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临汾市水资源公报(摘编)

2010-08-31 16:46: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市水利局)


综述


临汾市总面积20294km2,共辖1区2市14县。2009年底,总人口422.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61.5万人,农村人口260.7万人。年度GDP生产总值767.7亿元,工业增加值405.2亿元,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0.7亿元。
2009年,临汾市降水总量107.4亿m3,平均雨深529.4mm,属平水年份。全市水资源总量为8.52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5.87亿m3,地下水资源量7.58亿m3,重复计算量4.93亿m3。
    全市地表水入境水量4.47亿m3,出境水量5.05亿m3。
郭庄泉、霍泉和龙子祠泉三大岩溶泉水年径流量2.73亿m3。全市7座中型水库年末总蓄水量为4728万m3。
全市总供水量6.11亿m3,实际用水量6.11亿m3,耗水量4.91亿m3,平均耗水率80%。
2009年临汾盆地浅层地下水位与上年相比总体呈下降趋势,平均下降0.09m。上升区、稳定区面积增大,下降区面积减少。
全市工业及城镇生活废污水年排放量0.4亿t。枯水期全市评价河长835.1km,其中劣Ⅴ类水质河长407.8km,Ⅴ类水质河长63.8km;丰水期全市评价河长770km,其中劣Ⅴ类水质河长427.7km,Ⅴ类水质河长31.9km。
7座中型水库中,曲亭水库属Ⅲ类水质,涝河水库、洰河水库、小河口水库、浍河水库和浍河二库属IV类水质,七一水库属劣V类水质。
三大岩溶泉水中,郭庄泉、霍泉水质属Ⅲ类水,龙子祠泉水质属Ⅳ类水。
临汾市区山西师范大学水源井水质监测参数中硫酸盐超标,其余水质监测参数全部符合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侯马市驿桥水源井水质监测参数中氟化物超标,其余水质监测参数全部符合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
汾河柴庄、沁河飞岭和鄂河乡宁3个水文站年输沙总量35.9万t。
2009年未发生流域性的洪涝灾害。

水资源量

年降水量
降水量的地区分布
全市超过700mm的高值区有一处,发生在汾河水系霍州市七里峪村一带;超过600mm高值区有三处,分别在安泽县飞岭村、隰县的岭上村、吉县麦城村,覆盖范围均不大。年降水量低于400mm的低值区出现在尧都区、襄汾县、侯马市的平原地区,覆盖范围基本在汾河河谷区。全市点最大年降水量为701.2mm,出现在汾河水系霍州市七里峪雨量站,点最小年降水量为374.2mm,发生在汾河水系襄汾县柴庄水文站。
临汾市2009年降水量距平图大体分布趋势为:西北部及沁河安泽县上游地区降水量为正距平,最大正距平为35%,其余地区基本为负距平,最大负距平为-21.%。
2009年,全市17个县(市、区)面平均年降水量在416.4~595.8mm之间,隰县最大,侯马市最小。各县(市、区)年降水量丰枯等级:大宁、永和、隰县为偏丰年,蒲县、吉县、乡宁、汾西、洪洞为平水年,其余县(市、区)均为偏枯年。与2008年比,所有县(市、区)年降水量均偏大,偏大幅度在5.8%~32.7%之间。
流域分区中,黄河水系年降水量572.2mm,比上年偏大24.5%,比常年大9.5%;汾河水系496.5mm,比上年偏大18.2%,比常年小7.6%;沁河水系533.9mm,比上年偏大23.5%,比常年小8.8%。
降水量的年内分配

地表水资源量

2009年,全市地表水资源量5.87亿m3,折合径流深28.9mm,比常年偏少55.5%,比2008年偏少12.4%。
地表水资源量的地区分布及时程分配
与2008年比较,各县(市、区)均不同程度偏少,偏少幅度在56.%~0.7%之间;与正常年份比较,各县(市、区)也都不同程度偏少,偏少幅度在22.4%~79.9%之间。
流域分区中,黄河水系0.73亿m3,汾河水系4.64亿m3,沁河水系0.44亿m3。与2008年比,分别偏少7.8%、3.8%和56.4%,与正常年份比,分别偏少69.6%、45.0%和79.9%。
主要河流径流量的年内分配汾河柴庄站除9月有洪水,其余月份基本无洪水;沁河飞岭站基本无洪水;鄂河乡宁站5月、7月部分时间发生洪水,其余月份基本河干。
出、入境水量
全市出境水量5.05亿m3,黄河水系出境0.63亿m3,汾河出境3.79亿m3,沁河出境0.63亿m3。

地下水资源量

2009年临汾市地下水资源量7.8亿m3,相对2008年减少2.2%。其中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5.7亿m3,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3.39亿m3,山丘区与平原区重复计算量1.78亿m3。
在平原区各项补给量中,降水入渗补给量1.37亿m3,占总补给量的38.3%。在山丘区的地下水资源量中,河川基流量3.60亿m3,占60.2%,其余为侧向流出量和开采净耗量。
在各行政分区中,洪洞县地下水资源量1.41亿m3,为全市最多,其次是乡宁县1.1亿m3;大宁县0.082亿m3,为全市最少。
一级水资源分区中,西山沿黄支流区地下水资源量0.68亿m3,汾河区地下水资源6.38亿m3,三门峡-沁河区地下水资源量0.046亿m3,沁河区地下水资源量0.48亿m3。水资源总量2009年全市水资源总量8.52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5.87亿m3,地下水资源量7.58亿m3,重复计算量4.93亿m3,全市产水系数0.08,产水模数4.20万m3/km2。
从各行政分区看,洪洞县水资源总量最多,乡宁县次之,分别为1.53亿m3和1.49亿m3;大宁县水资源总量最少,为0.10亿m3。产水系数以尧都区最大为0.23,最小为0.02,西部山区除乡宁县与汾西县外均为0.2。产水模数以尧都区最大,为11.04万m3/km2,吉县最小为1.05万m3/km2。
从各一级水资源分区看,沿黄支流区水资源总量0.79亿m3,产水系数0.02,产水模数1.03万m3/km2;汾河区水资源总量7.18亿m3,产水系数0.14,产水模数7.04万m3/km2;三门峡-沁河区水资源总量0.06亿m3,产水系数0.08,产水模数4.34万m3/km2;沁河区水资源总量0.9亿m3,产水系数0.04,产水模数2.17万m3/km2。
岩溶泉水2009年,郭庄、霍泉和龙子祠三大岩溶泉水平均流量为8.67m3/s,年径流2.73亿m3,比上年减少6.0%,比多年平均减少42.7%。与上年比较,三大岩溶泉均减少,减少幅度在1.3%~9.6%,龙子祠泉减幅最大;与多年均值比,三大岩溶泉也全部减少,郭庄泉减少幅度最大为62.6%。
蓄水动态水库蓄水动态2009年,全市7座中型水库年末总蓄水量为4728万m3,其中曲亭水库年末蓄水量最大为1393万m3,洰河水库最小仅有2万m3。
7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比年初减少了564.8万m3,其中浍河水库蓄水量减幅最大为1250万m3,曲亭水库增加了808.2万m3。
地下水动态临汾盆地浅层地下水动态2009年,浅层地下水位总体呈下降趋势,比上年平均下降0.09m。与上年相比,上升区、稳定区面积增大,下降区面积减少。地下水位上升区面积332.2km2,平均上升0.81m,占计算总面积的11.9%,主要分布在洪洞县、尧都区一带;稳定区面积2103.5km2,平均变幅-0.09m,占计算总面积的75.%,主要分布在翼城县、曲沃县和襄汾县一带;地下水位下降区面积353.2km2,平均下降0.94m,占计算总面积的12.7%,主要分布在侯马市、尧都区一带。
临汾盆地地下水降落漏斗情况(1)尧都区超采区降落漏斗尧都区政府近年来采取关停地下水井、调用不同水源等措施,减少城北水源地地下水的开采,目前城北水源地只留两眼井做补充开采。工业用水如临汾钢铁公司就在郭家庄一带关停了7眼抽水井;城市生活用水增加了由龙子祠泉、土门井片往城市引水。超采区降落漏斗基本呈稳定趋势。
2009年,超采区降落漏斗中心为二一三地质队至坂下一带,漏斗闭合等值线高程为380m,闭合面积96.2km2,漏斗中心水位363.13m,与上年相比,水位略有上升,边界与中心水位差16.87m。
(2)侯马市超采区降落漏斗近几年,侯马市政府采取关井压采措施,减少侯马市地下水超采区开采量,如502厂封井、电厂改造、侯纺和铁路井压采。地下水开采主要是驿桥、张少一带给城市自来水厂供水。从整个超采区观测孔资料分析,地下水水位比2008年有所上升,降落漏斗基本呈稳定趋势。
2009年超采区降落漏斗中心为驿桥、张少一带,漏斗闭合等值线高程为370m,闭合面积84.7km2,漏斗中心地下水水位348.23m,边界与中心水位差21.77m。

供用水量

实际供水量
2009年全市供水量为6.11亿m3,比上年减少0.23亿m3。其中地表水源工程供水量3.08亿m3,地下水开采量3.03亿m3,各占总供水量的50%。
在地表水源工程供水量中,蓄水、引水、提水分别占地表水源供水量的18%、48%和34%,其供水形式以引水为主。地下水开采量同上年相比有所减小,浅层水开采高于深层水,浅层水占地下水开采总量的51%,深层水占地下水开采总量的49%。
各县(市、区)供水量,侯马、翼城、霍州、古县主要以地下水开采为主,其中侯马、翼城地下水供水占本县市总供水的百分比超过70%;吉县、大宁、隰县、永和供水主要以地表水源为主,地表水源利用率比较高。各流域分区供水中,石滩-柴庄分区供水量最大,供水量为3.10亿立方米,占全市总供水量的51%。
实际用水量
2009年全市总用水量6.11亿m3,比上年减少了0.18亿m3。在总用水量中地表水为3.08亿m3,地下水3.03亿m3,各占总用水量的50%。各分项用水量中生活用水0.4亿m3,生产用水5.33亿m3,生态用水量0.047亿m3,分别占总用水量的12.1%、87.1%和0.8%。生产用水中主要以农、林、牧、渔业用水为主,其次为工业与建筑业用水。
行政分区用水统计,洪洞县、尧都区、襄汾县和霍州市用水比较多,用水量分别为1.79亿m3、1.38亿m3、0.77亿m3和0.59亿m3,分别占全市总用水量的29.3%、22.7%、12.6%和9.7%。大宁用水量最小,仅0.02亿m3,占全市总用水量的0.3%。
流域分区中,石滩-柴庄分区用水量最大为3.10亿m3,占总用水量的50.7%,芝河用水量最小为0.02亿m3,占总用水量的0.3%。
耗水量
各行政分区,平川各县(市、区)及工业发达的山区县耗水量主要集中生产行业,其余山区县耗水率基本以生活和生产为主。

重要城市(县)经济供用水量

尧都区是临汾市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2009年底总人口76.9万人,工业增加值为55.亿元。总供水量为1.39亿m3,地表水源占总供水量的65.1%;总用水量1.39亿m3,主要以生产用水为主。
侯马市总供水量为0.28亿m3,其中地下水开采0.21亿m3,占总供水量的75%。
洪洞县是我市的农业、人口大县,供用水量位居全市之首。2009年度总供水量为1.79亿m3,其供水形式以地表水为主;总用水量为1.62亿m3,用水量以生产用水为主,占总用水量的91.6%。
用水指标
全市农业灌溉亩均用水量216m3。

水质状况

废污水排放量
行政分区中,尧都区废污水排放量最大0.11亿吨,占全市废污水排放总量的25.0%,其次是洪洞县、侯马市均为0.09亿吨,各占全市废污水排放总量的20.5%。与上年比较,洪洞县、侯马市的废污水排放量分别增加了0.006和0.03亿吨,其余县(市、区)都有所减少。
流域分区中,汾河水系废污水排放量最多0.42亿吨,占全市废污水排放总量的95.5%,西山沿黄支流区、沁河废污水排放量较少,分别为0.02亿吨和0.003亿吨,分别占全市废污水年排放总量的4.5%和0.007%。
在汾河水系中,汾河干流废污水排放量最大为0.30亿吨,占汾河水系废污水年排放总量的71.4%。
地表水水质
汾河干流水质为劣Ⅴ类水。氨氮超标情况:临汾市界道美桥断面超标81.8倍,但较上年超标倍数有所下降;赵城断面超标27.1倍;甘亭断面超标32.0倍;尧都区超标30.1倍,比上年有所上升。氨氮浓度沿汾河有降低趋势,污染程度不一。化学需氧量超标情况:道美桥断面超标6.3倍,赵城、甘亭、尧都断面分别超标3.94、3.95、4.5倍。挥发酚超标情况:尧都断面含量较上年有所上升,超标2.9倍。
洪安涧河水质为劣Ⅴ类水。涧桥段化学需氧量超标8.2倍、氨氮超标7.6倍、高锰酸盐指数超标5.2倍;东庄断面受古县县城排污影响,污染项目为氨氮,超标1.4倍,其余项目较好,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均为Ⅲ类。
涝洰河下游段水质为劣Ⅴ类水。高河桥断面氨氮超标32.2倍、化学需氧量超标26.9倍、高锰酸盐指数超标6.7倍、挥发酚超标6.2倍。
浍河下游段水质为劣Ⅴ类水。南堡断面氨氮超标36.0倍、挥发酚超标8.倍、化学需氧量超标7.7倍、高锰酸盐指数超标4.6倍。
从水质污染年内变化看,丰水期劣于枯水期。丰水期全市评价河长770km,其中优于Ⅲ类水质河长197.1km,比上年有所增加;Ⅳ、Ⅴ类水质河长145.2km,劣Ⅴ类水质河长427.7km,分别占评价河长的23.6%、17.4%、51.2%。枯水期全市评价河长835.1km,其中优于Ⅲ类水质河长266.9km,Ⅳ、Ⅴ类水质河长160.4km,劣Ⅴ类水质河长407.8km,分别占评价河长的32.0%、19.2%、48.8%。
黄河水系,丰水期好于枯水期。丰水期评价河长219.5km,其中优于Ⅲ类水质河长43.5km,劣Ⅴ类水质河长176.0km,分别占评价河长的19.8%、80.2%。枯水期评价河长219.5km,其中Ⅴ类水质河长43.5km,劣Ⅴ类水质河长176.0km,分别占评价河长的19.8%、80.2%。主要污染项目为氨氮、化学需氧量,其余项目均处于Ⅰ~Ⅲ类水。
汾河水系丰水期评价河长452.7km,巨河水库8、10月无蓄水。其中Ⅲ类水质河长55.8km,Ⅳ、Ⅴ类水质河长145.2km,劣Ⅴ类水质河长251.7km,分别占评价河长的12.3%、32.%、55.6%。枯水期评价河长517.8km,优于Ⅲ水质河长169.1km,Ⅳ、Ⅴ类水质河长116.9km,劣Ⅴ类水质河长231.8km,分别占评价河长的32.7%、22.6%、44.8%。
沁河水系评价河长97.8km,丰水期为Ⅲ类水质,枯水期为Ⅱ类水质。
水库水质
2009年,全市七座中型水库水质普遍有所好转。曲亭水库水质属Ⅱ类水质;涝河水库、洰河水库、小河口水库、浍河二库、浍河水库五座水库分析项目中氟化物、氨氮、化学需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属Ⅳ类水质。七一水库水质属劣V类水质,但与去年相比略有好转,15个分析项目中有4项指标超标,超标率为26.6%,超标项目为氨氮、化学需氧量、氟化物、硫酸盐。
根据最新标准,曲亭水库评分指数48.3,为中营养;小河口水库、浍河水库、涝河水库评分指数分别为57.9、54.1、52.3,均为轻度富营养;七一水库、洰河水库、浍河二库评分指数分别为71.2、62.8、60.4,均为中度富营养。
泉水水质
2009年我市三大岩溶泉的监测数据,依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进行分析评价。
霍泉水质氨氮略高,属Ⅲ类水质,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及工农业用水。
龙子祠泉仍由于地下岩层影响,硫酸盐偏高,属Ⅳ类水质,适当处理可作生活饮用水。
郭庄泉水质无明显变化,属Ⅲ类水质,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
重点城市地下水水质状况
根据临汾市水环境监测中心2009年对临汾市、侯马市地下水井水质监测资料,依据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运用单项评价法,对临汾市和侯马市地下水监测站点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山西师范大学水井水质监测参数中硫酸盐超标,超标倍数为0.08,其余评价参数全部符合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侯马市驿桥水井水质监测参数中氟化物超标,超标倍数为0.15,其余评价参数全部符合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
主要河流输沙量
2009年,汾河柴庄、沁河飞岭、鄂河乡宁3个水文站的年输沙量35.9万t,其中柴庄站年输沙量35.5万t,飞岭站年输沙量0.207万t,乡宁站年输沙量0.196万t。

旱涝灾情

旱灾及损失
2009年干旱比较严重。全市发生了冬、春、夏三季连旱,特别是春旱,是临汾市有气象记录以来55年中最严重的干旱。全市自2008年11月下旬至2009年1月下旬,连续70天无降水,长达3个月无有效降水。降水少、气温高、蒸发量大、土壤失墒严重,造成了严重的春旱和持续的伏旱。
全市小麦受旱面积达248万亩,其中重旱面积110余万亩;因旱造成7.9万人、1.8万头大畜发生饮水困难。全市秋作物播种面积438.1万亩,其中有270余万亩受旱、120余万亩严重受旱,特别是7月份农作物最需水的关键时期,遭遇了卡脖子旱,使秋粮减产3成以上。
全市700余处小型电灌有400余处因缺水无法正常灌溉,9000余眼机电井有3000余眼水位下降或吊泵。
截至3月底,全市7座中型水库仅蓄水5586万m3,较历年同期偏少50%以上,除库底水和养鱼用水外,可利用水只有3000余万m3,仅可灌溉30余万亩次,水量严重缺乏;72座小型水库仅蓄水1000余万m3,可灌溉10余万亩次。
到7月底,全市7座中型水库仅蓄水3388.1万m3,比去年同期减少3703.7万m3。各水库蓄水与去年同期相比:曲亭水库减少955.9万m3,涝河水库减少851万m3,洰河水库增加28万m3,七一水库减少430万m3,小河口水库减少216万m3,浍河水库减少1160万m
3,浍河二库减少118.8万m3。
河道来水也大幅度减少,全年各主要河道年平均流量与多年平均相比:汾河赵城站少28.8m3/s,减少68.7%;汾河柴庄站少45.5m3/s,减少79.3%;沁河安泽站少5.23m3/s,减少86.9%;洪安涧河东庄站少0.76m3/s,减少54.3%;鄂河乡宁站少0.24m3/s,减少90%;浍河(续)大交站全年河干。
洪涝灾害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付基恒】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