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明明:将真情融入农村
临汾新闻网讯 安装水泵,解决村民吃水问题;修通漫水桥,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为五保户进行危房改造……到任刚满两个月的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吉明明,被当地百姓屡屡称赞,在电视媒体上树立榜样。有想法、脑子活、干劲足,说起这位年轻的“第一书记”,村民们频频竖起大拇指,而看似简单的几句话,却是他两个月工作的最佳总结。
8月20日,按照省、市部署,带着抓党建、促扶贫、谋发展三大课题,吉明明被安排前往安泽县和川镇议亭村走马上任“第一书记”。议亭村位于和川镇北25公里,与沁源县中峪乡大南川村交界。议亭村有184户,共527口人,耕地面积3446亩,全村由铁布山、西庄、议亭三个自然村组成。在这之前,年仅30岁的吉明明还是临汾市煤税办的一名工作人员,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会与100多公里外的安泽发生交集。
修民心桥广受村民赞誉
上任伊始,为了尽快摸清村情民意,吉明明深入农户家中调查研究,商讨农村发展之策,之后从实际出发,着手解决。两个月时间里,吉明明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
铁布山漫水桥位于村北,与大南川村相临,在对村里的党员、群众调查走访的同时,吉明明到铁布漫水桥铁布山河边实地察看,当他看到老百姓通过沁河的桥居然是用两根电线杆搭成的简易桥时,感到痛心。
“全镇有12个临沁河的村子,其中11个行政村都修建有1至3座漫水桥,惟独议亭村没有。”在吉明明看来,铁布山自然庄有8户30余人,800亩耕地,每到雨季都会给住户和村民的耕种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不便,汛期甚至危及到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由于地势偏远,老百姓祖祖辈辈趟水过河,给生活造成诸多不便。
修建铁布山漫水桥成为议亭人最大的心愿,村两委班子也下定决心要为群众修通这座民心桥。但由于建桥费用没有着落,为圆群众心愿,吉明明和村两委主干多方向上级争取资金,在县政府、组织部、财政局、采购中心及和川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网上招标,终于在9月11日顺利开工。
现在,新修的漫水桥已经落成,之前的恐惧早已成为历史,村民们闲庭信步般从漫水桥上走过,总会对吉明明修桥的事迹竖起大拇指。
危房改造解五保户难题
经过了解,吉明明发现村里尚有10名五保户,这些孤寡老人无儿无女,当看到他们居住在几乎倾倒的土屋土窑中时,他的心始终难以平静。为老人们进行危房改造,让老人们早日住进温暖安全的房屋中成了他面临的又一问题。
通过和两委主干交谈协商,吉明明了解到村两委也正在努力解决此事情,但是苦于村里没有危房改造经费。于是经过村两委班子会议研究,积极向上级相关部门争取资金,同时向镇政府提交危房改造申请。终于在9月12日开始了危房改造,建房过程中,吉明明事必亲恭,为工人师傅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目前,6间新房已经上梁,五保户搬入新屋的梦想即将实现。
怎么才能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生活富起来?这是吉明明上任两个月来一直思考的问题。在他看来,要想让这样一个单纯靠农业种植的小村庄真正富起来,首先必须利用各种关系招引资金发展村集体经济,鼓励外出务工人员投资兴业。其次,要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探求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大力发展小杂粮种植和订单农业,破除单一玉米种植的困境。与此同时,还要兴修水利工程,告别之前靠天吃饭的传统,最大限度增加农民的收入,使老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
记者 卢凯 李天
责任编辑:秦芳媛
上一篇: 安泽为农产品质量安全造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