴)及临床治愈的效果,有极少患者会出现正规驱梅治疗后,出现血清学固定或治疗失败。血清固定即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滴度下降至一定程度不再下降的现象,而且长期维持此种状态,这种情况下,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滴度一般不会超过1∶8。

  梅毒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剂量必须足够,疗程必须规则。治疗后要定期随访,进行体格检查、血清学检查(TRUST)及影像学检查。一般应坚持3年。 (作者单位:临汾市第三人民医院 感染性疾病二科)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