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走我也走

2013-03-28 09:22:53 来源:临汾新闻网

欧洲是太阳西落的地方。

 

 

 

 

 

到西欧去,到西方文明的发祥地去看一看与东方文明有什么不同,一直是我这个东方传人的梦想。用东方文明熏陶过的眼球去透视和折射西方文明,看到的又是什么景象呢?三月,正是春暖花开之际,从北京到欧洲,8000多公里的行程,正应了八千里路云和月,一个记者,便开始了自己的欧洲之旅遐想。于是,也便有了下面的文字。假如与您眼中的欧洲有所差异的话,或者对欧洲的人、物 、时间、状态描述有误的话,请以历史和专家论述为准。

 

什么时间到欧洲最好,这是一个颇难解答的命题。

如果是要购物,当选圣诞前后,那时,全球知名品牌都在疯狂打折,血拼一族便能好好过把瘾,还能用最实惠的价格买到自己平时只敢想不敢用的奢侈品。但对于我这种对各大品牌既无概念也无兴趣的人来说,三月出游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首先,旅行费用低。三月是欧洲旅游的淡季,相对来说游人较少,可以愉悦地感受欧洲的优雅与舒适,不被嘈杂的游客打扰。各大旅行社为了招揽业务,旅游团费便降到了最低,但实际上,你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团费低了,自费项目便加大了,所谓买家永远精明不过卖家,但这也是周瑜打黄盖,愿打愿挨的事。

其次,气候适宜。这个季节还算欧洲的冬季。

而温带海洋气候又使得欧洲各国差异很大,我们便可经历从穿衬衣到羽绒服的全过程,体验到欧洲的春夏秋冬,感受雨雪阴晴的转换,旅程便增添了更多的味道,丰富而多彩。

再次,我们之所以要跟团出游,大多担心语言沟通的问题。其实远没有那么严重。一是现在中国强大了,欧洲到处可见华人的身影,二是英语远没有那么艰涩,只要会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就可以搞定自己的日常生活。另外,到了另一种语言环境下,许多人的语言天赋便自己激发了出来,所谓生存就是硬道理,这也是为什么小孩子学外语要比大人快的原因。很多人都说,中国把英语学习搞得太复杂而枯燥,很多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与英语打交道,于是让很多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其实,把你放到一个英语环境中,三个月你就可以交流无阻,当然,搞文字研究和语言翻译工作则另当别论。这也是很多外国名著翻译成中文后枯涩难懂,远没美剧更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到欧洲去,可能是一次最漫长的旅行。空中飞行11个小时之多,即使空客380再舒适,万里高空景色再迷人,空中小姐的服务再周到,也会让人感到还是地面上更自在一些。

到欧洲去,首先要解决的是时差问题。中国与欧洲有7个小时的时差,还不比北半球到南半球,可以完整地颠倒过来,这半截白天半截黑夜地倒,就让许多对睡眠要求较高的人痛苦不堪。很多人到欧洲的前三晚,肯定是在失眠中度过的。

欧洲的全称是欧罗巴洲,英文为Europe。关于欧洲这个名称的由来,有一些传说。在希腊神话中,德米特(Demeter)是专管农事的女神,她保佑人间五谷丰登、人畜两旺。在有关这位女神的画像中,人们总是把她画成坐在公牛背上。古代,公牛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耕畜,女神既然主管农事,自然就要坐在公牛背上了。这位女神的另一个名字叫欧罗巴,人们出于对女神的敬意,就把欧罗巴称为大洲的名字。此外,还有一个广泛流传的传说:“万神之王”宙斯看中了腓尼基国王的漂亮女儿欧罗巴,想娶她作为妻子,但又怕她不同意。一天,欧罗巴在一群姑娘的陪伴下在大海边游玩。宙斯见到后,连忙变成一匹雄健、温顺的公牛,来到欧罗巴面前,欧罗巴看到这匹可爱的公牛伏在自己身边,便跨上牛背。宙斯一看欧罗巴中计,马上起立前行,躲开了人群,然后腾空而起,接着又跳入海中破浪前进,带欧罗巴来到远方的一块陆地共同生活。这块陆地以后也就以这位美丽的公主的名字命名,叫做欧罗巴了。

欧洲地处平原,是亚欧大陆向西伸出的一个大半岛,北、西、南三面为海洋所包围,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古希腊文明与文艺复兴,给这块上天赐予的宝地,留下了数不清的美丽传说,同时造就了一大批思想家、建筑学家、文学艺术家和能工巧匠,若干年后,他们用自己留下的作品,成就了欧洲各大历史名城,诉说着只属于欧洲的骄傲与辉煌,无论是建筑、雕塑、绘画还是生活区域,都带有各自明显的独特符号,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城市便刻在了每一个行人的记忆里。即使在今天,欧洲各国经济地位风光不再,然而,欧洲的优雅与华贵,依然是其他国家无法替代的。就像一个贵族后裔,即使他已贫穷落魄,然而骨子里的清高与孤傲是百蚀不浸的。

欧洲号称是太阳西落的地方。也就是说,在欧洲,我们是地球上每天最晚看到太阳下山的人。而我们在欧洲短短十几天的行程,要跨越8个国家,因此,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坐在奔驰大巴上,沿着高速公路飞驰,欣赏落日便成了寂寞旅途中最有情趣的风景。人们常用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来形容一个人崇洋媚外,殊不知,在我的眼里,欧洲的落日也和我在国内看到的不同,但这绝对和崇洋媚外无关。

国内,我在几座名山如华山、泰山,都看过日出日落,体会到的是山的伟岸凛冽,落日的渺小与失落,在欧洲,空中看落日,是一种炫目与震撼;地面看落日,又是温暖与柔美。

我们出发的那天,是三月初的一个下午,阳光明媚,空中观赏度极佳,遥远的旅途便不再单调枯燥。11个小时的飞行,对于我这个睡眠较少的人来说,正好可以天马行空地胡思乱想,而暖暖的太阳也一直伴随着我,从日挂中天一直到日落西山,可谓是太阳走我也走,便抓着太阳的尾巴,想像玉皇大帝、宇航员的飘来飘去,着实过了一把天上神仙的瘾。

从北京国际机场直飞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的航线,基本上跨越的是广袤的俄罗斯大地。于是,飞行地图上让我看到许多在历史书上耳熟能详的地名,让我联想到那片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地和它悠久的历史,以及许多曾经让我们热血沸腾的革命家和思想启蒙者。回国不久,就看到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出访选择了俄罗斯,便颇有点未卜先知的得意。也让我确定了本次欧洲之旅遐想之二的主题:西伯利亚怆想。

我们出发时,飞机是在北京时间下午2:40起飞,三月午后的太阳暖暖的,能见度极好,因此,沿途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地面的山川河流,俨然是一次免费的空中之旅。感觉赚大发了。

11个小时后,是欧洲的傍晚6点左右。就在我们即将到达阿姆斯特丹的时候,太阳依旧在我们眼前跳动,飞机快要降落了,太阳也快要回家了。

但就在最后的一瞬间,我第一次在天空中,与太阳近距离地对视,霎时金光四射,一阵眩晕,那种感觉,以我的文字功力是无法准确描述出来的,留下的只有辉煌与感叹。多次坐飞机,而只有这一次,我在空中,看到了欧洲的落日。

随后的十几天里,坐在大巴上,常与落日相随,欧洲的山不高,看落日,常常是在树梢,在屋顶一蹦一跳,像调皮的邻家女孩,笑着,躲着,不知不觉间,便不见了踪影。

太阳走了,欧洲,我们来了。

记者 黄俊英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