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 山 之 旅

2013-11-27 16:16: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曾在绵山脚下的驻介某部,担任了近两年的政委之职。可谓是与绵山朝夕相伴,但我却从未登上过绵山,也未在意过绵山的独特风韵。

想不到,在我离开仅仅一年多后,有关山西三佳煤化有限公司董事长阎吉英独资修复开发绵山,已投资3.5亿元的消息,便被各新闻媒体炒得火爆。众多的游记、随笔文章,也频频见诸报端。许多朋友从绵山归来,赞不绝口,说是到了介休而不登绵山,实在会遗憾终生的。 我抵挡不住来自方方面面的诱惑,终于下定决心去登一回绵山。

那天,是个星期六。我们一行4人驱车到达介休已是下午5时许,当晚就下榻在驻介某部招待所。翌日8时整,我们在老战友、现任部队长刘存义上校的陪同下,冒着浓雾,前往绵山。

沿着新修的宽阔平坦的盘山公路,驱车40多分钟就到了山门。购票后,我们请了一位姓常名芸的小姐作导游,她说,游绵山,一定要先到水涛沟,那里山古水活,景致秀美,很值得一观。

于是,我们直接来到水涛沟。这里,实际上是一条幽僻深邃的大峡谷,长约10公里。两边均是高耸的石峰,陡峭的岩壁由山腰直插到山顶, �岩兀立,乱石横生。在岩石空隙地带,灌木丛生,谷内遍布着黄榆、枫树、山柏、油松、白桦等,郁郁苍苍,阵风吹过,绿浪翻滚。千年古泉,从层峦叠嶂的峡谷中奔涌而下,或舒平为泊,或飞泻成瀑,或涌流如溪,千回百转,跳荡欢歌。踩着蛇一样弯弯曲曲的乱石小路,由水涛沟逆上,淙淙作响的古泉一直伴我们左右。途中,既能观赏“水牛竞渡”、“虎神护药”、“碧溪垂钓”、“牛角挂书”、“虎口脱险”、“天堂知音”、“七星仙桥”、“水帘洞府”等数十个景点,又能聆听数十处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瀑布轰鸣,我意趣盎然。千百年来,苍岩、古道、奇树、怪石、山花、野草点缀其间,苍鹰低回,空谷鸟鸣,组成的水涛沟这幅奇特的自然风光画卷,不知令多少游人迷醉。唐代大诗人贺知章,当年游了水涛沟后,曾发出“别离江南岁月多,绵山修真消劫磨,常见门前涛沟水,不思它山镜湖波”的由衷感叹。

尽管越往上,山越高、路越险,感到举步维艰。但是受贺知章诗的激励,我还是坚持攀到了水涛沟的尽头——水帘洞。立于洞口,我像是打了胜仗的勇士,充满了自豪感。一股清而透明的山泉,喷涌而出,撞击着洞下的乱石,激起万朵白浪花。那泉声,和着修复水帘洞工匠的锤打斧凿声,像管弦乐一般传进耳鼓。它忽高忽低、忽远忽近,犹如数根看不见的细丝,抚爱着、缠绕着这条峡谷。在洞口稍稍站立,我们又原路返回。

走出水涛沟,我们直驱云峰寺景区。这里最壮观的是位于绵山中心的抱腹岩,登上抱腹岩需攀陡立的127级石阶。导游小常笑着说,中途不能歇息,否则,将一事无成。我一鼓作气,率先攀了上去。环视山岩,上部突出,下部凹回如穹窿,犹如两手抱腹,且腹中空空。抱腹岩之腹,真是大得惊人:它可抱200余间殿宇和禅房以及两万余名游人于腹内,且不显得拥挤。抱腹岩坐东面西,系天然生成的巨型岩洞。岩洞分上下两层,上层是两个直角排列的大岩洞,很像砖圈的“无量殿”,路断处有木栈道沟通。自下仰望,殿宇参差,勾栏蜿蜒,宛苦空中楼阁。更引人注目的是岩洞顶壁的无数个鸟洞和悬挂着的铜铃。常芸介绍道:抱腹岩挂铃为绵山一绝,每逢庙会,许了愿的善男信女便雇人从岩顶上将挂铃者用绳子吊在半空,尔后利用前后晃动的力量将人悠入洞内,再用铁钩钩住顶壁打楔系铃。操作完毕,用绳子把挂铃者放到岩下。场面惊心动魄,令人叹为观止。清代诗人王清曾赋诗一首:“寺古云常在,岩空势欲倾。此中真得地,以外从浮名。鸟拂金铃渡,僧缘石隙行。坐听梵响处,花雨落无声。”望着那随风摇曳的铜铃都觉着头晕目眩,我简直不敢相信这铃竟是系着绳子挂上去的。“奇妙、真是奇妙无比啊!”我情不自禁地赞叹。

陪同我们的部队长刘存义上校对我说,绵山之险在“天桥”。来到“天桥”景区,时针已指向中午12时10分。许是几位同事饥饿之故,看着高耸的“天桥”却步了。可游兴正浓的我,不顾饥肠辘辘,向着“天桥”爬去。常芸小姐边爬边讲解:绵山,最高海拔为2566.6米,因春秋晋国介子推携母隐居被焚,又称介山。相传,当年介子推辅佐晋文公19载,功成而退,隐居绵山,携母来到这个地方,见上方祥云缭绕,决定去拜。上来后方知是太上老君修行炼丹的道场,他的护法神为一条紫龙,盘旋于此守护道场。这就是“天桥”的来历。

攀上“天桥”一瞧,果然是一处天险。“天桥”悬在半山腰,宽不足1米,长约300米。头顶是峭壁峰巅,脚下是万丈深渊,虽有白色护栏,走在上面,我依然是胆战心惊,不敢凭栏俯视。一阵山风吹来,我有点不寒而粟。退到里边,举目远眺,我看到山谷间那密密层层变幻翻腾着的银灰色云朵,煞像辽阔无际的海洋,顿觉“万壑千崖增秀色,往来人在画图中”。我心旷神怡,飘飘然欲仙了。太阳斜射下来,那七彩的光晕给“天桥”镀上了一层十分灿烂的色彩,使“天桥”更增添了几分神秘。

据常芸小姐讲,“天桥”是古代的一条栈道,是一处奇险的军事要塞。传说后赵皇帝石勒称帝前曾在此占据;唐太宗李世民曾在此大败宋金刚;汉高祖刘邦的谋臣张良、辅佐刘备三分天下的诸葛亮、朱元璋的谋士刘伯温等曾在此打坐修行。在现代史上,绵山因山高岭峻,地势险要,也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冯玉祥部将方振武于抗战初期,在山中举行了声震中外的抗日誓师大会;抗日民主政府率领爱国志士,与日寇进行了殊死拼杀。站在“天桥”上,听着呼呼的山风,我似乎听到了鼓角齐鸣,将士吼声;望着茫茫云雾,我好像看到了仍未散尽的战场硝烟。

的确,绵山的山水,绵山的草木,绵山的景观,无不牵动着游人的心。在喧闹都市里生活已久的我,深切地体会到绵山是回归自然、品味自然、宁神静心的绝妙去处。

啊,绵山,祝你永远神奇、娟秀、壮美!

(原载《市场消费报》副刊2001年11月19日)

责任编辑:秦芳媛

上一篇: 路 在 脚 下

下一篇: 难 忘 的 记 忆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