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不断提升安全生产治理能力

2021-01-15 09:39:58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去年以来,市应急管理局严格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全面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应急救援处置和打非治违工作。创新监管办法,查隐患、堵漏洞、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提升全市安全生产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取得了明显成效。去年,全市各类经营性生产安全同比事故起数减少12起,下降17.64%。

  工作中,全面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制定了《临汾市安全生产管理十大体系》《临汾市安委会成员单位安全监管职责分工》《临汾市落实安全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治理五条措施》等规章制度,从制度上推进安全措施。制定了重点行业领域复工复产方案,严格验收标准程序。推进分级分类监管,对全市煤矿、危化行业按标准划分A、B、C、D四类企业,实施差异化安全监管。推进“三零”单位创建活动,深化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加强煤矿、化工、交通、防汛等应急救援演练,提高应对事故处置能力。加强地质灾害和森林防火等自然灾害防范,推进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全面普及安全知识,举办了全市领导干部安全生产专题培训班,使各级领导干部努力成为安全生产工作的行家里手。

  创新安全监管办法,严格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襄汾县“8·29”房屋坍塌事故后,建立了企业自查、县(市、区)排查、检查组检查和专家组巡查的“四查”方式,市安委会检查组排查出的隐患必须由“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市安委会检查组组长、企业主要负责人”三方签字确认,通过“三方”签字促进隐患排查治理得到真正落实。为切实解决安全检查查不出问题的突出问题,制定了落实安全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五条措施。聘请省级专家80余人、抽调市级专家140余人组成专家组,入企检查,切实帮助企业排忧解难,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组织专家“开小灶”,帮扶襄汾提升安全水平。市应急管理局在应急、政法、文旅、住建、交通、工信、教育、自然资源等部门抽调了29名领导干部、工作人员和技术专家,充实到襄汾县“开小灶”工作组。“开小灶”工作组指导襄汾县委、县政府召开60余次县委常委会、党政联席会、安全反思会、警示教育会、案例剖析会、企业家座谈会、安全培训会等专题会议,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工作力度。一是指导隐患排查治理,形成了“隐患排查、签字认领、整改销号、督导提高”的闭环管理。二是督导企业复工复产,通过企业自查、专家诊查、部门检查验收等方式,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三是帮助加强领导力量,实行县、乡(镇)党政一把手同时担任安委会主任的“双主任”制。四是充分发挥专家服务,帮助建立了专业技术协会和技术人才库,为监管部门提供技术支撑。五是严格事故调查处理,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六是推进安全机制建设,指导制定了全县各部门安全职责分工,建立了无交叉、无遗漏、无盲点的责任链条,形成了各司其责、齐抓共管的合力。

  就今年的工作,市应急管理局局长范春雷说,要在抓源头、强基础、严规范、治根本、重预防上下功夫,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一是围绕一条主线,抓好专项整治。以零事故单位创建为目标,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推动整治措施落实到位。二是突出两项重点,做好隐患排查。认真开展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认真开展城乡房屋安全隐患专项整治,坚决消除安全隐患。三是强化三个主体,落实三个责任。认真落实《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实施细则》,进一步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全覆盖,强化政府部门监管责任全覆盖,强化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全覆盖。四是做好四项工作,夯实基层基础。加强安全基础建设,继续推进“六化两下降一杜绝”;加强长效机制建设,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十大体系;加强应急管理建设,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开展自然灾害风险调查,做好监测监控和预警预报,全面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五是落实五项制度,规范安全管理。认真执行市安全生产责任落实特别规定、安全生产约谈制度、煤矿安全监管专员制度、隐患排查治理“四查”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十大体系,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

  (记者)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