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山: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新跨越

2014-12-18 08:20: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通讯员 李益民 周磊)近年来,浮山县委、县政府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强化保障夯基础,深化改革破难题,突出重点促均衡,发展内涵强素质,逐步缩小了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切实做到了“办好每一所学校,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全县教育均衡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

 

“三个保障”夯基础

政策保障画蓝图。该县先后出台了《浮山县“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明确了具体任务、措施和时间表,勾画出实现均衡教育、现代化教育的宏伟蓝图。

机制保障强举措。该县建立了由政府组织、部门参与的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机制,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全县先后召开县四套班子联席会、政府常务会、县长办公会等10余次会议,研究解决均衡发展工作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县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严格执行挂牌督学责任制,对全县教育均衡工作进行督导、评估和监测。县发改、财政等政府相关部门一一签订《浮山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书》,紧密配合,通力协作,推动了校舍工程、设备配套等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全县上下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内外联动、齐抓共管”的格局,营造了良好的教育均衡发展环境。

经费保障夯根基。县政府始终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坚持年初安排预算对教育优先、年终超收增加预算投入,全县义务教育经费连年实现“三个增长”。2011年至2013年,县财政对教育投入达3亿元,平均每年增长达3.8%。2013年全县生均公用经费小学达到670.7元、中学为799.7元,2014年小学、中学分别提高为700元、942元。

 

“三个统筹”促均衡

统筹硬件配置。一是调整学校布局。2010年以来,全县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撤并了灵中、聚良等11所小学和东张、槐埝2所中学,全县中小学总数由原来的45所减少到32所,形成了布点均匀、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的学校发展新格局。二是严格落实经费倾斜机制。在生均公用费、转移支付和资助金发放上适度向农村倾斜,保障农村薄弱学校健康运转。2012年以来,累计投入3000余万元,完成了寨圪塔中学学生宿舍楼、北张小学教学楼等30余个新建、扩建、改建和维修项目,建筑总面积近2万平方米。同时,投入300余万元实施了校园硬化、绿化、美化“三化工程”。特别是2014年,又投入1300余万元对校园环境进行整治,共粉刷校舍内外墙壁20余万平方米,硬化地面6000余平方米,为寄宿制学校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洗浴设施等,学生生活环境显著改善。三是扎实推进教育装备升级。2013年,投入1019万元圆满完成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任务,重点对农村学校图书资料、教学仪器、文体器材及多媒体等进行配套。2014年又投入1800余万元实施教育信息技术、学生课桌凳等配套工程,实现教育装备提档升级,城乡学校硬件设施同步配备、同步达标。

统筹教师资源。该县按照先城区后农村再全面铺开的“三步走”交流法,对全县中小学教师进行有序交流。2010年对城区6所学校520名教师进行了优化整合。2011年以8个中心校为单位,对435名农村小学教师从年龄、专业、学科结构等方面实施了均衡,交流调配教师154人。

2012年至今进行了结对互派轮岗交流,先后交流专任教师237名。2011年以来,该县共招聘特岗教师126名,全部补充到农村薄弱学校。同时,对农村及边远山区教师发放农村津贴、特殊津贴和每月200元的山区交通补助,并在绩效工资、职称晋升、名师评选、表彰奖励等方面进行倾斜。每年教师节都对扎根山区的优秀教师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2013年奖励每人1000元,2014年提高到3000元。

统筹生源基础。规范办学力度,保障给每一个受教育者提供公平受教育的机会,适龄儿童、少年全部实现就近、免试入学,小学巩固率为100%,初中巩固率为98.09%。认真落实均衡编班和均衡配置教师措施,严格做到了起始年级阳光招生、电脑随机配位均衡编班,均衡配备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以推进学校之间和校内班级之间的均衡,择校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同时,以关注贫困家庭子女、三残儿童、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为重点,大力实施教育公平工程。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实行“两免一补”,2013年以来共发放寄宿生生活补助约130万元,惠及中小学生1700余人次;关注三残儿童教育工作,全县现有“三残儿童”24人,入学21人,入学率为87.5%,达到省定标准;县团委、关工委、妇联和教育局联合建立了四位一体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实行教师帮扶制度、“家庭月沟通”制度,对学生进行心理、行为习惯、学习、生活上的关爱帮扶。

 

“三项活动”强内涵

一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学校利用各种地方教育资源,开发和激活各具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如寨圪塔中、小学的药材种植,乔家垣小学的蔬菜种植,文昌小学的葫芦种植及利用等。

二是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积极创造条件,在全县各学校广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着重突出“一课两操一活动”,每年举办全县中小学春季田径运动会,山区小学校进行韵律操、健美操等项目展示,规模较大的学校完成竞技比赛,掀起了校园健身活动的热潮。

三是开展多彩文化活动。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该县各学校大胆创新,纷纷开展了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文昌小学组建了百人锣鼓队,第三中学开展了“六个一”活动,西关小学师生的百人葫芦丝、梁家河小学的百人花鼓、东张小学的礼仪操等特色鲜明、异彩纷呈。城关小学的水鼓表演在全市校园艺术文艺汇演中,荣获一等奖,被选送至省里参加汇演。校园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不仅提高了师生的体育健身意识,而且丰富了师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和谐、舒适、愉悦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近年来,浮山教育取得了丰硕成果,该县先后荣获“山西省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山西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县”、“临汾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先进县”等荣誉称号,2011年——2013年连续三年被评为临汾市“党政一把手教育工程”考核先进县。

责任编辑:柏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