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都区大阳镇:安置走心 群众暖心

2021-10-16 09:05:47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前一段时间,我市遭遇了有记录以来最强连续降雨过程,引发洪水、泥石流、山体坍塌等自然灾害,导致城镇内涝、道路损毁、房屋倒塌、农田被淹、企业停产等,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灾难当前,最困难的工作,还属疏散群众!”10月13日,尧都区大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甄崇阳表示,为了确保群众安全,汛期期间,镇政府、村委会的党员干部走村入户,劝说住在危房中的老百姓转移,但是有些老百姓一听要搬家,头摇得像拨浪鼓——他们居住了大半辈子的家,咋能这么轻易就搬走呢,说啥也不搬。

  撤离工作讲究的就是一个“快”字,为了及时疏散群众,大阳镇镇委、镇政府下了“死命令”,要求各村务必落实群众转移疏散工作。今年46岁的杨新民是该镇官雀村党总支书记,在这场集中转移群众避灾的工作中,他就遇到了一个大麻烦。

  官雀村村民杨刘根无儿无女,家有土窑洞三间,建于20世纪60年代。这次灾情中由于连续降雨,土窑洞坍塌了一间,其余两间也成了危房。杨新民知道后连夜入户查看灾情,极力劝说杨刘根撤离。在多方努力劝说下,杨刘根撤离到原官雀村小学居住,生命安全得到了保障。仅两天后,他之前居住的窑洞就塌了。

  “救命之恩哩!”采访当天,杨刘根激动万分!

  “人活着,比啥也强,房子倒了,还能再盖。眼下,马上就要过冬了,受灾的房子,有些修补修补还可以住,有些全部倒塌的,或者无法修补的就只能作罢。可乡亲们要过冬,要生活,眼下的难题是缺房子,该怎么办呢?”甄崇阳说,为了落实市、区两级关于减灾救灾、灾后重建的工作要求,让每一个受灾群众不受冻、不挨饿、有房住,该镇与区住建局准备联合“搭”房子给受灾群众住!

  “大阳镇和区住建局联合安置了一批预制抗震房,受灾村民只需要自费负担地基建设费用,就可以在修建好的地基上搭建一座20平方米的房子!”甄崇阳说,“实施这项民生工程,就是为了解决受灾群众过冬难这一燃眉之急。目前,全镇各村已经完成了报名工作,因为这种预制抗震房自身重达十几吨,需要大车运输和起吊机安装,考虑到部分村子的地形,可能无法运到家中,所以这一两天,先由厂家技术员根据报名名单逐村入户查看地形,以便更好地推进工作。”

  从疏散群众,再到考虑过冬问题,在这场灾情处置工作中,大阳镇的各项工作井井有条、落实有序,让群众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把灾情带来的损失降到了最低!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原来,早在今年入汛前,该镇就制定了防汛“1231”法:“1”是以党建为统领,全力做好防汛防灾工作。“2”是两个结合,一是结合村“两委”换届的有利契机,把防汛工作作为村“两委”换届工作的一次考验。二是结合兄弟乡镇的应急经验,完善应急方案。“3”是做好三个准备,即人员准备,搭建镇村指挥作战网,调动镇村主干、党员、民兵、网格员等力量;物资准备,调动辖区内的机械、沙袋、石料等应急物资;安全房准备,以投亲靠友为主,辅助村委会办公用房、党员志愿房屋等多种房屋形式。最后一个“1”,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抓好防汛减灾救灾工作,持续开展隐患排查治理,避免二次灾害发生;进一步做好灾后重建工作,让每一个受灾群众不受冻、不挨饿、有房住,全力帮助农民抢天夺时、抢抓时机、抢收抢种,想尽办法决不让一个脱贫户因灾返贫。”大阳镇党委书记王泽说。

  记者 杨全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