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历史记忆 探索文明源头

 ——在山西·临汾尧文化研讨会上的主题演讲(4月15日)

2015-04-21 08:39: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临汾市尧文化研究与开发委员会、临汾市三晋文化研究会及广大地方文化工作者向大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按照本次研讨活动的安排,我就临汾市尧文化研究与开发方面的情况,以及对尧文化的一些粗浅认识作个发言,就教于各位方家,也算是抛砖引玉吧。
    一、文化学意义上的尧文化人类文化现象都有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尧文化也不例外。临汾,古称平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司马迁的《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唐帝尧元年,帝自唐侯践天子位于平阳”。千百年来,临汾人无不以此为荣。
    除了《史记》《尚书·尧典》等历史文献外,更有大量相关的历史遗存遍及6个县市,其中尧庙、尧陵等始建年代均在千年以上。在洪洞县一带有着延续4000多年的“接姑姑、迎娘娘”的民俗活动,简直是历史的活化石。
    2000年末,临汾市区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尧都区,南北主干道上更是树起了“华夏第一都”的牌坊。但是“尧都”的具体位置是在襄汾县的陶寺,却是随着陶寺考古的进程而广为人知的。陶寺遗址的惊世之现,它从聚落形态、社会形态以及文明程度等方面,都为陶寺遗址应为“唐尧帝都”提供了确凿的考古实证,终于使平阳大地上的神话传说变成了史实。因为陶寺遗存就是帝尧遗存,所以临汾的人们习惯地称陶寺文化为尧文化。我们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认识到,帝尧是华夏文明的始祖,尧文化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
    那么,何谓尧文化?从文化生成的角度看,是指帝尧以及虞舜、夏禹带领上古先民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文化延续的角度讲,是指数千年来植根于平阳大地、承载着尧文化信息的思想、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成果。其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有文物遗迹、科学技术、思想观念、伦理道德、教育礼仪,还有文学艺术等,而陶寺遗址则是尧文化的主要物质载体。可见,广义的尧文化是指中国历史上辉煌的上古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源头文化。换言之,尧文化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根祖文化。
    尧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内涵主要有四个方面:1、协和的统一思想:平章百姓,协和万邦,开创最早“中国”;2、古老的科学意识:发明文字,开凿水井,钦定历法,推动农耕文明;3、拙朴的民主政治:设立谤木,选贤任能,实行禅让制度;4、可贵的创新精神:带领华夏民族从原始社会步入文明社会。
    二、尧文化的历史地位与贡献1、帝尧的历史地位崇高无比。孔子在《论语·泰伯》中说道:“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惟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孟子·滕文公》记载:“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同是儒家经典,《中庸》则说:“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可见,尧文化正是儒学的源头。到了西汉,史圣司马迁对尧的评价也是很高的,他在《史记·五帝本纪》中写道:“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入日,望之如云。”千百年来,尧舜执政时代被人们认为是理想盛世,誉之为“尧天舜日”。就连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也不放在眼里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也满怀激情地吟咏:“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2、陶寺考古把“尧都平阳”从史料记载变成了史实。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先生1926年在夏县西阴组织考古发掘时感叹道:“临汾县(平阳府),这是一个勾起人们历史遐想的城市——尧帝的古都!中国的读书人又有谁不熟悉这位伟大的君王的种种崇高品德呢?可是,他究竟建造过一个雏形的城市没有?”五十年之后,今之临汾、古之平阳没有辜负李老先生杜鹃啼血般的感叹:尧——这位“伟大的君王”建造的“雏形的城市”石破天惊般地面世了!它,就是陶寺。陶寺遗址的考古发现多角度地指向了“尧帝古都”,陶寺遗址成了“尧都平阳”的不二之选。
    3、陶寺遗址的考古发现,从城墙到墓葬,从宫殿到仓城,从朱书陶文到观象台,无可辩驳地证明,当其时也,最早的“中国”形成了,文明社会出现了。它比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所代表的夏代晚期要早了1000多年。诚如已故著名历史学家、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苏秉琦先生在《中国文明起源》一书中所言:“在中国文明起源的历程中,作为帝尧陶唐氏文化遗存的陶寺文化,构成一个伟大的历史丰碑,它是中国正式踏进文明社会的界碑石,也是中华民族的主体、华夏民族集团正式形成并由此不断推进民族发展的奠基石。”4、陶寺考古担负着证实“中华文明五千年”的重任。根据放射性碳14方法测定,陶寺文化时期距今约4600——4200年左右。在此之前,国外的历史书和学者们不承认中国在商朝之前是一个文明国家。郭沫若先生在其大作《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亦断言:“商代才是中国历史的真正起头!”夏商周断代工程把我国文明史推进到距今4000年左右,而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点,陶寺考古则把我国古代文明的形成时期推进到距今4500年左右,其重大意义是历史性、世界性的。
    三、尧文化研究与开发的重大意义
    1、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尧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脉所在。因此,本着古为今用的原则,传承与弘扬尧文化对传统文化可以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可以提供深刻的启示和有益的借鉴。
    2、尧是炎黄的嫡系子孙,是华夏民族的祖先。研究与开发尧文化可以促使海内外华夏儿女寻根祭祖,增强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对我们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有着重大意义。
    3、尧文化是临汾市也是山西省的宝贵历史遗产。研究与开发尧文化,使之与前景广阔的旅游业紧密融合,发挥好它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不仅可以为临汾市的经济转型注入新的活力,而且可以为山西省的“六大发展”和重塑山西形象、推动富民强省开辟新路径,创造新经验。
    4、尧文化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供了有力支撑。在神话传说中,我国上古时期有两个辉煌的历史节点,一是炎黄时期,一是尧舜禹时期。黄帝是“人文初祖”,尧帝是“文明始祖”。可以这样设想:既然尧舜禹时期已由神话传说变为信史,那么之前的炎黄时期是不是也有这种可能呢?回答应当是肯定的。这也正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今后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5、站在人类发展的角度看,不少世界顶级的科学家都认识到,西方国家虚伪的“普世价值”给人类带来了无穷的灾难,他们把目光投向东方、投向中国。而尧文化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处理当前复杂多变的世界环境危机、精神危机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和作用。
    四、尧文化的研究与开发方兴未艾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其作用与影响日益显现。对于陶寺遗址所在的临汾市而言,当务之急是把考古成果从田野里、书案上“解放”出来,使之更好地同地方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近年来,临汾市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在尧文化的研究、宣传和开发、利用上做了大量工作。现在从事尧文化等历史文化研究的地方文化工作者达2000多人。我们成立了尧文化研究与开发委员会,办起了《尧文化》会刊,开办了同题网站,撰写出版了大批尧文化专著;推出了大型音乐舞蹈史剧《尧颂》,赴省晋京演出;举办了首届“中国·临汾尧文化高层论坛”。襄汾县、尧都区、洪洞县等都举办了以尧文化为主题的大型节庆活动。
    在保护开发上,我们着重抓了陶寺和尧陵。陶寺国家遗址公园项目已向国家文物局申报。襄汾县加强了对遗址的保护,修建了办公和展示场所,改善了道路交通状况,做了许多前期准备工作。尧陵景区总面积为10平方公里,陵区核心工程已完工,祭祀大殿主体竣工,外装修也已完成,二期工程的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行将建成全国一流的集文物保护、祭祀拜谒、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历史文化旅游胜地。
    五、充分重视陶寺考古成果的运用
    临汾的干部群众尽管对尧文化的研究与开发付出很大努力,做了不少工作,但是,与尧文化所具有的精神能量相比,与陶寺遗存拥有的资源价值相比,尚有不少差距。况且许多事情单靠地方上是无法办成的。有鉴于此,提出如下四点建议:第一,追踪考古成果,搞好理论探讨。我们欢迎中国社科院、中国先秦史学研究会,以及各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来临汾考察和研讨,深入分析陶寺考古的重大意义和历史地位,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和规律。我们知道,在尧文化研究领域尚有许多未解之谜,也存在诸多争议。我们主张,在理论研讨中应做到“三要三不要”,即一不要受地域所限,要客观公正地认识尧文化;二不受门户所限,要全面系统地研究尧文化;三不要受成论所限,要创新发展地探讨尧文化。
    第二,在大力保护遗址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国家文物部门应当加快陶寺国家遗址公园审批进度。同时,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努力将考古资源转变为旅游资源,使考古成果转化为社会效益,把观瞻考古成果与参与体验、民俗游览、休闲度假、农业观光结合起来,展示先祖的辉煌,打造当代的精神家园。
    第三,支持临汾打造“三尧”文化品牌。借鉴山东曲阜的做法,人家把“三孔”(孔府、孔庙、孔林)做大做强了,我们可以把“三尧”(尧庙、尧都、尧陵)的文化品牌打造出来。在“三尧”中,尧庙已具规模;尧都(陶寺)的保护和开发是国家项目;应加大对尧陵建设的投资,保证二期工程尽快完工,并逐步将祭祀规格升级为省祭、国祭。这一文化品牌的打造需要列入临汾市和山西省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总体战略,制订出近期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具体落实措施。文化是城市的灵魂。随着“三尧”文化品牌的推出,临汾的文化实力将得到极大提升,也将为中华文明探源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第四,加大考古成果的宣传力度。考古是手段,运用成果是目的。尧都在陶寺,这里是“最早的中国”,这是考古资料和科学研究已经充分证实了的。我们应当尽快予以确认,并且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比如在历史教科书上、在各种文献资料上、在博物馆的展示上,以及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中据理力争,积极推广。同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匡正一些地方存在的乱象,比如河南二里头开建什么“最早的中国”遗址公园等。
    各位专家、学者,朋友们!尧文化的研究和开发取得目前的成果来之不易。
    这首先要感谢新中国一代又一代考古人的艰苦探寻,正是他们“手铲释天书”,揭开了距今四五千年间五帝时代的历史面纱,也为我们提供了第一手的学术资料。
    探索中华文明起源,重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上古部分,是亿万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让我们群策群力,戮力同心,为尧文化的传承、研究、宣传、开发做出更大的贡献!以上发言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作者系临汾市三晋文化研究会会长)刘合心

责任编辑:刘静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