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初冬时节,中国北方广泛种植的大白菜登上了“民以食为天”的大舞台。
11月13日清晨,在洪洞县淹底乡淹底村的农田里,菜农忙着采收当季成熟的白菜,熟练地分离外层微枯的菜叶。一颗颗青翠的大白菜被码成一垄,打包,装车。
村民石峰是淹底村的白菜种植大户,也是蔬菜种植合作社的销售能手之一。他除了自己种、销,还收购周边菜农的蔬菜,统一进行品质分检后,一并销往附近的“中央厨房”企业山西邦达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他对记者说:“白菜的地头统购价是每斤6毛钱。目前市场上的卖价不一,有的超市售价1块,也有6毛钱都卖不到、烂到地里的。自从和邦达公司合作以后,因为销路稳定,我们村的大田蔬菜种植面积增加了不少,菜农的亩产效益也提高了很多。”
质量从源头控制
当天上午,满载大白菜的农用车缓缓开进邦达公司院内。这些大白菜卸车时,有的还带着露珠,鲜嫩嫩的。
邦达公司每周消耗大白菜在1.5吨以上。从农村菜商手里收回的大白菜,入库前还要进行一次细致地分拣、病虫害检测,合格部分存放在该公司的恒温储藏库内。
“我们公司是一家集食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承担周边企事业单位团餐、连锁餐加工的综合性‘中央厨房’供应链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减少运输损耗,我们的原材料优先采用当地农产品,所有白菜类菜品的食材原产地全部来自周边农村。”邦达公司生产线品控中心王经理说,“为了保障大白菜的新鲜度,邦达公司目前已经建起了7座冷库、2座恒温库,总容积量达2000余立方米。一个恒温库大概能储藏大白菜100吨,完全能够满足公司的正常生产需要。”
邦达公司利用当前农村流行的“订单农业”模式,定期向周边村的农户、农业合作社、养殖企业收购大白菜等蔬菜、生肉。“在约定购菜价格之前,我们会通过实地查看了解、技术工具检测等方式,掌握当季蔬菜的种植过程、农药施用量,进行科学评估。这种采购方式,让我们从源头就控制住了生产产品的质量。”王经理说。
安全从细节入手
“从事食品行业,健康、卫生、安全是第一位的。如何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让消费者吃得放心、舒心,是摆在每位食品从业者面前的一个问题。”王经理说。自2001年在某星级饭店担任餐饮负责人起,王经理已经在食品加工行业工作了二十余年。由于与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的专家有着深厚的合作基础,在邦达公司成立之初,他即被“挖”来负责公司食品安全生产工作。
“白菜作为十字花科植物,喜好冷凉气候、抗寒能力强,适合在北方种植。在气候温润地区栽培时,品质差、产量低,还容易发生病虫害。”王经理介绍,“受整体的农业种植技术限制,即使产自临汾市区周边农村的蔬菜,在生长过程中完全不喷洒农药,也是不现实的。因此大白菜的农残问题,是公司蔬菜类产品最关注的重点工作”。
走进邦达公司生产车间的玻璃走廊,记者看到,全自动的净菜清洗设备正高速运转。生产线上8名身穿白色工服、佩戴口罩和卫生帽的工作人员正对即将进入加工程序的大白菜进行摘择、清洗。一颗颗大白菜先经过机器分切后,进入巨大的水槽进行冲刷、清洗。“根据科学测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在水温18度以上即可实现充分溶解。因此清洗槽水温控制是关键环节。”王经理介绍。
用水洗涤是大白菜变为净菜的必要程序,能有效去除菜叶上的土壤、灰尘和其他附着污垢。但是蔬菜洗涤时会带来额外问题,即蔬菜浸入到水中时,所携带大自然中的微生物会通过洗涤水均匀分布到蔬菜表面。这是水洗法对蔬菜造成的微生物二次污染。
邦达公司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在隔壁的净菜车间,清洗后的大白菜叶块通过流水线运送到这里,堆放在整洁的工作台上,等候农残抽检。王经理边走边介绍:“在进入加工车间之前,我们要把好食材新鲜度的最关键关口,一是农残抽检,以生化测定、色谱检测等方式,保证净菜样品的农药残留值不超过0.01mg/kg,合格率达到100%;二是净菜杀菌保鲜,以臭氧消杀法去除李斯特菌、沙门氏菌等菜叶上普遍存在的微生物。用于净菜供应渠道的进行密封保鲜,用于‘中央厨房’产品的通过流水线输送到制熟车间”。
美味以“热链”配送
在邦达公司的制熟车间,工作人员“全副武装”,在各自岗位上加工一道道美味菜品。在万能蒸烤车间,操作人员“照单下料”,把油盐酱醋等调料加入其中。“每一道菜品的调料,我们都研究了标准配比,尤其是油、盐等调味品,每锅精确到以克计量,避免高油、高盐等影响消费者身体健康的情况出现。”王经理说。
王经理还从企业发展理念上,把食品安全工作向记者作了一番分析。他说:“我们企业不仅是餐桌上菜肴的生产者,也是调味品市场的消费者,例如400克袋装的食用加碘盐整箱批发价近30元,每吨白糖期货市场报价都到了6500元以上,这些都是成本的一部分。因此从生产经营的角度出发,所有‘中央厨房’企业生产菜肴都低油、低盐,在质量上都无限接近于绝对的食品安全。”
企业为控制成本,除了想方设法开拓终端市场、扩大生产规模,更是对各种调料的使用作了最严格的限制。大白菜被制成美味佳肴过程中,在满足消费者味蕾需求的前提下,制熟车间用科学的工艺,把油、盐、糖等必须原料的使用减到了最低程度。
不但如此,大白菜被做成菜肴后,在向市场终端配送的每个环节,企业都做了精准测算、规划、设计。王经理介绍说:“我们的成品菜肴销售市场,基本控制在半径30公里以内,这是热链配送车能保证温度的最大范围。如果二次加热,无疑会增加销售终端的成本。”
每天上午九时左右,邦达公司的无菌分餐车间,自动分餐流水线开始高速运转。工作人员熟练地把菜品按照订单,以85°的温度分装到经过严格消毒的餐盒内,加盖、密封,在质检员清点完成后快速装车。一辆辆箱式恒温配送餐车陆续开往不同的方向,按时到达目的地后,菜肴温度在60°以上。王经理说:“配送的每一道程序,我们都是严格把控时间,确保菜肴及时送达消费者的手中。”
大白菜作为北方群众“菜篮子”中的精品,经邦达公司这类“中央厨房”企业的精细加工,最终以两种方式从农田走上了人们餐桌:一部分以净菜的形式进入饭店,一部分被制熟后,用“热链”配送到周边企事业单位的餐桌,美味飘香。
记者 刘玉林 刘文军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