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抗战后,根据《塘沽协定》、《何梅协定》等卖国条款,华北实行特殊化。日军在控制了冀东22县以后,于1936年春又指示蒙伪军侵占察哈尔以东6县,妄图进而侵占绥远大青山以北各县,更进而推向西北陕、甘、宁、新4省边界,阻塞中国西北对外交通,割断于苏联的联系,实现其“满蒙政策”。日军为实现上述企图,在绥远和华北各地,大量设置特务机关,并积极扶植傀儡政权。在察绥,日军就扶植民族败类、蒙奸德穆楚克栋鲁普(德王)和李守信,成立了所谓“蒙汉西北防共自治军”和“大汉义军”。这些军队,连级以上都有日本顾问官作为蒙汉伪军的实际指挥者。
日本帝国主义在绥远的这些侵略行径,激怒了中国人民,更激怒了具有强烈爱国之心的傅作义将军。这年的10月,他去洛阳向蒋介石一再陈述了准备反击日军及蒙奸抗敌御侮的意见。但蒋介石要傅作义将军以忍让为主,非到不得已时,不可轻意对日作战。
傅作义将军实在忍无可忍。当他得知日蒙伪军将兵分三路进犯绥东的消息后,于1936年11月8日晚,便召开营以上军官秘密会议,商讨反击问题。会上傅将军铿锵有力地对大家讲:“日寇占我察北,又犯我绥东。是我全军将士的耻辱。爱国军人守土有责,我们一定要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并说:“岳武穆36岁壮烈殉国,我已过了38岁,为抗日死而无怨!”傅将军的讲话,对与会的每个人鼓舞都很大,大家一致支持他的抗日决策。会议决定,进击绥东一带敌人的任务,由师长孙长胜和旅长孙兰峰指挥。
11月15日,绥远抗日战役拉开战幕。这天清晨6时许,日军指挥部派日本特务机关长田中隆吉亲自指挥,投入5000余人的兵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红格尔图发起猛攻。
红格尔图是绥远东北的门户,是日伪犯绥的必争之地,也是敌人的重要据点百灵庙的外围,可与大庙、百灵庙连成犄角之势。敌军先后冲锋七次,战斗十分激烈。16日,傅将军亲临集宁前线指挥。他要彭毓斌和董其武出敌不意,抄袭敌后。彭毓斌和董其武率领部队星夜奔驰,17日夜12时,我各路大军秘密集结在红格尔图西南的旦岱沟一带。当晚2时发起总攻,分路包抄,打了日伪军一个猝不及防。战至拂晓,敌人纷纷溃散。18日早上7时,敌人全面崩溃,红格尔图战斗胜利结束。
红格尔图战斗的胜利,为我们攻打百灵庙扫清了障碍,铺平了道路。当时,敌人在百灵庙屯积着大量武器弹药,并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驻有日伪一个多师的兵力。要拔掉百灵庙这个钉子,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但是,傅作义将军是个“不说硬话,不做软事”的人。面对困难,他毫不退缩,决心乘胜攻取百灵庙。于是,再次召开营以上干部会议,集思广益。会议确定。攻打百灵庙要以奇袭制胜。
11月的绥东,已是白雪皑皑,他要求士兵人人身裹白布床单,汽车大炮等重型武器,都用白布包裹,与雪原浑然一色,乘敌不备,出其不意,以闪电式一举拿下百灵庙。在这一战术思想指导下,傅将军指挥各部队秘密向百灵庙集结。11月20日,各部队全部进入攻击位置,这时百灵庙的日伪军一点也没有发现。
23日夜十一点,部队在孙长胜、孙兰峰的指挥下,突然发起猛攻,半小时后,日特务机关长胜岛角芳亲上前线督战。他指挥日伪军,在女儿山上架设10余挺轻重机枪,组成强烈交织的火网,使傅军行动受挫,无法前进。拂晓前若攻不下百灵庙,敌人的5000余名援军一到,10多架飞机一来,百灵庙战局将会逆转。傅将军当即命令孙兰峰孤注一掷:将山炮营推进百灵庙东南高地附近,向女儿山施使摧毁性射击,并命令韩天春营长指挥装甲车车队,配以汽车多辆,共同向百灵庙东南山口冲击。战士们置生死于度外,视弹雨如无睹,终于使战局有了决定性好转。24日上午8时,傅部骑兵团控制了飞机场,切断了敌军的后路。胜岛角芳和蒙伪军第7师师长穆克登宝扔下全军,驾车逃跑。9时半,傅部全歼日伪军,胜利地收复了百灵庙,是为中外闻名的“百灵庙大捷”。
随后,按照傅将军预定的作战方案,留少数部队诱敌,大部队撤出战场,准备迎击敌人的反扑。果然,不出傅将军所料,12月4日,不甘心失败的日伪军大举反扑,由于傅将军早有准备,傅部先敌一天进入阻击阵地。因此,敌人虽有飞机掩护,但仍未逃脱第二次失败的下场。打完反扑,傅军乘胜追击,收复了百灵庙以东另一个日军盘据的战略据点——大庙。此役使伪军两个旅反正,29名日军顾问全部被击毙。至此,日军对绥远的侵略,遭到严重打击,并将其苦心培植的德王、李守信、王英等反动势力,全部摧毁。日军在绥远所下的赌注几乎全部输光。
“绥远抗战”,作为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光辉一页,载入史册。著名记者范长江专题报道了绥远抗战,称赞这次战役是“不平常的胜利”,“揭开民族历史上的新页”。天津《大公报》发表社论赞扬:“绥远抗战之役,不仅取得中华历史上的光荣地位,且已作为中华民族史上重要的转折,史迹昭垂,万世不磨。”
绥远抗战的胜利,狠狠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在尚未实行全面抗战的当时,曾引起了全中国和全世界的瞩目。也得到了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的鼓励。收复百灵庙战役前,南汉宸同志就曾带了毛泽东的信件,秘密到绥远和傅作义将军联系,鼓励他抗日。1936年,中国共产党在山城堡粉碎了国民党胡宗南军队的进攻后,又发出援绥通电,认为“不能坐视绥远局部抗战而不救。”
1936年11月24日傅作义将军指挥部队获百灵庙大捷,12月12日蒋介石到西安,张学良、杨虎城二将军积极要求抗日,对他实行兵谏。随后国共两党开始第二次合作,在全国宣告全面抗战。是傅作义将军拉开了全面抗战的序幕。
责任编辑:邱睿
上一篇: 长城抗战
下一篇: 点燃西安事变的导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