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通讯员 李益民 许亚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浮山县按照中央八项规定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项要求,引导全县人民倡导文明新风,遏制铺张浪费,弘扬崇尚文明、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在全县形成了文明高尚、纯朴节俭的良好社会风气。
该县出台《关于“崇尚文明节俭理事”的指导意见》,明确严禁以孩子满月、周岁、十二岁生日、闹寿、乔迁、订婚、升学、参军、开业、房屋打顶等名义设宴请客。要求全县各乡镇、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城镇社区结合实际成立红白理事会,明确一名班子成员担任理事会理事长;各乡镇要成立红白理事监事会,指导所辖村民委员会组建红白理事会;各村以行政村为单位成立红白理事会,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担任理事会理事长,成员由村内3-5名德高望重、办事公道的老党员、老干部或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组成。党员干部操办婚丧事宜要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申报、审批。婚事在事前7个工作日申报;丧事在老人病故后3个工作日内由单位派人申报。
该县要求党员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操办本人及其亲属的婚嫁、丧葬事宜,严格遵守“九不准”规定,即:不准未经申报、审批操办婚丧事宜;不准通知或授意他人通知非亲属人员参加婚丧宴请;不准讲排场、比阔气,宴席每桌300元以下,使用普通香烟、酒水;不准分批次、多地点宴请,变相大操大办;不准影响单位正常的工作秩序;不准借机敛财,互助金一般不得超过200元;不准搞封建迷信活动;不准使用公车、公款、公物;不准以单位名义赠送鲜花花篮、鲜花花圈、挽幛等物品。同时,该县教育引导群众婚嫁事宜新办俭办,合理适度消费,不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不大操大办借机敛财,不组织各种娱乐演出活动,树立健康文明的婚俗新风;摒弃丧葬陈规陋习,厚养薄葬,文明治丧,简办丧事,树立崇尚节俭的文明新风。倡导城乡居民定婚不搞仪式、不摆酒席请客;不盲目攀比彩礼、聘礼,严禁买卖婚姻;婚事提倡一天办结,不超过两天,婚礼前一天用简单实惠的饭菜招待客人亲朋;婚礼之日中午宴请一次,范围控制在亲朋好友范围,建议八菜一汤,从严限制高档菜肴,禁止变通和连续摆席;控制烟酒标准,白酒每瓶控制在30元以内,烟每盒控制在10元以内,帮忙烟用盘散装,不发整盒烟;宴请敬酒一般只限主办方家人,其余人员不敬酒,不得酗酒滋事;婚礼车辆一般不超过6辆,不租赁豪华车辆,不使用歌舞乐队、礼炮车,不搭建舞台,不过度燃放烟花爆竹,倡导播放喜庆音乐、邀请村干部或亲朋好友主持婚礼;抵制不文明闹洞房行为,不搞封建迷信活动。
该县还通过在电视台、报纸、网站等新闻媒体,发布专项整治方案,营造舆论氛围,提升工作知晓度。在全社会倡导树立“勤俭节约光荣、奢侈浪费可耻”的正确舆论导向。对违反规定、大操大办婚丧事宜的,群众有权向当事人所在单位和乡镇领导反映,也可直接通过信函或电话向纪检监察部门举报,纪检监察部门要根据举报线索及时进行现场查处,县纪委、民政局和文明办都设立了举报电话,使勤俭节约风气在“压力”下“盛行”。
在北王乡桥北村,只要说起本村的公墓,村民们都非常自豪:“厚养薄葬,是我们村一直以来沿袭下来的好做法,人活着的时候让老人衣食无忧、幸福快乐,才是最大的孝道。所以我们村从来不存在死人和活人争地、占用耕地大肆修建墓地这些现象。自从建好公墓开始,谁家有了白事都不唱戏打鼓、不请风水先生、不事后酬劳。这一习俗自开始以来,村民们就严格执行,不论贫富都是一样。”
天坛镇东鲁村制定了《十项规定》,村民都自觉按照《十项规定》执行;张庄乡梁村集中建设了红白理事会,无烟食堂,餐桌禁烟酒,改为一些更为经济实惠的菜品;槐埝乡督促各行政村成立红白理事会,狠杀农村婚丧嫁娶比钱斗富“攀比风”,提倡红事新办、白事简办,杜绝铺张浪费……在县委、县政府的改革引导下,广大群众在婚丧嫁娶的花费上减少了很多,负担也减轻了很多,文明高尚、纯朴节俭的社会风气如同清风拂面,吹遍了整个浮山大地。
责任编辑:秦芳媛
上一篇: 浮山: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新跨越
下一篇: 浮山:蔬菜产业红红火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