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金风送爽的秋日,我回到了阔别4载的故乡。一踏进故乡境界,就有一种浓郁温馨的感觉,悄然笼罩于左右。极目四望,公路两边,满是黄灿灿的谷子,红艳艳的辣椒,白茫茫的棉花,绿油油的白菜,宛如版画家精心绘制的色块,煞是好看。我不禁击掌赞叹:“故乡的秋色真美啊!”
故乡位于冀东南部,属华北平原和海河流域。西临太行山,东接泰山,又地处京杭大运河之卫运河西岸,横贯中国南北的大动脉京九铁路西侧,可谓是华北之腹、运河之畔。最令我骄傲和自豪的是,已故全国著名劳动模范、建国后第一位女省委书记吕玉兰,和我是在同一块土地上长大的。故乡也是一代伟人毛泽东曾经关注,周恩来深情牵念的地方。故乡作为古老中华的一个组成部分,有着她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透过历史的尘烟,是夏代兖州、西周三监地、西汉榆阳侯国和北魏古城遗址,隋朝清河郡,唐、宋、金、元临清县,明代直隶州。单是那明神宗时,率众暴动,临刑神色不变的王朝佐;抗日战争时期,率部与日军作战,不幸在前线作战中壮烈牺牲的张自忠等仁人志士、名伶雅士和文臣武将的传奇故事,就使故乡这块大地独钟灵秀。我想,这里不仅物华天宝,而且人杰地灵,或许就是大运河哺育了故乡人一种特有的灵气吧!
如果说故乡的神秘和历史,仅能从大运河和位于卫运河畔的舍利塔可略见一斑的话,就整个而言,这里依旧是一块未曾开垦的处女地。也许这正是故乡的奥妙和潜力之所在。故乡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特产丰富。在我的眼里,故乡的地美、水美、人也美,尤其是绚丽多姿的秋色,更令人心醉。虽然我已离开故乡整整32载,却一直对故乡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深深地依恋着生我养我的这块黄土地。因为,她不仅哺育了我,也使我汲取了无限的营养和获得了前行的动力。
伴随着秋风稳健的步履,我走进田野,用心领略故乡秋色的神奇和壮美。风儿轻拂,抚弄着庄稼,时而把它们的腰吹弯,时而把它们的头扬起,仿佛大地在进行有节奏的呼吸。那一个个“色块”也都有了生命,风儿吹过,传来它们之间的低声曼语。我轻移脚步,不敢发出声响,恐怕惊扰了它们畅谈的兴趣。不一会儿,秋风像喝醉了酒似的,使劲舞动起来。那长得特别出色的玉米、高梁,迎着风儿摇摇摆摆,宽大的叶子飘飘飒飒。这无边无涯的田野里,就像是排着一列声势浩荡、吹拉弹唱的乐队!
步出田野,我信步来到村后茂密的树林。踩着柔软的落叶,聆听着鸟儿清脆婉转的鸣叫,我顿觉这数顷苍翠、静谧迷人的林木,荡漾着无尽的生机和活力。久居都市深受污浊环境之害的我,贪婪地嗅着浮满空气中的草木香气,吸着清醇地像过滤似的清鲜湿润的空气,心境格外爽快。蓦地,唐张九龄“八月凉风天气清,万里无云河汉明”的诗句,跃然于心间。我真切地体味到,在这清气蒸腾的树林间,人的身心能得到一次修炼和净化,这是一种在都市无法获得的享受。
置身于这秋色的美妙之中,我又突然生出许多忧虑:怕这和谐的景色中,会坟茔叠起、沟壕丛生;或恣意砍伐树木,违章建造宅院,那将是人类永远的遗憾啊!我企盼故乡原本面貌的秋色永驻,那也是人类的一种巨大财富。
投入秋意渐浓的故乡怀抱里,只觉得整个身心,与这醉人心扉的故乡秋色紧紧地融为一起了……
(原载《临汾日报》时代周刊2000年9月27日,《临西报》副刊2000年10月30日,《邢台日报》大周末2000年10月21日,《经济消息报》周末与生活2000年11月24日,2002年12月,在全国“圆梦之旅”诗歌散文小小说大赛活动中,荣获三等奖,收录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2002圆梦之旅》散文卷)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