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我市在经历连续两天降雨后终于迎来了风和日丽的晴好天气。
这天上午,位于尧都广场的山西·临汾帝尧古都文化旅游节临汾名优产品展销会顺利开幕。此次展销会由工业、农业、文化产业三大部分组成,其中临汾名优文化展销是当天活动的一大亮点。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文化产品共有24个展区、12家参展单位,这些企业是我市文化产业的龙头企业和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参展产品突出特色和创意,涵盖了传统工艺、创意产品和非遗项目三大门类,包括剪纸、晋绣、青铜器、麦秆画、堆锦画、手工布艺、金丝彩嵌、古典家具、葫芦工艺、山核桃工艺以及部分印刷创意产品。
采访中记者发现,作为此次文化展销活动的参展单位,临汾华之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产品共占据四个展区,内容有剪纸、木版画、皮影、泥塑、地方文化旅游纪念品、木雕、紫金葫芦、粗布8大类,是12家企业中产品数量和种类最多、规模最大的参展企业。“此次活动我们只是展出了三分之一的产品,受展区规模限制,青铜器没能展出,我们对富有历史和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加以创新和继承,这些产品在市场上很受欢迎。”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
无论是惟妙惟肖的皮影表演,还是古韵古香的木版年画,抑或是巧手演绎的剪纸艺术,艺术家们的现场表演赢得群众的竞相围观和叫好。
幕布挂起,伴随着侯马碗碗腔的配乐响起,悟空、唐僧、八戒和沙僧师徒四人踏上了西天取经的征程。紧接着,妖怪出没、悟空除妖、唐僧震怒……一系列跌宕起伏的故事表现的正是《西游记》的经典篇章——《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表演者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侯马碗碗腔的传承人刘秀珍。
1999年起,刘秀珍开始从事拯救侯马皮影戏的工作。2009年创办了侯马碗碗腔皮影艺术团。“一口唱尽千古事,双手操练百万兵”,刘秀珍继承了前辈艺术家的演绎方式,整场表演的配乐及所有人物的对白、动作设计都由她一人完成,同时,她又推陈出新,为了适应现在大场景表演的需求,她把皮影的高度由原来的7寸至9寸提高到现在的1尺2到1尺6,并且为幕布增加了彩色背景,使表演更能融情于景,生动贴切。
家住市区的刘瑞今天是专门带着孩子来看皮影戏的,孩子骑在爸爸的脖子上学着大人的样子时而拍手,时而叫好,“皮影戏我只在小时候看过,但也看的不多,儿子更是没有见过,今天来让他多见识见识我们的民间传统艺术,能让大人小孩都受益,这样的活动太棒了。”说话间刘瑞竖起了大拇指。
“我要兔子,我要老虎,我要小马……”剪纸艺术家现场剪出的十二生肖让孩子们纷纷排队讨要。一双巧手与剪刀默契配合,上下翻飞间一幅幅或祝福或展现美好景色的剪纸艺术品跃于大家眼前。
从祈求平安、寄托情思的神灵神话到越来越贴近生活的类似于《走亲戚》《回娘家》等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木版年画的形式和内容更加注重实用,贴近生活。郭全生是山西省木版年画的传承人之一,他的作品《麒麟送子》获得了2013年“全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闺房教子》获得了2013年“山西省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工艺美术金奖。采访中,郭全生谈道:“近年来,政府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力度加大,平阳木版年画被列为我省的非遗项目,作为木版年画的传承人,如何继承并对其加以创新推广,任重道远,义不容辞。”在人流涌动与人声喧嚣的展会现场,记者发现,独有一位白发白须的老者闹中取静,安然自若的沉静于勾画山水风光之乐中,围观的人亦静静站立,放慢呼吸,等待一幅佳作诞生。老者名叫陈伟杰,是一位来自上海的国画画家,也是此次活动的受邀嘉宾。近距离观看画家创作与欣赏成品感受颇有不同,记者与现场群众亲眼目睹了画家如何通过墨汁的浓度、画笔的干湿度及下笔的力度勾绘出阴影、过滤色,如何让近处的凉亭、松树与远山、飞雁层次分明,遥相呼应。
随着画家最后一笔落下,人群中有一个“妙”字发出,大家的掌声接踵而至。
本次展销会将于4月24日结束,希望众多艺术爱好者不要错过。记者 李卫红 实习生 张田甜
责任编辑:刘静
上一篇: 纹枰论道纵横经纬 溯本追源尧都手谈
下一篇: 让孩子们在围棋中追寻“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