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通讯员 王彦章)近年来,吉县以苹果产业为核心,建立金融服务协同推进机制,推出了5项金融服务项目,以信贷推动苹果产业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
该县一是开办主要针对农民的“授信贷款”业务,提高金融服务覆盖面。针对“三农”金融生态图谱,确立了以农户为重点,以“惠农卡”“福农卡”为载体,以小额贷款为特色、以信誉为支撑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县信用社开办了“福农卡”授信贷款业务,在农户果园管理、农资采购、建房购房等生产和消费上进行全方位支持,进一步缩短了办贷业务流程,提高了信用社的服务效率,真正实现了“随用随借、随有随还、一次授信、循环使用”。截至今年6月底,全县信用社共调查农户13783户,评定农户13679户,授信金额31932万元,共发放农户贷款56906万元,同比多增7408万元。
二是开办了针对企业的“仓单质押贷款”项目,提升金融服务带动力。随着吉县苹果产业规模的扩张,龙头企业的拉动作用更加明显。通过组织银企合作洽谈会、金融产品推荐会等方式,了解信贷需求,改善信贷管理和服务方式,特别是加大对果品深加工和仓储业的金融支持,延伸苹果产业链条,提高果品附加值。组织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围绕果农、果商、果企和苹果生产销售等环节的实际需要,不断创新信贷产品,深化细化“果商评估信用贷款”和“仓单质押贷款”,改进金融服务方式,主动创新发展针对产业转型的信贷产品和审贷模式,探索多种抵押担保方式,信用社累计为果商发放苹果仓单质押贷款535笔,46735万元。邮政银行累计发放苹果仓单质押贷款183笔,金额2723万元,满足了果商、果库的收贮苹果的资金需求。同时,县域金融机构为山西达明一派、吉县恒丰公司等10余家苹果加工龙头企业提供信贷资金8115万元,为龙头企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三是出台针对妇女、青年的“普惠金融”项目,培育扶贫开发生力军。该县积极落实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助学贷款、“妇女创业”贷款、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等相关政策规定。开展“农情暖春、体贴入微、扶贫帮困、助弱圆梦”4个专项行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有效投入,共发放大学生“村官”和青年创业贷款514万元,发放妇女创业贷款570万元,支持他们推广畜—沼—果循环经济、从事生产性服务业等项目。
四是推出针对苹果种植自然灾害的“保险项目”,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人保财险吉县支公司开办“冻灾、风灾、雹灾”责任保险业务。2013年为果农理赔78万元,今年共为39个自然村的15215亩苹果投保,总保额3043万元。
五是提高针对县域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加大支农再贷款使用。为给在服务“三农”和县域实体经济发展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农信社、农行提供更多的信贷资金,县人行在积极为其申请使用支农再贷款,降低“三农”贷款利率,支农再贷款在原来利率基础上优惠18.31%,重点支持产业扶贫开发项目;同时争取政策支持,适度降低地方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释放出更多的支农贷款量。
以金融服务苹果产业发展的有效实施,使吉县县域扶贫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果农收入持续增加,取得了富民强县和金融景气的双赢效果。
责任编辑:刘静
上一篇: 吉县:高中阶段学生实行“三免”政策
下一篇: 果农致富的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