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州: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提质提速

2024-02-26 18:14:05 来源:临汾新闻网  

加快转型蹚新路 争先进位勇赶超

霍州 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提质提速

霍州市委书记李青雁率团考察招商

霍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可新在一线督导检查

倾力打造冯南垣示范片区

大力实施“一泓清水入黄河”

“霍州窑”入围中国考古新发现

产业转型迸发活力

招商引资精准高效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年馍专业镇赋能增势

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回看这一年,霍州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全面提质提速首要任务,聚焦经济建设中心工作,全力抓项目、促招商、优环境、兴产业、夯基础、惠民生,推动经济大盘稳固、动能聚集、结构改善,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答卷。

  这一年,扎实开展“冬季行动”,推动各项工作争先进位。推动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持续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干鲜果、小杂粮、中药材、规模养殖等一批农业产业基地,加快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在11家省市龙头企业基础上,新增3家临汾市级龙头企业,培育粗布、杂粮、年馍、枣夹核桃等地域品牌,霍州荣获山西省粮食产业特色市;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数字之城建设喜结硕果。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健全项目推进机制,不断做大经济总量,增强经济实力。打造开发区建设升级版,聚焦智能再制造和节能环保等主导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全速推动重大项目建成、投产、达效。

  这一年,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市场主体活力不断释放。精准高效开展招商引资,精准定位企业需求和东部城市梯度产业转移,拿出专项资金用于招商引资工作,成立由5个市级领导带队的招商专班,深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常态化、长效化大抓招商引资。严格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方案、一抓到底”推进机制,为引进重大项目提供成本低、时间短、速度快、服务好的落地条件,集中力量推进签约项目开工建设,促进招商引资提质增效。强化举措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一件事一次办”“一业一证”改革,常办事项全国最短审批时限占比达到71.8%,为全市70余个项目提供“全流程全代办”服务;建立“不能办”“不好办”事项提级管理机制,推动135个常办事项实现“能办”“好办”。设立营商环境举报热线和举报邮箱,对破坏营商环境的人和事重拳出击。全面激活干部人才队伍,深入落实“党政正职访名校”“双招双引”工作要求,与10余所高校就深化省校合作、共建“12大基地”签署市校合作战略协议;柔性引进人才,与省内外高校签约合作项目80个,人才工作在体制机制、投入精力、培养使用等方面呈现出向上向好发展势头。

  这一年,加快文旅融合步伐,文化之城建设获得新提升。突出“镇山之首、州署之冠、霍姓之源、锣鼓之乡”四张名片,成功举办“鼓舞山河·奋进霍州”锣鼓四进、“山水霍州·熨帖之州”全域旅游推介竞演、“霍州杯”黄河流域九省非遗花馍展演等活动。霍州威风锣鼓亮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跨年晚会。成功举办霍州窑址考古与规划专家座谈会,做好霍州窑文物的现场保护和资料整理研究工作,霍州窑址入围2023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加强档案收集利用,《霍州年鉴》荣获第九届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二等奖,档案馆两次荣获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称号。霍州通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初审验收,霍州署、七里峪景区成功创4A,冯南垣村成功创3A,再添“中国天然氧吧”国字号殊荣。全市“3+10+N”旅游景区项目体系日趋成熟,文旅产业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

  这一年,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全力打造冯南垣示范片区,实施“光伏+空气能”清洁取暖,完善路、水、电、网、污等基础设施,开展大棚蔬菜、黑山羊等特色种养殖,发展年馍、培训、民宿、餐饮等特色产业;修复古驿道沿线文物古迹,建成年馍体验馆、窑洞会议室、知青大院、乡村记忆小院、初心讲堂等。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打造霍州年馍特色专业镇,叫响“霍嬷嬷”区域公用品牌,“小馍馍”日渐成为大产业;积极探索建立“农发公司+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引领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深入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大力开展垃圾整治、村庄清洁专项行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覆盖。全面推进巩固衔接工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实施特色产业提升行动,锻长板、补短板、固底板;开展技能培训,促进全市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

  这一年,全力办好民生实事,幸福之城建设稳中提质。扎实推进民生工作落实,全力办好“12+6+6”民生实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有序推动灾后建设和流域治理,推进基础设施改进提升,补齐农村住房安全、饮水保障、道路交通、通讯联络等民生短板,所有行政村全部通电通车通公路,饮水水质采样检测全部合格,5G网络信号全覆盖,8条“四好农村路”、2条一号旅游公路完工。加强城市配套设施建设,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口袋公园建设和增绿添花工程,建设城市绿地和休闲公园。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三级社会保障体系已建成,基本养老、失业、工伤等参保人数任务完成率超100%;完善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持续强化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大力推进城市更新行动,交通体系建设工程有序启动,改造提升9个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道路14条;加快实施一批民生项目,统筹推进靓城提质、园林绿化等工程,完善城市交通网络,改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霍州被列入山西省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

  这一年,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绿色之城展现新面貌。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加强污染源监测和管控,重点开展扬尘、臭氧、移动源污染等专项治理,持续开展施工工地“六个百分之百”措施,开展车辆运输抛洒扬尘整治,对“五堆”进行全面清理,严格实行市、乡、村、片四级网格化秸秆禁烧监管制度。深入打好碧水攻坚战,统筹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大力实施“一泓清水入黄河”,“一市一策”技术团队“把脉问诊”;积极搭建“河长+检察长+警长”监管平台,实施“点源+入河支流+河流断面”全流域监管;有力推动第二生活污水处理厂、雨污分流改造、农村污水收集管网等建设,有效夯实水污染防治基础,汾河霍州段水质明显改善。持续打好净土持久战,多轮排查矸石堆场、废弃矿井、露天矿山企业等重点区域,有序推进旧房拆除和土地复垦工作,净土保卫战收效明显。积极开展国土绿化行动,获国家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试点。

  …………

  时间属于奋进者,历史属于奋进者。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奋力推动霍州高质量发展全面提质提速的关键之年。前不久召开的霍州市委八届七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作出立足临汾“三个努力成为”发展定位,坚持霍州市“1135”发展思路,奋力将霍州建设成为临汾“三基地一中心”,推进各项工作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部署。

  “三基地一中心”,即装备制造基地,就是要依托霍州煤电集团、智能再制造研究院、华为矿山军团等重要力量,打造“煤机超市”,奋力推动煤机装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以煤机装备带动装备制造业发展壮大。

  热电保障基地,就是要用好煤电资源宝贵“家底”,积极推动煤电和新能源协同优化,加快新能源项目达产达效,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多能互补,推进“霍州-洪洞-尧都-襄汾”长输供热项目顺利实施,为临汾热电供给提供有力保障。

  算力服务基地,就是要紧抓“东数西算”“数智强省示范工程”机遇,加快推进霍州新时代人工智能算力产业园项目,着力打造智能、智算、智产等数字经济新业态,努力在抢滩“新蓝海”中占得先机、赢得主动。

  文旅集散中心,就是要用好文旅资源和交通区位优势,发挥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的中介与桥梁作用,全力打造康养旅游目的地,开展旅游关键要素配套提质,为来临旅客提供集散周转、“回家”服务,持续叫响“中镇霍山·华夏州署”“山水霍州·熨帖之州”品牌,为临汾打造旅游热点门户城市作出霍州贡献。

  思路决定出路,行动决定未来。“三基地一中心”是立足霍州、融入临汾、放眼全省谋划的发展定位,是充分考虑霍州市的煤电产业基础、文旅资源禀赋、区位交通优势、辐射带动作用,确定引领霍州今后发展的方向和纲领。霍州市委、市政府将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以时不我待的历史担当、奋发有为的精神朝气、攻坚克难的拼搏干劲,坚定信心、迎难而上,锐意进取、砥砺前行,全力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推动霍州高质量发展全面提质提速。

  文字:孙宗林

  图片:霍州市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