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职校新跨越——霍州市技工学校特色办学侧记

2021-01-26 14:55:17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实用人才。”这是霍州市技工学校鲜明的办学理念。30年来,霍州市技工学校培养了万余名技术人才,大部分成为企业的技术和管理骨干,其中走上技术管理和领导岗位的近千人,先后被评为临汾市人才工作基地、临汾市科普教育基地、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省改革发展示范校、省部级重点技工学校,成为国家重点扶持建设的技工院校之一。

  锐意创新增实力

  一个好的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霍州市技工学校校长张峰十分注重校园建设,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家就是学校,学校就是家”。他的敬业精神影响着每一位班子成员和每一位教师。他在教育教学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奋力拼搏,在学校管理岗位上与时俱进、锐意进取,使霍州市技工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管理、办学质量、社会效益逐年提升。

  漫步校园,教学楼、学生公寓、公共实训基地、运动场及文化长廊一应俱全。在这座现代化的校园里,处处能够感受到这所学校特有的生机,那是一种历史文化的沉淀,也是一种人文精神。

  该校向管理要质量,不断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引进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在教职工中推行分层管理岗位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了教职工考核方案、教职工工作量计算办法、教师高层次学历进修等各项管理制度。

  多年来,该校探索出了独特的师资选拔办法,要求实训教师具有5年以上的企业工作经历,具备本专业设计水平和制造能力,拥有相应专业国家等级证书和学历文凭,掌握着行业工种内最前瞻的技术和技能,能够为学生提供最先进、最实用的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该校狠抓教学质量,配备了挂图、教具、多媒体课件,讲解时注重实物演示,变抽象理论为形象的实物教学,让学生听得更明白、记得更牢固。操作训练上,采用现场演示、匠心传承、手把手指导教学的模式。通过课堂练兵、车间磨炼、工厂顶岗、实习训练等多种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有专长、作业有优势、创业有才能、进步有根底、发展有空间。

  畅通成才立交桥

  该校恪守“技能就是资本”的理念,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2013年电工电子专业成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设备总投入400万元以上;2014年数控专业、2015年焊接加工专业分别列入省重点专业建设规划项目,总投资达600万元以上;2019年被确定为临汾市人才工作基地;焊接加工专业、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专业均被确定为省级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项目;2020年被省人社厅确定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办学实力明显增强。

  “互联网+”是在计算机应用专业基础上拓展开发出来的新型专业。幼儿教育、商务文秘是技工学校的特色专业,这些专业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在学生毕业前就被用人单位聘用一空。

  该校尊崇成人、成才、成功的“三成”教育准则,全校经常开展演讲、征文、主题班会等活动,举办校园文化节和球类、书法、绘画等比赛,打造出了读书有沙龙、专业有竞赛、车间摆擂台、论坛连歌坛的校园文化品牌。特别是学校致力于构建以“学会做人”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实施体系,引导学生做一个文明高雅的人,取得了较好效果,成为全国技工类院校的亮点。

  校企融合育人才

  “在学校,孩子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不仅学会了技能,而且学到了做人的道理,才会有今天的稳定收入。”在华道健康就业的李雯静母亲说起孩子就读的技工学校,流露出感激之情。

  技工学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一手连着民生,一手连着人才。该校始终坚持“瞄准市场办学,服务就业育人”,本地就业有优势,外埠就业有基地,就业优势明显。与山西建投绿色建材园区展开校企合作,山西建筑产业现代化绿色建材公司(霍州园区)被确定为该校实训基地;积极为霍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入住企业储备技能人才,助力智能再制造产业建设,与开发区斯达特维克装备制造、全民建设中心等重点项目企业成功对接,为企业运营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进一步创新“工学一体、产教融合”新型学徒制培养模式,与宁波杭州湾新区探索校企对接合作办学模式,与天津津兆、长城汽车、北京合纵、华道健康等企业组校企合作联盟,注重实践、工学交替、引企入校、开门办学,受到企业和家长一致好评。

  校企携手,紧密合作。学校负责文化课、专业课的讲授,公司选派技术人员直接管理车间,指导实习;教师经常进厂请教,和技术人员一道编写修改教材。目前,该校的电工电子、数控加工、焊接加工及“互联网+”等专业已经在京津冀形成了品牌,实现了高端就业、高薪就业。

  该校创造性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实现技能就业、技能增收、技能成才。累计培训30000人次,有中式烹调、焊工、电工、保育员、计算机操作、锁具维修等工种,就业10800人,就业率达到35%以上,技能鉴定合格人数5000余人。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技能是就业的根本。”采访接近尾声时,张峰信心满满地说,该校正在把中国职业教育理念与世界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迅速接轨,面向职业教育无限美好的未来,乘风破浪,扬帆远航,驶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记者 范韶华

  校对 张晶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