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志琴带着孩子们玩游戏
临汾新闻网讯“同学们,你们喜欢哪一个故事呢?”
“我喜欢《田螺姑娘》。”“我喜欢《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我喜欢《牛郎织女》。”……
“大家能把喜欢的故事讲出来吗?”
“老师,我来讲《猎人海力布》的故事吧……”
静态管理期间,大宁县城关小学启动了线上教学模式。在五(2)班的直播间里,语文老师苏志琴和孩子们展开了互动。刚刚学完民间故事这个单元,孩子们沉浸在优美动人的故事里,讲起来神采飞扬,眼睛里放着光。苏志琴微笑地听着,不时给孩子们赞赏和鼓励……
这是苏志琴教学生活的一个常态。她是一个随和包容的人,总是给孩子们发挥的空间,释放他们纯真可爱的天性;她是一个乐于奉献的人,默默托起团队里每一个人,大家朝着一个目标共同前进;她更是一个富有爱心的人,尊重每一位家长,帮助他们走出教育的误区……
孩子们的“妈妈”
初见苏志琴,她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外貌朴实,性格平和,说起话来不紧不慢。可是当你透过她朴实无华的外表向内探寻的时候,你会发现她是那么热爱教育,身上自带一股母性的力量。不管带哪个班,她的班级群昵称始终是“我们的孩子”。无论是天资聪颖的好孩子,还是生性调皮捣蛋的熊孩子,她都有办法把他们“拿住”。
有一天,苏志琴正在办公室备课,黄石(化名)同学一脸窘迫走了进来,向她讲述刚刚发生的不快:“老师,刚才鲁岩又打我了!”苏志琴关心地问道:“你的感受和想法是什么?”黄石认真地说:“我想让他给我道歉。”
黄石走后,苏志琴向教室走去,恰逢鲁岩在楼道里站着发呆,情绪十分低落。她走进教室拿了一个凳子放在鲁岩面前让他坐下。“你为什么要打人?别人那样对待你了吗?”鲁岩摇了摇头。“你认为自己那样做对不对?”鲁岩郑重地摇摇头。苏志琴知道,鲁岩之所以这么做,有他深层次的原因。他认为和同学关系好,就会有嬉戏打闹的行为,做些出格的事,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如果不及时纠正鲁岩错误的认知,后果会很严重。苏志琴耐心地做起了鲁岩的思想工作。“你想想看,我们每个人都不愿被人随便碰触、被人打,如果你想和别人成为朋友,是不是就得顾及他们的感受?”鲁岩轻轻地点了点头。“那你觉得你打人对吗?”鲁岩脸上露出悔悟之意:“老师,我知道错了!我不该觉得和同学关系好,就可以随便打打闹闹!”苏志琴说:“既然你知道错了,就要向同学道歉,同时保证不再犯同样的错误!”鲁岩响亮地答了声“是”。
一场同学之间的纠纷被苏志琴四两拨千斤地解决了。当天下午上完第一节课的时候,黄石说:“老师,鲁岩给我道歉了,我们和好了!”苏志琴露出会心的笑容。
老师们的“领头雁”
熟悉苏志琴的人都知道她对工作极为认真,是一个学习型的教师。为了提升专业素养,她常年上网课学习,多次外出培训,不断修订教学设计,让课堂成为学生放飞梦想的舞台。她的课在临汾市教育系统“三优”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优质高效课”,她所撰写的教学论文也数次在省内获奖。苏志琴成为临汾市和山西省的学科带头人。
苏志琴所在年级有六位语文教师,其他五位都比她年轻,她给他们所在的微信群命名为“向上 向前 向强”,引领大家不忘初心,砥砺向前。老师们在她的带动之下,都能以饱满的状态投入教研工作,实现快速成长。
前段时间,组里的贺政敏老师要讲公开课,便找她讨论自己的公开课设计。“为什么没有带着问题读课文,就让学生去做课后题?”“没事,我就是要让他们出错,他们出错后,我就安排他们带着问题读,重新做题,这样好凸显抓住关键词句读课文的效果。”“在课堂起步阶段让学生先品尝失败的滋味,可能对学生情绪、课堂效果起到不好的影响。”“没问题的,我的时间够用,我知道怎么办。”
见贺政敏坚持自己的看法,苏志琴说:“也好,让学生试错,也能倒逼老师改进教学。”讨论继续进行,她对贺政敏的其他设计都给予了肯定和鼓励,同时又提出建议。“《南海明珠》这篇文章结构特点明显,关键句和关键词非常有代表性,用不同颜色标记出来,既直观又明了,你就用这个!”“我看看再说吧!”贺政敏显然有自己的想法。
贺政敏的公开课如期举行,“试错”环节正如苏志琴所料,给了学生“当头一棒”,造成学生情绪低落,课堂气氛沉闷,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好在中间环节精彩纷呈,听课老师给予充分肯定。下课铃声响了,拓展阅读没有完成,大家意犹未尽……
回到办公室,贺政敏第一时间和苏志琴交流心得体会。“真让你说中了,试错真的要不得,把我和孩子们陷在泥潭里半天走不出来!”苏志琴爽朗地笑着说:“现在明白这个道理也不晚,课堂起始阶段,激发兴趣,树立信心尤为重要。”贺政敏惋惜地说:“去掉这个环节,我也会有拓展阅读的时间,课堂教学目标就完成了!”“没什么遗憾的,下一节课你就和孩子们一起拓展阅读,正好检测你这堂课的教学效果,一定差不了!”苏志琴鼓励她。
贺政敏公开课后的拓展阅读教学效果非常好,她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动情地说:“一个集体里有苏老师这样的人引领,就能够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家长们的“知心朋友”
在常年的教学工作中,苏志琴经常会碰到一些“问题孩子”,而追寻“问题”的根源,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必定有一个“问题家庭”。这让她产生了想帮助更多“问题家庭”走出困境的想法。
2016年,她经过刻苦学习考取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随后担任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她经常利用双休日在学校给学生、家长做沙盘游戏,帮助很多家庭和孩子走出困境。
班上的路彦(化名)十分邋遢,不主动学习,不爱交朋友,干什么都是三分钟热度,同学们都不待见他。苏志琴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邀请路彦一家人到学校心理咨询室做沙盘游戏。
“我给你们往这里添点草。”“我给你们放点花儿。”……每次看到丈夫和孩子摆上道具,路彦的妈妈都会这么说。孩子爸爸向苏志琴讲起了心酸往事:“孩子他妈是个可怜人,小小年纪就没了妈,她是家里的老大,啥事都靠她……我俩生孩子迟,有了路彦更是疼爱万分,啥事都顺着他……”苏志琴认真听着,她明白这位妈妈和许多家庭妇女一样,已经把自己交给了家庭,心里有老父亲、丈夫、儿子,唯独没有自己,也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
沙盘游戏结束后,苏志琴告诉这位妈妈要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做自己的事情,可以看看书,锻炼锻炼身体,不必整天围着家人转,要学会适度放手。孩子妈妈眼里泪花闪现,笑着说自己习惯了照顾别人,孩子离不开自己,她也抽不出时间去做其他事。苏志琴见状,建议孩子爸爸分担一些家务,让妻子有独立的空间,也不要溺爱孩子,让孩子明白没有谁应该时时刻刻围着他转,他应该学着自己长大。孩子爸爸深有感触,表示孩子成了这个样子,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为了孩子的成长,他愿意做出改变。在学校不爱说话的路彦,也向老师作出承诺:“我会上课好好听课,下课完成作业,回家帮妈妈做家务”。
走出咨询室的时候,路彦妈妈又回头问了一句:“苏老师,以后我有疑问还找你吧?”苏志琴说:“随时来,我们一起把孩子教育好!”
人的价值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而在于你能为他人奉献多少。苏志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人生理想,实现人生价值,凸显了坚定的教育力量,照亮和温暖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记者 郭璞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