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党旗下的誓言,我永远不会忘记!只要我还能动弹一天,就要继续为党奉献、为人民服务。”温晋生说,党和人民给了他这么高的荣誉,他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微不足道。
温晋生虽是一名普通的党员教师,却能率先垂范、教书育人、助人为乐、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用真心真情赢得群众的拥护支持,被当地群众视为知心人、贴心人、领路人,先后获得首届“感动安泽十佳人物”“临汾市百名文明公民”“文明模范个人”等荣誉称号,2022年、2023年先后被市、县授予关心下一代工作“五老奉献奖”“最美五老奖”。
1966年温晋生在冀氏中学任教。受当时条件所限,冀氏中学被定为“民办公助半公半读中学”,办学经费不足,师生们靠参加集体劳动勤工俭学。温晋生带领学生参加大豁子植树造林长达16年。
在山上植树,当时没有路,树苗浇水需要师生们钻灌木丛走四五里路,到山下去抬水,每天山上山下往返七八趟,经常累到趴下;每年春秋两季上山植树二十多天,每人定量只有一斤半白面,半个月才能喝一次汤面,其余的时候,早上糊糊,中午和晚上都是窝头配咸菜;住的地方都是没有窑脸的破窑洞,地上铺垫一把干草,窑门口挡风用的也是干草,带队老师要睡在窑门口保证学生安全,因为晚上山上有狼、豹等动物经常出没。
最难忘的是1973年秋季造林,大豁子山上雨下了13天半,因为雨水大、时间长,窑洞里灌进了积水把被褥打湿,甚至都可以拧出水。温晋生患有的湿疹,就是那时落下的病根。
1997年退休后,温晋生退休不退伍、年老志不丢,凭借一支笔、继续写春秋。他多次到市、县档案馆,寻找有关安泽县教育发展情况的历史资料,拜访98位教育界老前辈搜集资料。为了求证一个事情的来龙去脉或是一个数据的精确度,他往往要投入漫长的时间对学校等进行实地考察,访谈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等,足迹踏遍了许多乡村学校和“一师一校”教学点。2002年春,温晋生独自完成了14余万字的《安泽县教育志》初稿。利用同样的方法,2008年,他完成了4万余字图文并茂的《柳树沟村史》,作为党的87岁生日献礼交给村党支部,至于稿费、补助费分文不要,纸张笔墨都是自己购买。
无论任何时候,温晋生都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站在人民群众所需要的地方。上世纪六十年代农村买不到春联,每年春节临近,他一手端墨、一手拿笔,挨家挨户义务写春联,一直写到除夕夜,三十多年从未间断。每逢邻里之间发生纠纷,他主动调解;每逢天气预报有大雨、连阴雨等极端天气,他都会跑遍全村巡查,发现危房险情、排水不畅,及时提醒村民注意防范。他还主动购置10张小课桌,利用节假日免费辅导村里小学生。
2002年柳树沟小学要重建,温晋生主动要求义务做工程监理。从开工到竣工,天天提前10分钟到工地检查施工现场,检验工程材料和施工质量,监督施工进度,及时协调处理工程中存在的问题。空闲时间,他就把模板上的钉子一个个拔下、砸直、分大小存放,以备施工继续使用。学校主体完工后院子需要垫土,他也主动承担了下来,整整三千六百方土,每天拉十几三轮车,一个人天天回填平整,一直坚持到工程完工。村干部们实在过意不去,给他买了一条烟、一斤茶和两包糕点看望他,却被他婉言谢绝,门都没让进。
在月工资仅35元的年代,温晋生资助特困生购置书本的费用就累计达到2000多元。1997年退休时,他把自己的退休金及生活补贴1050元拿出来捐给自己的母校——柳树沟小学。2002年重建柳树沟小学时工程出现资金缺口,他又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9500元垫支了购料款。2008年汶川大地震,他自己捐了100元,还替长年患病的老伴捐了100元,加上特殊党费500元,共计700元;2010年玉树发生强烈地震,他向灾区捐了500元;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时,他向武汉慈善总会捐款1000元,村党支部号召捐款时又捐了100元。温晋生说:“我现在年老多病、行动不便、力不从心,冲不到疫情防控一线了,但我还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宣传工作,献一点爱心。”
如今,温晋生虽然变成了步入耄耋之列、步履蹒跚的老者,但他“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依然孜孜不倦发挥余热,尽力奉献着……
(单少华 马鸣奇 李海生)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