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 佩 吕 廷 祥

2013-11-27 17:27: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王友明

 

吕廷祥,何许人也?乃全国著名劳动模范、建国后第一位女省委书记吕玉兰的故乡——河北临西东留善固村党总支书记。东留善固,是吕玉兰流血流汗、战天斗地、至死不忘的热土,也是一代伟人毛泽东曾经关注、周恩来深情牵念的地方。

在这样一个神圣的地方,作为有着东留善固实业总公司总经理、下堡寺镇副镇长、临西县人大常委、邢台市和河北省人大代表等头衔,并获得邢台市“优秀乡镇企业家”、河北省“劳动模范”殊荣的吕廷祥,深知肩上担子的分量。

那年金秋,我趁回乡探亲之机,到东留善固实业总公司去看吕廷祥。一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高大的照壁上书写着的“六种精神”:立志气艰苦奋斗,树正气求真务实,长锐气改革进取,增灵气适应市场,争名气依托科技,扬朝气励精图治。

“好一个‘六种精神’!”我击掌称赞。

吕廷祥双目里闪着聪慧的光:“这是我们企业的精神,也是我自己的座右铭。”

“是啊,企业振兴靠的就是这种精神,廷祥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今天,靠得也是这种精神。”副总经理兼总会计师冯明亮接过话茬,动情地向我介绍:“廷祥1984年便以绝对优势的选票,当选为村委会主任。上任伊始,他就思谋着如何带领群众走上治穷致富之路的问题。村里果树多、品种全、产量高,但行情差,价格低。经反复论证,他定下决心,立足本地资源,独辟蹊径,创办周边村镇第一家集体企业——清江罐头厂。可当时穷啊,村委会仅有800余元钱的家底,要办厂谈何容易?天生一副倔强脾气,加之受过军营生活锤炼,曾荣立二等功的廷祥,不怕艰难困苦,他亲自前往哈尔滨松江罐头厂进行业务洽谈。为节省开支,他背着一兜子干粮,饿了,啃一个窝窝头,就一块老咸菜;渴了,喝一碗白开水;晚上,舍不得住旅馆,就去蹲候车室。几经周折,终于同人家达成了联营建厂的协议。”

“这下就好了,有了企业还愁农民富不起来?”我一脸欣喜。

“有个企业是好哇,可厂子启动需要不少的资金呀!”冯明亮用怅惘哀愁的目光望着我:“为了跑贷款,廷祥骑着个破自行车,起五更、睡半夜、托熟人、找银行。腿跑肿了,嘴起泡了,也未能如愿。他这个有着坚如钢铁般性格的男子汉,不禁也流下了辛酸的泪水。”

我的心不由地一紧:“干点事真是难啊!”

“难是难,但他没有被困难压倒。”冯明亮的脸上露出敬佩的神情:“廷祥说,外援不行,咱得靠自己。于是,他组织召开了村民大会,动员父老乡亲捐款,他首先当众把家中仅有的1200元钱捐了出来。这一举动,深深地感动了父老乡亲。大伙纷纷慷慨解囊,有的卖掉值钱的家什,有的卖掉养大的猪羊,有的老人卖掉寿材。3天时间,便收到捐款近20万元,工厂立即启动了。村里近百名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人,走进工厂当了工人。半年下来,生产罐头1000余吨,创利税10余万元。”

“万事开头难,有了良好的开端,以后的路就好走了。”

“问题也不是那么简单。”吕廷祥抢过我的话头:“修理地球、满手老茧的庄稼人办企业,一不懂技术,二不了解市场行情,三没有足够的资金作后盾,四缺乏能人,真是困难重重,举步维艰。怎么办?我们就按照邓小平同志说的去做,‘摸着石头过河’。一方面广招贤士,引进技术,另一方面选拔优秀人员,送出去培养。同时,招商引资,借鸡下蛋,想方设法强化经济发展的后劲。经过一番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我们相继兴建了油棉、纺纱、合线、织布、酿酒、造纸等10个厂。现在,我们已走出了一条农林牧副渔、工商建运服综合发展的新路子。仅1998年就创产值4500万元,实现利锐380多万元,人均收入达2500余元,家家装上了有线电视,户户安上了程控电话,在全县率先建成了小康村。”

“吕书记,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领着我转转好吗?”我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说。

“当然可以!”带着军人的豪迈、真诚和热情的吕廷祥,边答应着,边领我走进了厂区。

在油棉厂,一堆堆雪白的棉花似座座小山,车间内机器轰鸣,一群男子汉正伴着隆隆的响声忙碌着;在纺纱厂,几万只飞转的锭子像哨子一样尖叫着,车间里花绒飞舞,一群身穿白衣、头戴白帽的少女,换锭、接线,娴熟自如。我被那沸腾的劳动场面感染了、触动了,驻足良久,不忍离去。待走出车间,已是飞花落满头、缠满身,活像一个纺纱工,我们相顾而笑。透过吕廷祥那憨厚的笑容,我发现他身上有着一种令人受益匪浅的坚强意志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毅力。

冯明亮深有感触地对我说:“在东留善固经济腾飞的背后,是廷祥心血与汗水的巨大付出。那年,在兴建棉纺厂的关键时刻,由于过度劳累,致使他心脏病突发,被送到石家庄住院治疗。他人进了医院,可心还系着工地。村干部去看他,第一件事就是汇报工程进展情况,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病房成了他的办公室。医护人员见他如此忘我地工作,无不为之感动。在与病友闲聊时,听说一家工厂下马,闲置着一批还没有使用几天的机器设备。这下,他躺不住了,冒着生命危险,几次溜出医院,到那家工厂看设备、谈价格,终于用11万元买到了价值20多万元的设备。人们都说,这台便宜设备是吕书记用命换来的啊!”

“这话不假,廷祥那宽广的胸怀里装着的尽是集体和群众的利益,而极少装着自己。我敢说,如果没有他,东留善固就不会有今天的大发展。”副总经理吕世振对我说这段话时,眼里都含着泪花。

吕廷祥连连摆手:“功劳是大伙的,怎么能记在我个人身上?常言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没有大伙的全力协助,就是我浑身是铁,又能打几根钉?”

听着吕廷祥发自肺腑的谦逊话语,我心中涌出一股虔诚的敬意。

来到荣誉室,我看到墙壁正中摆放着原省委书记程维高视察东留善固时,与吕廷祥肩并肩的合影照片。四周满挂着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文明村”、“模范村委会”、“先进基层党组织”、“明星企业”的牌匾,以及被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评为各类先进的锦旗和镜匾。望着这令人赞羡的成绩,我由衷地感叹:“爱拼就会赢,在这里真是得到了诠释。”

步出荣誉室,吕廷祥、冯明亮又陪同我参观了吕玉兰生平事迹展览馆。他们说,要把玉兰生平事迹展览馆,作为青少年艰苦奋斗、热爱家乡的教育基地,让玉兰精神永励后人!最后,我还走进了新近建筑的以吕玉兰名字命名的“玉兰学校”。望着通体洁白、建筑独特的楼房,听着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玉兰关心教育事业的往事,禁不住浮现脑际。由此,我对吕廷祥的感佩又升华了一步。

那次,我满怀着收获的喜悦握别了吕廷祥。可对吕廷祥绵长的牵挂,却一日浓似一日。我牵挂他的事业、牵挂他的生活、牵挂他的身体。

己卯年初春,我翻阅报纸,突然发现《人民日报》三版头条,以《一位村支书的“辩证法”》为题,发表了吕廷祥的一席谈,并配发了读后文章。我一口气读完2000余字的文章,吕廷祥那“政策好,风气好,农民就有精气神儿”的深刻认识;“农村工作难,主要难在干部自己身上,干部素质不够高是问题实质”的透彻分析;“做工作要靠‘法’,还要有‘法儿’,更要以情感人”的实在做法;“干部对村民不能嫌弃,就像种黄瓜,有长的,有短的,有匀称的,也有歪把子,要因人而异,量才录用”的鲜明观点;“矛盾就像蜘蛛网,不及时解决,就越积越多,把你挤到墙角”的科学总结;“甘蔗没有两头甜,当干部也是一样,不能两头(大家、小家)都‘甜’,最需要有一种奉献精神”的切身了悟;“农民中间确有一种强烈的寄托集体、维护集体的愿望,这种集体主义精神,在农村一百年、上千年也得要”的崇高理念,很有见地,发人深思,倍受鼓舞。或许是受文章的触动,惹起了我再次拜见吕廷祥的渴望。

披着仲春暖暖的风,沐着仲春潇潇的雨,我又踏上了东留善固这块神圣的大地。吕廷祥于繁忙之中,陪我观看了新兴建的造纸厂。看着年年都有新变化、一步一个新台阶的东留善固,我深被吕廷祥那非凡的胆识、宏大的气魄和超前的眼光所折服。

冯明亮欣喜地告诉我,吕廷祥的一席谈,相继在《农民日报》头版头条、《河北日报》、《今日邢台》和中央政策研究室内参的显著位置刊发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省委书记叶连松专门作出指示,要求在全省范围内学习吕廷祥的“方法论”,推广东留善固的先进经验。日前,我从冯明亮打来的电话中获悉,东留善固又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他还告诉我,在吕廷祥的策划下,整个村庄,数十条街道,全部硬化;一个占地40余亩,集娱乐、展览、健身为一体的农民公园,也绘出了图纸,很快要动工修建,这将成为东留善固又一道亮丽的风景!

我相信,在吕廷祥的领导下,东留善固一定能沿着吕玉兰的足迹,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原载《经济消息报》华夏人物1999年9月8日,《中国乡镇企业报》头版1999年11月9日)

 

责任编辑:秦芳媛

上一篇: 敢引诗情到碧霄

下一篇: 感受信息时代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