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
打造沿汾板块新的经济增长极
襄汾县委书记刘春林深入景毛乡、南贾镇、西贾乡、汾城镇等地,调研春耕备耕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工作
襄汾县委副书记、县长杜斌实地调研指导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现场登记工作
金丝皇菊增收富民
山西利源中天节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俯瞰“双龙” 张建华 任建杰 摄
襄汾经济技术开发区厂房
山西润农新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节水灌溉设备
襄汾经济技术开发区骏驰物流公司厂房
高标准农田微型气象站
汾河流域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建设现场
连续举办大型招聘会,促进居民就业增收
历史的洪流,在时序更替中奔腾;发展的航船,在奋楫争先里前行。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招商引资硕果盈枝、产业迭代蹄疾步稳、发展势能持续积蓄、民生福祉不断改善……2023年,襄汾县高质量发展基础越夯越实、动能越积越强、成色越来越足。
这一年,襄汾县坚持以领袖嘱托指引前进方向,以开放之姿拥抱崭新机遇,以最大努力争取更好结果,经济稳中加固、稳中提质、稳中向好,转型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安全稳定局面更加巩固,生态环境更加美丽宜居,团结奋进力量更加凝聚,人民群众获得感更加充实,政治生态更加风清气正,中国式现代化襄汾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工业转型成效明显。深入落实省市政策要求,加力加速工业转型升级。传统产业上,光大、宏源、星原、万鑫达4家焦化企业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主动履行社会责任,以担当有为的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安全有序全部退出,为襄汾发展作出了永载史册的贡献。与此同时,推动钢铁企业提标改造,山西中升钢铁155吨炼钢转炉、100万吨高速线材、余热回收利用等项目顺利实施;抢抓全市“装备制造业破冰行动”机遇,加快技术革新、装备提升,诚荣装备年产20万吨精密铸件项目进入设备安装阶段。新兴产业上,紧盯新能源、新装备、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党政“一把手”和开发区主官外出招商34次,先后与70余家企业对接洽谈,签约项目44个,总投资104.1亿元,圆满完成省定目标任务;运达风电、紫辰星储能等五大项目集中开工,为产业转型注入强劲动能。同时,“晋作古典家具”被授予“省级重点专业镇”称号,成为全市唯一一家省级重点专业镇。
——文旅融合持续深化。以“一都、一城、一村”文化文物保护传承利用示范区建设为引领,文旅融合发展驶入快车道。“一都”建设上,重点实施陶寺遗址博物馆、遗址公园(一期)、王宫区保护展示等项目,正在加快博物馆室外工程和内部展陈施工。陶寺遗址朱书扁壶图案登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特种邮票,央视播出5集大型纪录片《陶寺——地中之国》,陶寺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一城”建设上,与中铁十九局集团签订《汾城古镇保护利用开发项目合作协议》,已完成《汾城古镇文旅规划设计初步方案》编制、征地拆迁摸底等工作。“一村”建设上,实施丁村旅游公路建设、景区文物本体保护工程等,正在编制《丁村保护开发总体规划》,规划建设现代化“丁村遗址综合博物馆”。同时,加快A级景区提质升级,荷花小镇、丁陶风情街成功创建“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尧京酒庄成为网红打卡地,新增唐人居家居文化园为3A级旅游景区,A级景区累计接待游客270万人次,经营性收入1.22亿元,同比增长54.6%,文旅产业对高质量发展的带动效应日益凸显。
——乡村振兴稳步推进。坚持把巩固衔接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一体推进“三农”工作协同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在全县69个村流转、托管土地2.3万余亩,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深入开展基本农田“非粮化”问题排查整治,建设高标准农田2.42万亩。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22万亩,总产4.54亿公斤,较上年增长300万公斤,稳居全省第一。巩固脱贫成果。每月召开乡村振兴月例会,建立实行“四清单”“三展示”工作机制,被中国乡村振兴网关注、刊登。实施产业帮扶项目6个,带动就业100余人。加强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解除风险63户155人,新识别监测户185户428人,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壮大特色产业。举办首届“乡村e镇年货节”,为群众提供“一站式”购物平台,极大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新申报省市农业龙头企业7家,总量达到29家,位列全市第一;入选“临汾优选”农产品4个,襄汾农产品知名度不断提高。推进乡村建设。完成农村改厕7000余座,生活垃圾基本日产日清。深化古城镇关村“数字乡村”、景毛乡南高村“旅游振兴示范村”创建,全力打造乡村振兴襄汾样板。
——县城面貌加快改善。召开全县城市建设管理重点项目观摩暨誓师大会,启动实施城建重点工程项目22个。目前,丁陶大道南延正式通车;滨河公园箱涵步道改造完工,红蓝两色交相辉映,成为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河东文体广场一期、餐厨垃圾处理厂等项目即将完工,体育公园、河东便民市场等市政工程稳步推进;德润府邸等3个商住小区主体完工,群众住房更有保障。设置12个临时便民市场和流动摊点疏导区,常态化开展城市大清洁,城市管理更加精细。
——开发区支撑作用日益凸显。按照“以道路定框架”“以亩产论英雄”“以项目破机制”要求,全力打造开发区建设升级版。强化要素保障。持续完善基础设施,高水平建设园区道路、标准地、标准化厂房,实现了企业“即住即投即产”。持续创优环境。优化承诺制审批、加快标准地打造、细化全代办服务,做到“区内事、区内办”。运达风电设备制造全产业链项目,从对接到开工仅用45天,跑出了襄汾主动转型、产业替代的“运达模式”“运达速度”。加快项目建设。成功承办2023年全省第四次“三个一批”临汾市分会场会议,签约项目2个,总投资62亿元;开工项目1个,总投资30亿元;投产项目1个,总投资2.58亿元。7次“三个一批”项目签约开工率100%,开工投产率69.11%,投产达效率100%,均高于省市平均水平。2023年开发区工业总产值121.38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43%,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当前的襄汾,正在紧跟市委步伐,努力成为全市建设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样板的重要一极;正在落实市委安排,努力成为沿汾板块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能;正在对标市委要求,努力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提质提速的重要一域。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前不久召开的襄汾县委十四届九次全体会议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和完善“1343”工作思路,主动扛起大县责任,把高质量发展要求贯穿经济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持续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坚定不移走好襄汾高质量发展之路。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即聚焦壮大高质量发展硬核实力,持续推进产业转型;聚焦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着重抓好关键支撑;聚焦增强高质量发展充沛活力,营造良好保障环境;聚焦筑牢高质量发展坚实屏障,牢牢守住底线任务;聚焦彰显高质量发展成果效力,持续抓好民生改善。着力从八个方面实现突破,即着力稳经济,在经济持续增长上实现突破;着力促转型,在重振工业雄风上实现突破;着力树品牌,在深化文旅融合上实现突破;着力抓“三农”,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实现突破;着力上项目,在积蓄发展后劲上实现突破;着力扩投资,在大抓招商引资上实现突破;着力守底线,在夯实发展根基上实现突破;着力惠民生,在创造美好生活上实现突破。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没有捷径,唯有实干。
关山初度路犹长,重任千钧再启航。放眼丁陶大地,全县上下干群一心,拼经济、搞建设、促共富,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提质提速,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襄汾篇章。
记者 田青松
图片除署名外由襄汾融媒体中心提供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