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县曹登云:身残志坚 情系乡民

2020-07-02 10:10:03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走进古县岳阳镇相如社区宿圪坮沟,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美丽小城镇景象。只见这里一幢幢的楼房鳞次栉比,一座座庭院错落有致,村民住宅宽敞明亮,房内装修新颖别致,和城市居民居住条件没有区别。全组540户3000多人口,实现了集中居住、统一管理,无论公共卫生还是农家小院,都打理得干干净净。村民高兴地说:“这一切的成就和变化,应归功于我们的好组长曹登云!”

  从小立志 改变家乡

  曹登云出生在古县岳阳镇相如社区宿圪坮村,该村山高沟深,土地贫瘠,全家务农为生,家境贫寒。童年的曹登云,身患小儿麻痹,同伴们的理想是长大要当飞行员、科学家,而他的志向就是长大要经商创业,一心想要改变家庭缺吃少穿的贫穷状况,让家乡的山山水水旧貌换新颜!

  今年45岁的曹登云,穿着朴素,干练睿智。谈起创业历程,他感慨万千。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面对全家6口人,面朝黄土背朝天,劳作一年勉强糊口度日,他为了给父母分担经济上的压力,身体残疾的曹登云,2006年初中毕业后,就心怀改变家乡贫困的远大志向,回村务农。他的踏实肯干,深得村民的赞许,2017年,担任宿圪坮沟口村民小组组长。人小心大的曹登云心里始终有一个更高更大的发展目标。2013年,他东拼西凑自筹资金开发住宅单元楼三栋,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为了惠民利民,他的楼盘售价低于市价的20%,所以很快就销售一空。在他开发的住宅小区,除解决本组移民搬迁任务外,60%的是外地迁来的,解决了许多困难户、贫困户、无房户、县城打工者的实际困难。楼盘开发实现了曹登云为民办实事、好事的创业梦,也为自己实现更宏伟的追求、再次创业积累了一定的财富。

  调整产业 致富乡亲

  机遇钟情于怀揣梦想的人,曹登云通过外地考察和市场分析、现场观摩、技术咨询,萌发种药材的念头。于是,他积极响应国家城乡发展政策,号召组里的全体村民发展中药材种植业,一心要靠自己的努力来让全组群众都过上好日子,并在家乡兴办了一个种植业产业基地。

  曹登云说,刚开始业内没有人看好他的这次创业,不少人说他是心血来潮。但是永不服输的曹登云,2014年,建立了自己的中药材基地,成立了德盛园合作社。种植中药材,受气候和环境的影响很大,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曹登云聘请专家指导,终于使药材种植发展壮大、有了规模。把整合亲朋好友未种的土地和4000亩的山坡山沟都种了中药材。目前他已经成为当地中药材种植行业的领军人物。现拥有连翘1000亩、油用牡丹600亩、酸枣1300亩、黄蜀葵1000亩、油松和白皮松200亩。该药材种植园春季山花烂漫,夏季生机盎然,秋冬季硕果累累,既发展了药材种植业,也变成了城乡接合部的一个生态旅游新亮点。

  种植脱贫 造福百姓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振兴。近年来,曹登云通过多种方式, 推广中药材特色种植,实现“荒山开发、生态建设、农民致富”一举三得,有力助推农民脱贫、乡村振兴。走进古县岳阳镇湾里村宿圪坮村民小组曹登云的中药材基地,一片又一片的中药材长势喜人,给整个乡村增添了浓浓的绿意。不少村民正忙着给中药材锄草,一幅丰收在望的景象。

  几年来,曹登云从事中药材事业、创办公司不但自己致富,而且带动了周边群众发家致富。药材基地拥有固定工和季节工100多人,她们基本是留守妇女,在药材基地上班,能在家门口赚钱,还能顾家,一举两得。许多农户看到曹登云事业红火,也想种点中药材增收,但担心加工和销路问题。曹登云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产生了帮农户统一加工、统一销售,让更多散户加盟,以公司加农户的模式,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2019年,曹登云又投资350万元,建设了一座现代化的中药材加工厂,把中药材基地发展成企业公司化经营,成立了山西千草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进行了详尽规划,开展全新的营销模式,把产业做强做大。如今他的中药材种植已成为古县最大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他的公司2014——2020被国家评为“守合同重信用一级企业”“中国农业科技服务一级资质企业”“中国农业十佳品牌企业”“全国生态农业杰出贡献单位”“全国AAA级诚信企业”,曹登云本人被评为“中国农业实干企业家”。

  曹登云积极配合支持县政府和相关部门工作,热心参与、主动介入,做好该村民组所在地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工作,治理河道、实现集中排放,为全组546户居民、6万多平方米住宅,实现集中供热采暖,现已投入资金400多万元,今年年底有望村里不冒一缕烟、不让一户居民挨冻。同时投资6万元,修建60平方米桥梁两座,投资10万元,垒坝、修建山区二级公路2000米。

  这几年,曹登云先后创办了古县润安物业有限公司、古县万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代理了山西省磁动力新能源电动汽车。发展了4000亩中药材基地,曹登云立志将以“田园综合体”为目标,着力打造集药材、种植、生产、加工、师范引领、生态环保、观光旅游、农村农业文化为一体的扶贫产业示范基地,描绘一幅“村庄美、产业兴、农民富、环境优”的宏伟蓝图。(王培亮 张学忠)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