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江平:力争达到全省煤矿安全监管先进水平

2020-03-05 10:14:38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市应急管理局煤矿安全综合科成立以来,牢固树立“零死亡”工作目标,突出煤矿安全工作,紧抓煤矿安全监管,严格落实煤矿主体责任,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分类监管,全面实施安全信用等级评定。去年以来,我们综合考虑煤矿的灾害程度和安全状况等因素,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市119座煤矿进行了ABCD四类信用等级评定。对不同类别的煤矿,执行不同的执法检查频次。

  严格“红线”,强制规范煤矿采掘作业。煤矿安全管理红线和煤矿采掘技术红线是我市独创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办法,得到国家煤监局、省应急管理厅的高度评价。目前,我们已对全市正常生产、建设矿井采掘技术红线进行了集中会审备案,有效杜绝了煤矿超层越界和超能力生产。

  落实责任,构建煤矿全面安全监管格局。我们将全市119座煤矿按照监管权限和瓦斯等级的类别,分别挂牌到市、县两级政府、煤矿主管部门和主体企业负责人头上,确保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人,形成了“属地监管、分级负责、各尽其职”的煤矿安全新格局。

  建章立制,完善煤矿安全管理办法。面对煤矿安全监管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制订出台了《煤矿复产复建验收管理办法》《煤矿企业安全信用等级评定办法》《煤矿五人小组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使煤矿安全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规范了煤矿生产和建设秩序。

  今年,我们将竭尽全力,争取煤矿死亡人数和事故起数持续下降,较大以上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安全基础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达到全省煤矿安全监管的先进水平,使我市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实现根本好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强化主体监督,督促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今年,我们将监管重点下移到省属集团公司的驻临二级公司,压实各大集团驻临二级公司管理责任,督促驻临二级公司完善安全管理水平,管理体系,技术管理团队,考核制约下属煤矿的制度等,确保安全管理不缺位。

  推进标准建设,强推岗位作业流程达标。今年我们以岗位流程标准化为抓手推动全市煤矿标准化动态达标,将岗位作业流程标准化纳入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日常检查范围,制订科学合理的考核奖惩办法,做到 “流程学习不达标不上岗、现场检查不合格不放过”推动岗位员工不断加强标准化作业、提升岗位安全保障的内生动力和本质安全水平。

  抓严抓细抓落地,狠抓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一是持续改进,抓住办矿主体和煤矿从业人员中的“关键少数”,促进提高认识、亲力亲为、强化领导,严密把控安全风险向重大隐患转变的重要过程。二是先行先试,结合全市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实际,从条件好的矿井着手,推动建立试点、辐射带动,形成全市煤矿安全生产源头治理、关口前移的示范效应。三是综合治理,《实施指南》下发后,市县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要研究出台配套措施,加强对煤矿构建“双预控”机制的监督检查、政策引导、法制保障。

  实现防范化解,加强重大风险管控。一是继续以煤矿顶板、一通三防、防治水和机电运输为重点,扎实推进煤矿重大灾害治理。二是以重大危险源辨识管控和排查治理为关键点,核查煤矿企业矿井重大危险源评估的范围是否符合实际,管控措施是否到位,是否存在走过场等现象。三是严格对照标准检查煤矿井下民爆物品安全管理现状,重点抓好部分煤矿井下民爆物品使用和井下民爆物品安全管理等薄弱环节,督促做好整改落实,促进煤矿井下民爆物品安全使用。四是加强采掘技术红线的动态抽查,按照比例在全市范围内检查煤矿企业是否存在超越红线范围的行为。

  科技强基固本,煤矿智能化建设驶入快车道。一是在全市范围内,积极推行智能化无煤柱、小煤柱、沿空留巷开采技术的论证和应用。二是积极进行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现代化升级改造,将5G技术引入智能化煤矿建设,提高本质安全水平。三是以王家岭煤矿智能化工作面建设为典型,在条件符合的煤矿积极推进智能工作面建设工程。四是推进煤炭企业推进智能化转型,探索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主皮带运输机、主水泵、中央变电所无人值守,扩大市域内监管煤矿无人值守范围。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