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追梦人祖山》作品研讨会现场。记者 刘晚 摄
2012年9月13日,《临汾日报·科教文化周刊》头版头条刊发了原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临汾市三晋文化研究会会长刘合心所作的《追梦人祖山》一文。文章发表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认为此文对推动临汾文化与旅游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为此,吉县县委、县政府,临汾日报社,人祖山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于11月6日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在临汾日报社召开了人祖文化暨刘合心《追梦人祖山》研讨会,对这一文化现象进行了学术探讨。《追梦人祖山》作者刘合心,原市政协副主席陈保堂及来自全市文化旅游领域的领导及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围绕《追梦人祖山》一文,本着对人祖文化及临汾文化旅游开发的热情,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这是一个很有新意的研讨会。
在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上,吉县给我们创造了好经验,树立了一个好样板。
为此,本报将部分领导及专家学者的发言进行了汇总整理发表,以飨读者。
陈保堂(原市政协副主席)
吉县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对吉县的感情特别深厚,所以今天我要带头发言。
吉县开发人祖山是大手笔、大动作、大作为,也是埋在我心头很久的愿望。在我的印象中,刘合心主任不仅是官人,还是文人、能人、名人、超人、高人,他能说、能写、能干,我对他严谨的工作态度、求真的工作作风、孜孜不倦地追求精神感受很深。我相信,有了刘合心主任的《追梦人祖山》,开发古老而文明的人祖山文化会如虎添翼,吉县很快也会成为一个“壶口能看、苹果能吃、人祖能游”的人间天堂。
王庚星(临汾日报社总编辑)
《临汾日报》建报以来,为一篇作品开研讨会,这是第一次,邀请这么多的专家学者和领导参加,这也是第一次。《追梦人祖山》这篇文章行文优美、见识深邃,反映了作者颇深的文学功底。希望刘合心主任今后佳作不断,继续创作更多更好的文章。希望吉县人祖山在开发工作上继续努力,这是功在千秋的大事。旅游只有插上文化的翅膀,才能飞得更高更远。
郭刚(市人大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
能够参加刘合心先生《追梦人祖山》作品研讨会,感到十分荣幸。近年来,他的系列历史文化散文引起了强烈反响,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他以史为鉴、说古论今,谋篇布局自然天成,遣词用句如行云流水。他热爱故土、热爱工作、热爱人民,每到一地就全身心地融入其中。他深掘历史,是为了更好地从历史得失中明察现实。我相信,刘合心先生《追梦人祖山》作品的发表,不仅对加强人祖文化的研究产生深刻的影响,而且会对吉县和全市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李艾珍(市旅游局局长)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合心主任的文章《追梦人祖山》开头就引用了唐代刘禹锡的这句千古名言,把读者的思维巧妙地带到了地处山西吉县一隅的人祖山。
景区要有“魂”,就要在文化创意上下工夫,在标新立异上动脑筋,在宣传策划上独树一帜。就要有“一个好故事”——讲述内涵,讲述来历;有“一个好片子”——展示风情,展示民俗;有“一个好册子”——宣传特色,宣传攻略;有“一个好歌曲”——唱响品牌,唱响精神。
张瑞萍(市妇联主席)
我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和各界人士交流切磋。《追梦人祖山》这篇文章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人祖山概况、叙述人祖山“人根之祖出在吉州”的历史;第二部分阐释女蜗遗骨问题;第三部分阐述人祖山开发的重大意义;结尾是对人祖山的衷心祝福。
开发人祖山是高瞻远瞩,就地取材,浓墨重彩的大手笔,我期待这次的研讨成果,落实到人祖山的开发工作中,使开发人祖山成为色彩斑斓的现实。
陈续臻(原文化局党组书记、调研员)
我是吉州人,做了23年的文化宣传工作,我感觉今天的研讨会很有意义。
《追梦人祖山》是刘合心主任的又一力作,文章引典考据、令人信服,在吉县人祖山因为“惊现女蜗遗骨”而引起舆论哗然,质疑之际,从自然风貌、考古发现、史料典籍、历史传说、民风民俗等方面为读者勾画了一个完整清晰的人祖山,既向世人清晰还原了“女蜗遗骨”事件的完整面目,又娓娓阐述了该事件对中华文化传承的积极意义,描绘了人祖山文化旅游开发的光辉前景。
彭亚明(原尧都区人大副主任)
今天召开人祖文化暨《追梦人祖山》研讨会,是我区文化界的一件大事盛事,也是我市三晋文化的一件大事、一个重要课题。对于推进人祖山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刘合心主任的《追梦人祖山》,澄清了一些基本情况,理顺了文化研究和旅游开发的思路,对我们打造人祖山文化品牌具有指导意义。
高树德(尧都区文物旅游局书记)
我是在外工作的吉县人,30年前去过人祖山,人祖山因为有伏羲庙和女娲补天的风洞,在我心里一直是一座神秘的大山。人祖山一带不仅流传着女娲、伏羲的许多美丽传说,而且山中至今还留有“滚磨沟”“穿针梁”“造化坪”等自然景观。每年七月十八,百姓都要举行祭祀人祖的盛大民俗活动。
以前,听人说到自己的家乡就感觉没有底气,因为家乡的贫穷;现在,听人说起家乡来就感到骄傲。因为家乡激越的壶口、美味的苹果和充满神秘色彩的人祖山。
石耀辉(市委党校副教授)
一篇文章,为何能写出这样的境界,我觉得有这几点:一是作者的责任感、深厚的写作功底以及多年对源头文化的不懈探索。作者长期担任市级领导职务,倾情文化研究,写过多篇文化散文,并出版过《源头集》,因而有“源头作家”的称号。二是提前做好功课。为写这篇文章,作者广泛查阅文献资料,并虚心求教,人未到人祖山,心里已有了一座人祖山。三是认真细致地实地考察。在人祖山考察时,作者不放过任何疑问,对山势地形、塑像、碑刻等,都仔细观察询问。正因为有此三点,作者实现了“为时而著”的写作境界,为人祖山和她的开发者们贡献出了一篇精品。
冯彦山(人祖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文化部部长)
人祖山既有深邃的文化内涵、动人的历史传说,还有瑰丽的自然风景,更有黄河壶口瀑布和抗战遗址克难坡,占尽天时、地利和人和。如果把这些资源完全运用于旅游产业的发展,全力拓展国内外市场,那么,一个以世界华人寻根祭祖为目标,集远古文化、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科普体验、爱国教育为一体的人祖山景区,将成为引领当地经济腾飞的新坐标。
马志正(山西师大地理系教授)
《追梦人祖山》一文,为大家介绍了人祖文化、人祖山景区,肯定了开发人祖山,是文化和旅游的结合,完全符合国家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以文化提升旅游的内涵,以旅游扩大文化的传播。
人祖山丹霞地貌吸引人、人文资源超过人、区域环境留住人、经济基础支持人,所以开发人祖山经济价值、社会效益巨大,前景光明,是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事业,必将进一步加快吉县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步伐。
周征松(山西师大文学院教授)
吉县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我“心向往之”的地方。今年10月初,我随刘合心主任赴吉县考察,又燃起了我对吉县文化的兴趣。
我钦佩刘合心主任“对历史文化殊爱有加”的表情,我欣赏他的文思敏捷和生花妙笔。吉县考察后不久,就写出美文《追梦人祖山》。拜读再三,我认为,他以深邃的见识,客观平实的笔触,恰如其分地评议了吉县历史文化的价值。
王燕(临汾日报社高级编辑)
刘合心会长的新作《追梦人祖山》是对历史人祖山的多角度审视;是对现实人祖山的由衷赞美;是对未来人祖山的热情展望,是三晋文化的研究成果。作者对人祖山文化的深层次思考、对人祖山开发与建设的构想具有指导意义。人祖山文化就是黄河文化,黄河文化就是中华民族文化。黄河之水天上来,最有气派、最有价值、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黄河壶口。人祖山与壶口,一山一水,一刚一柔,相映成辉、相得益彰,既是山水经典,也是文化经典。是吉县、是临汾的一对珍宝。
耿世文(人祖山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吉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正是这种深厚的文化吸引了我,使我倾其所有投入开发人祖山的事业。
刘合心同志是一个学养深厚、目光敏锐、事业有成的学者型官员。他对临汾文化的重视、研究、呐喊和实践,成果斐然,有目共睹。
我坚信他的《追梦人祖山》一定会为我们人祖山文化的打造、人祖圣山的重光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人祖山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也绝不会忘记刘合心同志在关键时刻对我们人祖文化开发研究的有力支持。 (记者 刘晚整理)
【责任编辑: 高卓然】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大槐树壶口入选“美好印象山西十大景区”
下一篇: 古城公园 赏景品味两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