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县南垣乡东垣村村民薛德强一家致富的故事

2020-08-19 09:21:36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八月中旬,古县南垣乡东垣村招收修补村公路的工人,刚刚卖掉库存药材的东垣村村民薛德强,趁着农闲兴致勃勃地报了名。令许多村民难以想象的是,就在6年前,薛德强还是村里挂得上号的贫困户,女儿差点连大学都上不起。如今,靠着药材种植,他家像打了一场“翻身仗”,不仅摘掉了“穷帽子”,还过上了有滋有味的小康生活。8月15日,记者来到薛德强家,听他讲述了自己一家努力脱贫致富的故事。

  2014年7月,一封来自湖北中医药大学的高考录取通知书在全村人的羡慕中送到了薛德强家。“这可是正儿八经的本科院校,是个好大学哩!老薛,你家姑娘可真争气啊!”破旧的院门口,一脸喜气的薛德强从邮递员手中接过通知书,还没有来得及撕开信封,两行热泪已经流下了脸庞。

  “娃娃考上了,这可是个好事,可咋上呀?一年连学费、生活费下来要两万多哩。”看着眼前的录取通知书,薛德强的表情颇为复杂,从最初的激动到无奈,又从无奈到垂头丧气。全家四口一年的年收入不足8000元,面对一年两万元的学杂费,薛德强怎么能不愁?

  “没想到娃这么争气,之前想着上个技校算了,学个手艺还能早点帮家里挣钱。”回到家中,看着眼前的录取通知书,薛德强陷入了深思。

  几天后,古县供电公司驻东垣村扶贫工作队一行在村党支部书记程国宝的陪同下,来到了薛德强家。此前,薛德强因为缺乏技术等原因,种啥赔啥,成为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工作队是来和他商议让他参加培训班学中药药材种植技术的。来的路上,听说薛德强女儿考上了大学,一行人刚进门就对薛德强连连祝贺,没想到,屋里的薛德强一家四口却没人应声,气氛压抑得厉害。

  “娃考上大学了,咋还这样呢?”程国宝问。

  “咱是贫困户,没钱上学……”薛德强一边说一边把头深深埋下,不敢看眼前的人,更不敢看就坐在旁边的女儿。

  “看你这点出息,我们今天就是来帮你脱贫的,你家其实条件不差,就是缺技术,你好好学技术,就不信发不了财。”程国宝说,“咋敢挡着娃娃的前程!你是想一辈子穷下去?”

  “必须要让娃上大学,学费能贷款,村里和工作队也给你想办法。从今天起,你就和娃一起上学,你学你的技术,娃奔娃的前程!”程国宝斩钉截铁给这件事定下了调调。

  这一年9月,薛德强的女儿薛凡(化名)带着父亲凑来的学费踏上了求学路。上高铁前,薛凡抱着父亲说:“爸,你要好好学技术,我也好好学知识,咱父女俩一起脱贫致富奔小康!”

  这一年冬天,薛德强参加了古县供电公司驻东垣村扶贫工作队组织的药材种植技术培训班,在一周一次的长途通话中,父女两人会互相向对方汇报自己在这段时间里学的内容,薛凡学的专业是中药药材,还会对父亲正在学的药材种植技术提出一些建议。

  2016年,依靠种植柴胡,薛德强家的收入终于稳定了,也在这一年,他家住上了新房子,摘掉了“穷帽子”。摘掉“穷帽子”的这一天,薛德强给女儿打了一个电话,电话里,他大声喊着:“娃,咱家脱贫了!咱家的柴胡卖得可好了,爸能供得起你上学了!”

  “娃2018年毕业后在武汉一家药材公司上班,一个月能挣6000元呢!”薛德强说,自全家靠药材种植脱贫致富后,他逐年扩大种植规模,又利用闲余时间在村里工厂打工挣钱,如今全家人均年收入已经超过了5000元。

  “近年来,通过开设技术培训班,我们对东垣村的贫困户进行了技术扶持,帮助他们逐年增收,如今全村二十多户贫困户已经全部脱贫。下一步,我们还将以跟踪的方式,帮助他们稳定收入,持续增收,早日实现富裕。”古县供电公司驻东垣村扶贫工作队队员师海红说。

  说起自己家发生的变化,薛德强感慨颇深。“女儿上大学的那一年,是我们家的一个‘坎’,如果因为自己的原因,影响娃上不了学,那我真会后悔一辈子。”他说,和女儿约定一起学习改变贫困命运的故事,将会成为他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记者 杨全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