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 受 延 安

2013-11-27 17:26: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对延安的最初印象,来自书本上和电影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窑洞运筹帷幄,注塑鸿猷,创造奇迹,刷新历史的一个个传奇故事,使我在潜意识中,觉得延安是一个神奇壮美的地方。感受延安的欲望,便一日浓似一日。

一个美丽晴朗的夏日,我终于陪同1947年入伍,曾参加辽沈、平津两大战役和解放海南岛战斗,并荣立大功的老首长王德富,前往了延安。踏进这块圣土,就已经是夕阳西沉的傍晚时分了。夜色渐渐笼罩了群山,巍巍宝塔山平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我们没有急着登记住宿,而是漫步街头,尽情领略山城风韵。夜幕下的延安市,灯火通明,楼房林立,道路宽敞,绿荫满目,环境优雅,空气清新。我浑身有一种轻松惬意的感觉,不禁失声赞曰:“风景这边独好!”

那晚,我们下榻建设宾馆。翌晨,曙色刚刚浸染了山峰,窗外就响起了一声声如痴如狂的呐喊:“啊,我到了延安!”被惊醒的我,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急忙推开窗户,引颈远望,庄严雄浑的宝塔映入眼帘,我一阵激情澎湃。遂取出相机,把通身染着曙色的宝塔摄进了镜头。

7时许,我们登上了宝塔山。立于海拔1135.5米的山巅,延安城尽收眼底。听人说,“来延安不登宝塔山,就等于没来延安”。我想,这或许是伴随着1937年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进驻,高耸入云的宝塔,即成为革命圣地延安的主要标志和重要象征的缘故吧。我们与宝塔合影留念后,径直走进东侧的“纪念林”。

据载,1944年春,毛主席与他的战友们,兴致勃勃地徒步登上宝塔山。毛主席凝望着宝塔高瞻远瞩地说:“宝塔是历史的见证,是延安城的一个象征和标志,要加以保护,等全国解放了,我们可以利用它,教育人,也可以修一个公园让更多的人参观游览嘛。”尔后,又指着光秃秃的山野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历史文物瑰宝群址,应该多栽树,让山绿起来啊。”1946年春,叶剑英元帅积极响应其号召,重登宝塔山,亲手栽植了一棵中槐树,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第一位在宝塔山植树的人。1956年,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在延安主持召开了西北5省区造林大会,并参加了造林活动。自那以后,每逢春秋季节,延安人民便开展大规模的义务植树活动,使宝塔山披上了绿装。1979年3月,党中央和国务院,组织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代表又在延安召开了植树造林大会,并在宝塔山上营造了“纪念林”。昔日荒秃凄凉的宝塔山,已被叠翠的层林所掩映,20余种树木遥相辉映,成为宝塔山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前来参观游览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毛主席的愿望得到了实现。我穿行于“纪念林”之中,抚摸着遒劲的松柏,注视着载有植树单位的标志,追溯着宝塔山的历史,更感到当年壮丽的战斗画卷的可敬、可贵!如果毛主席他老人家泉下有知的话,一定会感到欣慰的。

披着清爽的晨风,我们走下宝塔山,瞻仰了位于延安市西北3公里处的杨家岭革命旧址,和位于延安市西北10公里处的枣园革命旧址。在旧址内,我们一边观瞻文物,一边寻觅伟人们的足迹,缅怀他们为中国革命胜利所立下的不朽的丰功伟绩。毛主席和他的战友们所居住的窑洞,是靠山挖就的。窑洞里,一条大土炕,一张长条桌,一把黑木椅,一床旧棉被,一件破纺车,虽然简单粗陋,却真实而生动地记录着伟人们严以律己,艰苦奋斗,厉行节约,勤奋努力,为人民的利益英勇奋斗、敢于牺牲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也正是这些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故事,铸就了崇高神圣的“延安精神”和“延安作风”。看着这一件件陈旧的用品,我的眼前浮现出毛主席那高大的身影,心底深处油然生出无限的敬意。

毛主席在延安居住了10余年。就是在这简陋的窑洞里,他老人家呕心沥血,挥笔写下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为人民服务》、《关于重庆谈判》等卷帙浩繁的宏篇巨著,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前行的方向;就是在这简陋的窑洞里,他老人家运筹帷幄,正确指挥了抗日战争,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3次反共高潮,取得了令世界震惊的辉煌战绩,揭开了中国历史崭新的一页;就是在这简陋的窑洞里,他老人家高瞻远瞩,亲自领导了整风运动,使全党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为“七大”的胜利召开,为迎接抗日战争以及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基础;就是在这简陋的窑洞里,他老人家因地制宜,英明提出了“自力更生”、“发展经济,保障供给”、“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方针,并亲自开荒种地,组织大生产运动,有效地粉碎了敌人的封锁,改善了军民的生活,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就是在这简陋的窑洞里,他老人家伴着孤灯,刻意拟定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两个中国之命运》、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和闭幕词《愚公移山》,全面总结了我国民主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纲领和策略,不仅指导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而且也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好了准备……

驻足于革命旧址,我感受到一股浩然正气的升腾;穿梭在大街小巷,我感受到一种日新月异的喜悦;遥望着巍巍宝塔,我感受到一身昂然向上的活力。

啊,延安!

(原载《临汾日报》农村版2000年5月28日,《山西晚报》假日周刊2000年6月10日,《战友报》副刊2000年6月22日,《山西师大报》副刊2003年12月11日)

 

责任编辑:秦芳媛

上一篇: 感受信息时代

下一篇: 高歌向天涯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