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失学孩子重返校园,让失落孩子感受温暖,让失望孩子树立起自信。”去年以来,吉县关工委、文明办、教科局在全县开展以“奉献爱心、成就梦想”为主题的爱心接力助学志愿服务活动,为贫困孩子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
吉县检察院全体党员坚持14年捐资助学,帮扶吉昌镇山阳村两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孩子白丽娟、樊伟上学。尽管该院领导班子换了三届,但爱心助学接力活动从未中断过。在他们的扶助和鼓励下,两名贫困孩子顺利完成了大学学业,成为研究生。
吉县气象局信息员葛丽娟是一个做过三次大手术、15岁就不幸坐在轮椅上的残疾青年,本应受到别人的帮助,但她自强不息,自学成才,感恩社会,关爱他人。她为脑瘫女孩郭丽华赠送康复教材、录制MP3,助其康复训练;为安乐小学两名贫困学生捐款,助其上学;为吉县一中应届高中毕业生张辉、崔顺利、杜雪在网上募捐1.8万元,帮助他们圆了大学梦。
车城乡东赵村普通退伍军人王春忠热心公益,奉献爱心,从2011年以来带动和组织志愿者关爱资助于倩倩、赵茹嫣、曹鑫、刘瑞、牛涛等贫困儿童上学,不仅给他们送去温暖,而且经常到学校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鼓励他们刻苦学习、学会做人,使这些孩子树立了自信,不断进步。
退休干部刘正立坚持十一年如一日辛勤劳动、节衣缩食,收养薛文香兄妹三个孤儿。
在他的精心抚育教导下,三个孩子阳光向上,茁壮成长。老大成了顶呱呱的厨师,在太原工作;老二成了优秀的电脑修理员,在深圳做电脑维修工作;老三薛文香正在上高中,学习成绩优良。
小善亦为,温暖在心,点点滴滴的善行义举足以汇聚成爱的洪流。这些助人者的善良与受助者的感恩构成了一幅幅温暖如春的美好画卷。
去年以来,吉县关工委、文明办、教科局大力宣传这些爱心助学、志愿服务的先进典型,弘扬扶贫济困关爱他人的道德风尚,调查研究,创新机制,积极倡导,在全县开展“奉献爱心、成就梦想”爱心接力助学志愿服务活动。他们呼吁全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党员干部、工作人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广大人民群众志愿捐款助学。通过建立多种渠道、长期稳定的结对帮扶,接力助学机制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成就梦想。
吉县土地局、财政局、县委办、政府办、组织部、宣传部、地税局、国税局、气象局、关工委、供电公司等单位党员干部和机关人员慷慨解囊,捐款助学,与刘海燕、邢星星、李佳瑞、袁同同、孔丽蓉、高文翠等20余名贫困学生结对帮扶,每学年为每个孩子发放不少于1000元的助学金。无论单位主要领导、负责人或成员如何变动,但接应其工作岗位者都要接力完成助学活动,直到受助学生完成学业。帮扶期间,每学期至少进行两次走访调查,了解受助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教育鼓励他们勤学奋进,改变人生,懂得感恩,传递爱心。
柏山寺九年制学校八年级学生刘海燕,7岁时爸爸去世,妈妈患有精神病,生活不能自理,爷爷奶奶如今也70余岁,基本失去劳动能力,已无法再照顾她,家里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大伯偶尔的接济。在她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渺茫时,县委办的全体党员干部伸出了温暖的手,捐款帮她上学,给她带来了希望。当她从总支书记陈立忠手中接过助学金时,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连声说:“谢谢,谢谢叔叔、阿姨们的关爱!我要用勤奋与汗水去收获成果,回报大家,回报社会!”
奉献爱心,成就梦想。爱心接力助学志愿服务活动如春风送暖,在吉州大地孕育生机,播种希望。 通讯员 郝耀宗 张立忠 刘琦
责任编辑:柏东丽
上一篇: 吉县加快特色农业发展
下一篇: 农民吕桂明获“山西摄影十杰”提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