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钩沉民国史事 《张瑞玑先生年谱》出版

2020-03-18 09:32:08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孙宗林) 日前,一部旨在反映民国时期洪洞籍风云人物张瑞玑生平事迹的《张瑞玑先生年谱》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由学者卫洪平编著,一经面世就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张瑞玑(1872-1928),字衡玉,号老衡、䍺窟野人,别号酒皇、谁园第一主人,山西省赵城县(今洪洞县赵城镇)人。光绪甲午(1894)中举,早年接受君主立宪思想,戊戌变法失败后,赴京为“戊戌六君子”之一杨深秀敛尸,并周恤烈士遗孤。1901年任平河书院山长。光绪癸卯(1903)中进士,以即用知县分发陕西。甫入关中,即鹤立鸡群。状元出身的陕西巡抚曹鸿勋,诗名大著的陕西布政使兼按察使樊增祥,对这个同进士出身(三甲131名)的“即用知县”格外青睐,奏报朝廷“传旨嘉勉”。之后,张瑞玑历任韩城、兴平、长安、临潼、咸宁知县。离开韩城时,绅民用一双新靴换下他的旧靴,将旧靴展陈在城中鼓楼上,旁书“知县张瑞玑先生之遗靴”。《兴平县志》称他:“天才卓越,双目炯炯,豪于文,廉于吏,不避权贵,敢作敢为。”章太炎《故参议院议员张君墓表》说:“在陕西八年,民称张耶〔爷〕,为良吏第一。及中国同盟会之立,君以宰官私誓焉。”贾逸君《中华民国名人传》将张瑞玑归入“文学类”,与樊增祥、陈三立、鲁迅、郭沫若、郁达夫、沈从文、徐志摩等同列。他是题写太原“首义门”匾额的书画家,也是建“谁园”藏书十万余册的藏书家,后归于国藏的《红楼梦》甲辰本名动天下。他去世后,被《晋阳日报》称为“天塌地陷”。

  编著者卫洪平,洪洞县人,是山西省古典文学学会理事,山右历史文化研究院常务理事,业余爱好文史,研究近代民主革命家、文学家、书画家、藏书家张瑞玑二十余年。其编著的《张瑞玑先生年谱》一书有凡例、前言、谱前、家世(地望·人文)、正谱、谱后、附录、后记等内容。其中,正谱分为4卷,分别为“良吏第一”“民国巨子”“骑虎入关”“谁园夕照”。书中绝大多数内容都是第一手资料,涉及的民国人物上百,还收录了近百幅珍贵的图片资料,是张瑞玑研究的拓荒之作,史学界人士称之为:“内容详赡,资料宏富,洵为年谱之佳作”。著名学者刘毓庆在序言中写道:“这本年谱不仅使一位几乎尘封的历史风云人物,鲜活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而且大量无人问津的史料的发现,对于民国史的研究也有重要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部年谱起到了民国断代史的作用。”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