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山县环境优美、人文荟萃、历史悠久,古称“神山”县,相传为尧王休闲避暑圣地。在这一片迸发着生生不息生机与活力的土地上,新一届县委、县政府正积极探索转型发展之路。他们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环境优势和人文优势,大力发展以“农家乐”为内容的乡村旅游,全面打造成为临汾绿色生态屏障和休闲度假后花园。
请专家 抓规划
乡村旅游依托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建筑和文化等资源,在传统农村休闲游和农业体验游的基础上,拓展开发会务度假、休闲娱乐等项目的新兴旅游方式。浮山县顺应绿色、生态、节俭潮流,积极发展以观赏田园风光、体验农事活动、感受民俗风情、品尝农家饭菜为主要内容的“农家乐”,吸引更多的外地人员来浮山休闲娱乐。
该县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通过实地考察,邀请专家“把脉”浮山旅游,对旅游产业进行认真规划。今年5月他们到成都实地考察旅游产业,邀请大地风景国际咨询集团专家组“把脉”浮山旅游,邀请中国十大策划人、新华社《经济参考报》总编徐殿龙作了题为“县域经济发展——创新、转型、改变又好又快实现浮山梦”的专题报告会。
通过精心做好规划建设、宣传推介工作,浮山将在临浮线沿线,依托张庄垣面、优势的现代农业园区、园林区等,谋划以“农家乐”为内容的乡村旅游,带动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打品牌 抓服务
浮山县从发展乡村旅游初期,就开始打造自己的独特品牌,摒弃“小、散、低”的发展模式,通过引进项目,靠项目促进成熟化社会服务进入农村,靠项目促进品牌打造,靠项目促进三产发展。
该县围绕“农家乐”,引进外来资本,立足农村、挖掘农村现有资源,利用张庄垣面现代农业园区、宏源青苗木基地以及周边的生态、水等优势环境,积极打造标准化、规范化、组织化的现代乡村旅游项目。依托农作物生长过程、开发多种多样的体验活动;依托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种植、养殖业,形成寓教于乐的自然教育相结合;依托农业生产、尤其是传统农业生产的农时节令,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
围绕项目建设,他们认真抓好服务工作,成立了浮山在外人员服务中心,主要联络组织浮山籍在外人员,为他们提供协调纠纷、维权援助等服务,激发他们关心浮山、热爱家乡的自豪感,动员他们积极参与、支持、配合家乡发展。同时,大力宣传推介、经营管理浮山餐饮品牌。依托服务中心、厨师协会,注册成立餐饮服务有限公司,走连锁经营、加盟发展的路子,打造以面食、烧麦、特色菜为代表的浮山餐饮品牌,更好地服务于“农家乐”这一新型产业。
日前,“都一处”这一起源于浮山人的饮食品牌,组织北京“都一处”名牌企业文化寻访团来浮山进行座谈交流,共谋合作发展之路。
临汾在外人员服务中心已率先成立。今年还将在太原、北京建立站点。
破瓶颈 抓基础
打造临汾后花园,地理区位是优势,但交通是发展的瓶颈。为此,浮山县积极推进长临高速浮山直连线项目,破除交通瓶颈、扩大对外开放、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为促进项目推进,该县主要领导亲自带队,赴省城与交通厅认真进行协调,积极争取项目扎实推进。目前,长临高速已经开工,他们积极做好与上级部门的对接和前期工作,年内力争省交通厅启动可行性报告和勘探设计工作。
同时,他们认真开展“三城联创”工作,抓好各项基础建设工作。
他们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从环境卫生、占道经营、交通秩序、广告治理、违规建筑、各种扰民现象以及公用设施等方面,全面对城镇、乡村环境进行治理,进一步增强城市环境竞争力,全力打造魅力浮山。
初夏的夜凉风习习,崭新的浮山县文体活动中心、伴着乐曲欢快起舞的民众、宽阔整洁的县城街道、功能完善的市政设施、绚丽夺目的城市夜景……浮山这座古老城市正悄然发生转变,一幅充满生机的魅力画卷正缓缓呈现。
责任编辑:刘静
上一篇: 洪洞大槐树景区中华姓氏苑试运营
下一篇: 壶口景区重新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