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宁县东关小学大门,只见院内环境优美,宽敞明亮;教室里书声朗朗,板报诱人;教师办公室干净整洁,空气清新,高雅文明;整个校园处处洋溢着蓬勃向上、活力四射的育人氛围。
近年来,大宁县东关小学以实施素质教育为载体,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成功意识、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初中学校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新生,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被当地群众称为“孩子们成长的乐园”。
以德治校走特色之路
大宁县东关小学始建于1968年,现有教职工53人,学生450人。学校教学设施完善,拥有多媒体教室、校园网和远程教育设施等现代化教育设备齐全,可以与城市现代化教育接轨;学校一贯注重规范化管理,坚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净化校园风气,浓化学习氛围,成立了体艺、德育、财务、实验教学领导小组等机构,为开展教学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学校十分注重德育的时代性和科学性,坚持开展“中华魂”读书活动、《祖国在我心中》《党旗飘飘》等读书活动,每学期组织一次主题演讲竞赛、歌咏比赛和体育竞赛活动,给学生搭建张扬个性、发挥特长的平台,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拼搏创新精神。在社区活动中,该校的“小交警”“小记者”“小雷锋”,像街头巷尾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奏响了和谐、关爱、文明、守法、诚信、爱国的时代主旋律,培养了少年儿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校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设了德育课程,在抓好法制教育、社会教育、养成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外,强化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教育,激活学生的道德自省和道德需求,实现品德内化和人格自我完善,塑造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加强学生社团建设,丰富社团活动,构建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学校德育工作特色。
名师立校 走改革之路
该校办学宗旨明确,思路出新,教师队伍素质高,学生成绩优异,在同类学校中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学校坚持“选准苗子,重在培养,树立榜样,培养典型,示范引路,全面提高”的工作思路,开展了“当名师育新人”的竞赛活动。同时,按照“上挂下联,纵横辐射”的工作思路,加大了对老师的培训力度。
学校先后投资3万元,选送了36名骨干教师到临汾市解放路第二小学、临钢小学交流培训,同时和大宁县城关小学、古乡小学结成对子,定期进行区域交流,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带头、示范培训的作用,使学科教师能够驾驭新课程改革的方向,造就了一支名师队伍。目前全校涌现出省级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6名,市级优秀教师、名师5人,县级优秀教师8人,在提高教学质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化”兴校 走创新之路
学校十分注重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积极倡导发扬光大“求真、向善、尚美”的育人理念,着力打造品牌,营造特色,为素质教育开辟了一条新路子,为文化传承点亮了一盏灯。
校领导抓住国家实施“校安工程”的机遇,多方筹资整合学校办学资源,完善办学功能,不断优化校园环境,新建了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实验教室、图书阅览室、音乐舞蹈室教室、校园广播站等,将校园建成具有浓厚文化气息环境的和谐公园式校园。同时,不断更新实验室、图书室和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稳步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步伐,进一步整合学校美术、音乐教学设施设备,加快网络中心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确保校园信息平台容量足够、运行高速、安全可靠、信息畅通。
该校把教学质量和教师工作作风、绩效工资与教师工资挂钩,实行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对班主任进行量化考核,同样实行绩效工资制,真正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校不断规范办学行为,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去年全县小学统考中,学生成绩名列前茅,创造了连续20年在全县教育教学质量都名列前茅的好成绩。学校先后荣获山西省“雏鹰行动”试点学校,临汾市标准化建设示范校,连续四年获得大宁县先进单位、大宁县素质教育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东关小学的园丁们将一批批希望的种子撒播在这片沃土之中,辛勤耕耘,挥洒汗水,使其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成为建设国家的有用之才。他们要用实际行动让学校真正成为莘莘学子成长的乐园。 通讯员 侯耀强
责任编辑:柏东丽
上一篇: 大宁:完善社保体系兴办惠民实事
下一篇: 大宁财政局:创建文明单位活动有声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