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 夜 歌 声

2013-11-27 15:08: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一路观看了大宁县农村饮水解困工程现场后,走进太德乡,已是牛羊归栏的黄昏。蔚蓝的天空里,飘着几缕白云。在夕阳的辉映下,现出灿烂的光彩。

饭后,我披着夜色,走出小旅馆,信步来到一座古老的农家小院前。

“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泉水叮咚响,抽出了沟底,引到了塬上,来到我身旁。”忽然,一阵经过改编了词的、清脆的歌声,飞出小院传进我的耳鼓。

是谁在歌唱?如此动听、如此醉人!我循声迈入这座农家小院。

小院收拾得很干净,紧靠南墙根有两棵苹果树,已挂满了果实;院子中央,是一片绿油油的菜地,为小院带来勃勃生机。一位十五六岁的姑娘,边唱边为苹果树浇水;一对中年夫妇坐在北房门前的小桌旁,正悠闲地进餐。当我自报家门后,中年夫妇热情地为我搬了个小板凳。

寒喧几句,我便直奔“主题”:“你们乡的饮水解困工程完成的如何?”

中年男子立即眉飞色舞地向我讲述起来:“早就完成了,而且完成得很好。整个饮水解困工程筹集资金470多万元,共分为引水枢纽工程、提水工程、输变电工程、灌区节灌工程和自来水管入户工程等5大部分。在俺乡的扶义东圣圪塔沟沟底,修了一条70米长的拦河坝和引水渠,建了一座蓄水1万多立方米的调节池和一座提水站。在塬上又建了一个大蓄水池,铺设管道2300多米。电力部门又大力支持,将沟底的泉水引上塬,再通过3条主管道和36条支管道,把水送往各个村的家户和农田。实在不好引水的自然村,也都修建了公共供水点。”

“太德乡的饮水解困工程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我问。

他又打开了话匣子:“是2000年初,刘省长向全省人民作出‘用三年时间基本解决全省严重缺水的农村人口饮水困难’的承诺后,我们乡的郭云廷书记就带领着乡里的领导,利用节假日,跑遍了全乡的每一个角落,彻底弄清了群众吃水困难的状况。根据调查的情况,乡里提出可采取‘宜引则引、宜提则提、宜蓄则蓄’的办法,解决吃水难问题。报告打到县里,县里很重视,立即派水利部门的同志进住我们乡,组织打响了一场以实践‘三个代表’为主题的饮水解困攻坚战。全乡的老百姓积极性可高了,有钱的出钱,有物的出物,有力的出力,上级政府也拨了不少专款。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战,成功地完成了‘铺管道,引来沟泉水;打旱井,蓄住天上水;建泵站,提取泉中水’的规划,终于解了太德的水困。自来水送到家户和农田的那天,大伙儿欢天喜地,敲锣打鼓,比过年都热闹。如今,人畜吃水和浇地都不用发愁了。农村的劳动力解放了,加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初定目标。省委田书记来我们乡看了一次,给予很高的评价。看着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我们真是打心眼里感谢党和政府。”

听着他如数家珍般的述说,一种崇敬心情,从心底油然而生。我不禁暗自赞叹:“多淳朴的百姓啊!”

趁着那位唱歌的小姑娘浇完苹果树,跑过来关水管的当儿,我问她:“这首歌是你改编的吗?”她脸一红,腼腆地说:“我哪会呀,是老师改编的。”我感奋不已:这首歌不正是唱出了广大群众对党和政府解决了他们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吃水难的心声吗?!

蓦然,如潮的往事,一霎间涌满了我的胸间。

那年,头一回踏上太德的土地,车窗外尽是黄土残垣,干瘪的村落和枯槁的草木不断向后掠去。视野所及,总觉得这地方少了许多的美。是什么?是水、是绿色、是欢声笑语、是勃勃生机。我根本不敢心存能有江南常见的那些阴柔缠绵、妖冶万状的水和苍翠葱郁、千姿百态的绿的奢望,只想看到有一股清泉引上这干渴的土地、干渴的村庄;有一片苍郁的绿色,点缀一下这块黄土,这座村落,也就心满意足了。然而,历史却给这里绘制出一幅贫穷荒凉的图画。那荒芜的程度,让我联想到大漠炊烟。随行的同事递过来一张报纸,一串触目惊心的数字即刻映入我的眼帘:目前,山西省地下水位平均下降近100米,22个城市和70个县城缺水,440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水土流失面积达10.8平方公里,部分沿河地下水遭受污染已丧失饮用功能;2010年全省缺水将达50亿立方米。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我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

据介绍得知,太德是华北地区的第二大黄土塬,十年九旱。遇到大旱之年,河道断流、水井干涸,人畜饮水便非常困难,生产、生活受到极大的威胁。困为缺水、贫穷,村里的男娃长大后纷纷外出打工不归,女娃长大后远嫁他乡。“吃水贵如油,理发不洗头;人在塬上住,年年为水愁”。这首凄婉的民谣,是这里的真实写照。沿途,我确实目睹了男女老少车拉肩挑,跑到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外的地方找水的情景。在一条叫不上名的河沟的泉眼旁,围满了等待接水的人群。一位姓李的老人告诉我,他已经76岁了,无儿无女,老伴卧病在床,每天天不亮就起来,走几公里的山路来这里等,等到下午才能接上一桶水。说着,老人流下了两行浑浊的泪水。望着白发满头的老人和排队等水的人群,我的眼泪亦如断了线的珠子潸然滚落。我也和太德人一样,在心底深处一千遍一万遍地把水深情地呼唤……

“记者同志,俺们乡的饮水解困工程动手早,解决得好,你可要好好写写呀!”中年男子恳挚的话语,拉回了我的思绪。

“没问题。”我爽快地答应了。想着已解了水困的太德人,正阔步奔向小康路,我心里感到由衷的高兴。

看着时候已不早,我便起身告辞。迈出小院,抬头仰望,欢悦的心竟和那轮如镜的月儿撞了个满怀!我的背后又传来那位小姑娘甜美的歌声:“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泉水叮咚响,抽出了沟底,引到了塬上,来到我身旁。”

透过这铿锵有力的歌声,我真切地听到了太德前进的脚步声!

(原载《临汾声屏》副刊2002年8月5日,《临汾日报》农村版2002年8月25日,2003年8月,在山西省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征文活动中,荣获优秀奖,收录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问水山西》一书)

责任编辑:秦芳媛

上一篇: 远方的祭奠

下一篇: 战友情深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