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临汾市经济运行情况及上半年走势分析

2010-07-06 16:15: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一、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情况


农业生产开局良好。麦田土壤墒情是近十年来最好的一年,小麦一、二、三类苗比例达到5:4:1,为小麦丰收奠定了良好基础。种籽、化肥货源及市场供应充足,春耕备耕进展顺利。畜牧业生产基本稳定。一季度,全市肉类总产量3.06万吨,同比增长4%;禽蛋产量2.06万吨,同比增长3.2%;牛奶产量0.75万吨,同比增长3.1%。期末大牲畜存栏16.12万头,同比下降0.5%;猪存栏89.33万头,同比增长8.6%;羊存栏73.23万头,增长0.5%;家禽存栏1159.3万只,增长13.2%。
工业生产持续回升。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97.9亿元,同比增长65.6%。其中,煤炭采选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3%,炼焦业同比增长33.5%,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32.6%,电力生产业增长25.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增长53.1%。从21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看,除饮料酒、布同比略有下降外,其余全部同比增长,其中,原煤产量731.6万吨,同比增长1.2倍;洗精煤608.6万吨,同比增长1.3倍;焦炭456.9万吨,同比增长33.4%;生铁216.5万吨,同比增长26.9%;钢材140.3万吨,同比增长45.8%;发电量23.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倍。从市供电分公司和市运管处提供的工业用电量和货物运输量情况看,一季度全市累计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35.6%;货物运输量同比增长34%;货物周转量同比增长26.45%。
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1亿元,同比增长22.9%,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4.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投资0.97亿元,增长0.4%;第二产业投资17.8亿元,增长4.3%;第三产业在交通、房地产行业投资力度加大的带动下,完成投资21.4亿元,增长46.2%。第三产业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53.3%,比上年同期提高8.5个百分点。
市场销售持续活跃。在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家电下乡品种范围扩大等政策作用下,全市市场销售继续保持活跃。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8.1亿元,同比增长18.4%。
财政收入完成进度目标。一季度,全市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37.9亿元,为全年目标147.3亿元的25.76%,达到进度计划要求,同比下降3.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7.7亿元,同比增长10.42%。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一季度,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750元,同比增长9.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181元,同比增长12.3%。

二、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一是宏观经济继续向好,企业生产基本恢复正常。从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工情况看,一季度,全市455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开工企业355户,比上年同期增加119户,比年初增加42户;开工率达到78%,比上年同期的55%提高23个百分点,比年初的72%提高6个百分点。若剔除因资源整合重组、停产面仍比较大的煤炭行业,其余行业开工率达到90%。从开工企业产能发挥情况看,也明显好于上年同期,焦炭企业结焦时间缩短,钢铁企业停产检修的生产线大部分恢复生产。
二是市场需求有所好转,主要工业品出厂价格回升。一季度,我市全部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较上年同期上涨11.86%。3月份,全市烟煤平均价580元/吨左右(不含税,下同),比上年同月上涨13.78%;洗精煤1050元/吨左右,同比上涨10.25%;焦炭1500元/吨左右,上涨13.05%;生铁2660元/吨左右,上涨7.66%;普碳钢坯3000元/吨左右,上涨17.54%;中厚钢板3850元/吨左右,上涨19.79%。价格的回升使企业生产步伐加快,促进了全市经济增长。
三是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拉动。去年下半年以来陆续建成投产的山焦150万吨焦炭、曲沃立恒120万吨钢材、通才工贸100万吨粗钢、霍州兆光2×60万千瓦机组等项目对全市一季度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
四是煤炭行业复工复产步伐加快的带动。一季度,全市原煤产量同比增长1.2倍,煤炭行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8%左右。部分重点煤炭企业产量成倍增长,如乡宁台头煤矿一季度原煤产量同比增长3.3倍,申南凹焦煤产量同比增长4.4倍。
五是金融支持力度较大。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208.4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70.56亿元,增长6.20%,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805.9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5.85亿元,增长7.45%。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483.1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9.34亿元,增长11.37%,其中短期贷款298.5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73亿元,增长1.96%,中长期贷款144.9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2.39亿元,增长18.27%。

三、当前我市经济运行中需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是企业成本压力较大,整体经济效益仍未得到根本性好转。从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看,尽管前2个月实现利税由上年同期的4.8亿元增加到14.1亿元,增长近2倍,但从几大主导行业看,除煤炭采选业实现利润6.48亿元,增长98.4%以外,其余几个主导行业亏损额虽然减少,仍处于亏损状态。其中:炼焦业由上年净亏2亿元减少到净亏1.15亿元;化工行业由上年净亏1.06亿元减少到净亏0.29亿元;冶金行业由上年净亏1.86亿元减少到净亏1.1亿元;电力行业由上年的净亏0.56亿元减少为0.5亿元。
企业经济效益未实现根本好转的原因,主要受“成本、市场”两头挤压。一季度,全市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2.2%,特别是铁矿石价格同比上涨40%左右,但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仅上涨11.86%。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涨幅低于原材料价格涨幅,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另一方面推高了企业成本,使企业利润空间缩小。如山西焦化焦炭吨亏220元左右;同世达焦化焦炭吨亏70元左右;中宇线材吨亏200元左右。同时,由于市场需求整体仍然不足,产品销售不畅,产成品和应收帐款增大。前2个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应收帐款73.1亿元,同比增长23.94%;产成品66.85亿元,同比增长20.75%,两项合计占用资金139.9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流动资金总额的25%左右。企业亏损,流资紧张,对下一阶段的正常生产必将产生较大影响。
二是原材料紧张,电力运力不足对企业生产有一定影响。由于相当一部分煤炭企业仍未复工复产,加之王家岭“3·28”事故后,煤炭企业全部停产安检,全市中下游企业因原煤紧缺且价格上涨已对生产造成影响。如尧都区一季度从陕西、内蒙、青海等省购进原煤26万吨;洪洞县、霍州市大部分洗煤厂停产;4月上旬,原煤价格比3月末平均上涨60元/吨左右,大部分焦炭企业又被迫延长结焦时间。此外,部分企业反映运力、电力较为紧张,如霍州中冶焦化每月需16列车皮,目前只批到6列;侯马市拉闸限电现象也较多。
三是产能过剩压力犹存,钢材等产品全社会库存较多,市场需求继续回升的难度较大,下一阶段经济运行面临的形势较为复杂。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2009年我国钢材产量达到6.96亿吨,当年国内市场粗钢表观消费量为5.65亿吨,其中约有3000万吨进入社会库存,实际消费不到5.3亿吨。2010年预计增长10%,产量将超过7.5亿吨,而即使按较为乐观的测算,2010年的粗钢表观消费也只有6亿吨左右,供过于求1.5亿吨左右。庞大的产能释放将对钢价上涨形成巨大的压力,进而会影响到焦炭、生铁、煤炭等产品价格,再考虑到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以及进口铁矿石价格的不断上涨,下一阶段,我市主导产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更趋复杂。从全国看,进入3月份后,钢材库存继续攀升,全国库存达到1900万吨以上,特别建筑钢材库存增幅明显,比上月增长38.3%,比年初增长57.8%。从我市来看,部分钢铁企业同样面临库存加大的困扰,如:翼城酒钢产成品库存达到2.55亿元,比上年增加1.05亿元;襄汾新金山特钢产成品库存达到1.13亿元,比上年增加0.68亿元。库存加大,预示着钢铁行业的经营风险在增大。
四是生猪市场价格持续下跌,不少养殖户已经陷入亏损。截至目前,活猪和猪肉价格分别连续下降12周和11周,与年初相比,降幅分别为19.7%和12.5%;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12.6%和9.8%。猪价在降,饲料、水电等养猪成本却还在涨,养殖户亏损面不断加大。据调查,1月份出栏1头100公斤的肥猪还能盈利170元左右,2月份就只有几十元,3月份很多养猪户都开始亏损。目前养猪户出栏1头猪亏损150-200元不等。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数据表明,3月24日全国猪粮比价为5.15:1,已经连续8周低于6:1的盈亏平衡点。

四、下一阶段经济走势分析

从总体看,尽管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和困难,但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有利条件仍然较多。
从宏观环境看,整体经济回升势头进一步增强。从反映工业企业信心的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连续13个月位于临界点50%以上,表明制造业经济总体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增速加快,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进一步增强。
从产业支撑看,全市第一产业开局良好;第二产业中,占主导地位的煤炭产业整合步伐进一步加快,上半年煤炭产量有望继续保持大幅增长,对全市经济增长将起到较大拉动作用;第三产业平稳发展,交通运输业、旅游业等回升步伐加快。(李俊平 武俊峰)

来源:市统计局信息中心

 

  

  【责任编辑: 付基恒】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